2024全国两会语言文字类提案汇编

2024-03-13 13:18:28


SUMMARY 2024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范:   

 张博:治理损害文化经典权威性的网络信息内容

1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博提交了《关于治理损害文化经典权威性的网络信息内容的提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损害文化经典权威性的网络信息内容严加治理,更好地保护和传播文化经典:第一,建议国家网信办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七条已列出的“不良信息”中,增加抹黑、恶搞、诋毁文化经典的网络信息内容,将其纳入立法规制范畴,为有关部门强化细化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提供指导和遵循,使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维护文化经典权威性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互联网有关信息内容的监管治理工作沦为对舆情个案的“救火式”被动处置;第二,建议国家网信办督促各级网信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责任,指导各类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对损害文化经典权威性的信息采取严格的监查、防范和干预措施。责令其在接到相关投诉后迅速进行调查,及时删除抹黑、恶搞、诋毁文化经典的信息内容,否则对平台进行问责或追责处理;第三,建议文化部制定有关保护文化经典的规章,要求文化经典的管理、出版和传播部门建立健全与公众的沟通渠道,以便接纳正当、合理、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并使公众能够顺畅地了解文化经典的基本知识,获取专家的答疑反馈,分享个人的观点意见,为保护和传播文化经典建言献策。努力提升全社会自觉维护文化经典权威性的意识,有效抵御损害文化经典的不良信息。

程萍:纠正不规范用字,建立互联网纠错机

2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文康(临沂)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程萍拟提交《关于纠正不规范用字的建议》。程萍表示,在互联网普及应用的今天,纠正不规范用字、建立互联网纠错机制有诸多好处。

  一是维护法律法规权威性。法律法规是调整整个社会行为的规范,既固化了社会生活的秩序,也决定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法律法规文本理所当然地应当代表着最高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准。法律法规存在错误用字不仅使相关条文存在歧义,不严谨的表述还会影响法律法规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权威性,纠正法律法规中不规范用字,有助于维护法律法规权威性;二是有助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随着我国数字文化繁荣发展,创作与发布门槛降低、内容校对时长缩短等,让不规范用字的概率有所增加,不规范用字随网络广泛传播,不仅会对未成年人的语言学习造成障碍,也不利于成年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互联网纠错机制,方便互联网不规范用字得到及时反馈、修改;三是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部分网络不规范用字,是用户“刻意为之”,有的字口语化、个性化特征明显,有的故意使用谐音字,刻意使用不规范用字的行为也极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误解。文字是自我表达的载体,可以借其彰显个性,但如果越过合理界限,就可能走向反面。因此,迫切需要纠正网络刻意不规范用字现象,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董希源:建议进一步净化、规范使用汉字书法字库

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美协副主席董希源再次聚焦规范使用、书写汉字等相关问题。 他在《关于进一步净化、规范使用汉字书法字库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目前,媒体、电子出版物中经常出现使用不规范的书法字体的情况,对标准化汉字普及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董希源建议,有关部门要督促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清理各自平台字库中的字体,把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不规范汉字清除出字库;同时,有关部门带头组织书法名家、汉字专家开展检索工作,在字库中清理不规范汉字,推广使用具有中华传统美感的书法字体,率先倡导规范使用汉字的健康氛围;各省级区域督促本省卫视播出电影、电视剧等规范使用汉字,摒弃、杜绝不规范、不严肃的字体出现;相关部委举办宣传活动,呼吁全社会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动当前汉字使用环境的规范化、标准化,推进汉字的净化发展;中国书法协会发出倡议,并组织书法名家成立“纠错组”,针对各大媒体开展“纠错”活动,为净化书法字库作出应有的贡献。




SUMMARY 2024

教育改革:                     

徐旭东:建立更符合儿童特点的拼音教学模式

1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徐旭东将目光聚焦到汉语拼音这一基础教育的问题上来。他认为,要放慢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节奏,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消化时间,更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

  徐旭东委员观察发现,目前上公立幼儿园的孩子一般在入学前去私立幼儿园上“幼小衔接班”或者由家长提前教授汉语拼音,加上一年级期间投入大量课后时间,才能跟上一年级教学进度。这一问题反映出现行教学规划在某些方面与现实情况的脱节。他认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无论是语言能力发展,还是汉字认写,都不需要在一个半月内尽快学完汉语拼音。拼音作为一套注音符号系统,主要功能是在孩子们后来的查字和自学过程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汉语拼音作为一项最基础、终身受益的知识技能,“一带而过”式的学习方式极容易出现基础不牢固等问题,无形中也增加了家长的教育压力和成本。为此,他建议,拼音教学可以分摊到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完成,与课文教学交叉进行、相互匹配,“慢工出细活”才能让广大儿童掌握更加扎实的拼音知识。

黄花春:建议将书法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2

  作为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在2024年两会期间将目光聚焦在学生书法课程上。她建议,应将书法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强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中小学生书写能力,重视书法教学师资不足等问题。

  在与经济观察网记者的对话中,黄花春针对“如果将书法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需要在哪些细节上进一步完善”这一问题,作出回答。首先,黄花春建议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及《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出台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出台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补充文件,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强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中小学生书写能力。把书法课纳入必修课程,并明确其课程标准。其次,她认为要重视书法教学师资不足问题。建议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增设书法教育专业培育指标,同时加强书法教师师资培训。最后,建议加强书法课程的过程管理和宣传。要合理安排课时,开展书法文化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书法教学。多方发力共同为我国的优秀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蔡红星:民族地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推广普及国家通语言文字、规范公共场所朝鲜语文字标识

3

  全国人大代表,延边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蔡红星,今年带来了“民族地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国门大学纳入‘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规范公共场所朝鲜语文字标识”的三个建议。

  蔡红星建议,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内部高质量衔接,建立统一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标准,构建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教材、教学、评价、实践育人、师资队伍、保障一体化体系;合理利用智能技术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支撑作用,以此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此外,他还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国朝鲜语文字规范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社会应用和信息化急需的中国朝鲜语基础规范标准;发挥高校,政府以及企业等多方主体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在朝鲜语规范化中的创新应用。

杨朝明:赓续中华文脉 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必修课”

4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建议,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杨朝明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均衡,并存在与应试教育不相协调,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和心性教育内涵不足的情况,系统性的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开展。

  杨朝明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传统美德、提高文化修养、增长思想智慧。为此,他建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为必修课,制定各种有利于推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配套政策、措施,与整个学校教育有机融通。此外,杨朝明认为,涵养文言写作能力,会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更加有血有肉,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因此,他提出关于赓续中华文脉、涵养文言文写作能力的建议。他还建议,广泛宣传文言文的价值与意义,在传统节庆活动等倡导原创文言,营造雅言国风;设置网络文言空间,拓宽文言文写作呈现和交流的空间。在此基础上,组织国内外各院校、企事业单位优秀文言学者、教育工作者编撰文言文教材和教辅,并培养一批师资人才,开展文言文写作教育和培训。同时,文旅景区的勒石纪事上,可结合书法多撰写文言文,引导游客与研学者参与互动,提升阅读与写作兴趣,增强社会效用,让文旅融合,让文教发光。




SUMMARY 2024

学术研究与推广普及:   

张博:加强非遗档案开发利用,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1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博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对非遗档案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其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空间。为此,她建议,要进一步加强非遗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一是深入研究非遗档案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发现、调查、整理,是非遗档案保护传承的基础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利用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开展和推进;二是继续发挥现代影视传播手段和数字化技术的作用,让非遗档案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三是充分考虑国际受众实际需求,将非遗档案通俗化、多语种化,方便更多留学生和外国学者,实现非遗档案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四是为留学生提供更多亲身接触非遗档案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据张博观察,实地考察类的语言文化实践活动广受留学生欢迎和喜爱。这是因为在实地考察中,各类型的非遗档案鲜活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他们面前,远比文字介绍来得真实和深刻,可有效激发和调动其传播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周源:补齐优质中文语料数据短板 推动我国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2

  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提交了《关于补齐优质中文语料数据短板 推动我国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他建议,建立数据合规的监管机制和评估办法,加强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加快高质量中文数据集的开发与利用。一是要规范数据标注标准。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标注方法,加快数据要素的共享、流通与交易;二是要加快探索数据要素交易模式。因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明确的供需关系、成熟的商业模式,国产数据集市场影响力及普及度还存在较大差距。由政府引导或相关行业组织牵头构建有利于数据交易模式创新与合规的新秩序,有助于推动数据交易行业有序发展和健康成长;三是要加大政府主导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当前,我国已开始全面部署和推行公共数据开放制度,但公共数据开放仍然存在数据开放利用不充分、不协同、不平衡、不可持续等问题,加快构建标准统一、布局合理、管理协同、安全可靠的公共大数据资源体系,有助于大模型训练数据质量提升。

丁建宁:尽快启动语言国情普查,摸清语言家底

3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语言国情普查十分有必要。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启动语言国情调查具备一定的可能性。首先,我国语言调查经验丰富,语言调查成果丰厚;其次,语言普查人才保障不断增加;此外,语言智能与语言技术为语言普查的科学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对此,他带来了语言国情有关的建议,他建议尽快启动语言国情普查,摸清语言家底。一方面在国家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专项普查中增加语言国情调查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适时启动语言国情专项调查,即语言普查。此外,丁建宁表示,还可以在条件成熟后分阶段推进专项语言国情普查工作。例如,语言教育普查、语言经济普查、语言产业普查、国民语言能力普查、跨境语言普查等。

库尔班·尼亚孜:让更多群众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4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21年来坚持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如今,他又运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示范工作。

  库尔班·尼亚孜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对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缺乏自信心。他提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需要系统总结过往的工作经验,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跟上技术的发展,综合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不断探寻更加高效、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的方法路径。”今年两会,他围绕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建议。库尔班·尼亚孜说,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刘宁:建议进一步完善古籍工作项目评价与人才奖励机制

5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室主任刘宁提交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古籍工作项目评价与人才奖励机制。

刘宁针对目前现状,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她建议将“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古籍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年度项目”等已有的古籍项目,设立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古籍委托项目”。其次,她建议由牵头统筹古籍的组织部门及各省相关部门组织评选全国或省级古籍工作先进个人。对古籍先进个人进行社会宣传,扩大古籍工作的社会影响。此外,她还建议各部门完善各类古籍项目在项目评价和古籍人才奖励上的联动互通,一体推进全国古籍工作的国家和省部级人才称号计划。

杨贤金:大力培养海外本土中文教师

6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指出,目前关于海外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还存在不足:一是对海外本土中文师资培养的支持严重不足;二是精准培养“双语双文化”本土师资的路径不畅通;三是中文的语言产业价值尚未形成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四是对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和传播规律研究不够。因此,杨贤金就培养海外本土中文教师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持续加强国际中文教育顶层设计和理论研究,成立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第二,加强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加大相关经费投入力度及政策倾斜;第三,鼓励中文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建设数字化共享学习平台;第四,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企业行业资源,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海内外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和高水平复合型师资。

马萧林:传承弘扬殷墟甲骨文 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响力

7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传承弘扬殷墟甲骨文,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关键在于加快构建保护利用体系,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让甲骨文“活”起来。首先,要夯实基础,完善甲骨文研究阐释体系。整合集中研究力量,建立国家级或多省联合的甲骨文研究中心,深入推动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等跨学科协同研究。其次,深挖内涵,构筑甲骨文展览展示体系。依托河南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场馆资源,策划推出一批重要展览。此外,坚持守正创新,打造甲骨文转化利用体系。策划殷墟古都之旅、文字起源之旅等特色主题游径和文旅产品,推动甲骨文融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同时,马萧林还提出要推进跨界融合,建立甲骨文传承传播体系。加快筹建开放共享的甲骨文项目库、数据库等资源平台,加强全媒体、数字化传播。借助现有文化交流项目,拓展甲骨文对外传播渠道,提升甲骨文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




责任编辑:唐慧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4两会召开期间代表积极对于语言文字发表自己的意见,助力语言文字文化的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