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成员张阳谈郑州大学古文字学拔尖学生培养的优势和途径

2023-02-21 15:33:36 张阳
640?wx_fmt=png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张阳

本文原载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内刊

《拔尖通讯》2023年第1期






汉字文明中心党支部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抓手,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党支部颇见成效。支部成员张阳于《拔尖通讯》期刊上发表了《谈郑州大学古文字学拔尖学生培养的优势和途径》一文,从平台支撑、师资汇聚、科研蓄力、特色培养、名师对话、实践锻炼、学习交流等多角度谈郑州大学古文字学培养拔尖学生的优势和途径。



 平台支撑


郑州大学“古文字学特专班”所依托的中心和文学院拥有多个省级以上学科平台,如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重点培育一流学科等。2021年,“古文字学特专班”又新增国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组成单位、河南省新型品牌智库等学科平台。2022年1月12日,中心参加2021年度古文字工程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扩大会议;2022年3月31日,中心参加2022年古文字工程工作推进会。中心和文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更优质的科研平台,强化学科建设,为“古文字学特专班”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


 师资汇聚


郑州大学“古文字学特专班”的师资团队为汉字文明中心学科首席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李运富先生所带领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21年,郑州大学先后引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宋镇豪先生为甲骨学学科首席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季旭昇先生为讲席教授。2021年3月,宋镇豪与黄锡全两位先生获聘国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2021年6月,何余华副教授入选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又于10月入选郑州大学青年人才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等。目前,特专班的师资队伍有学部委员1人(宋镇豪),李运富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人(黄锡全),河南省教授3人(李运富、何华珍、张素凤),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齐航福),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苗利娟),郑州大学青年人才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1人(何余华)。团队年龄结构合理,梯队知识结构互补,师资力量雄厚。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


 科研蓄力


“古文字学特专班”的师资队伍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的科研工作。2020年至今,“古文字学特专班”老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一般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38项,其中李运富教授等10位老师承担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15项(教育部《古文字工程实施办法》第十四条:视同国家级重大项目);出版《清代〈说文解字〉研究稿抄本丛刊》(全23册)、《洛阳新见汉晋刻文砖铭辑录》、《河南藏甲骨文集成·开封博物馆卷》、《王筠“古今字”研究》、《中日汉字词比较研究》、《越南碑铭文献的文字学研究》、《古文字与语文教育》等著作28部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古汉语研究》《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107篇(15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8项成果分别获得河南省社科成果奖、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特专班老师出版《汉字的三维属性与汉字教学》《说字解诗》《小学课本中的说文解字》等普及读物,多篇资政报告刊发于《国家语委专家建议》等高端智库平台,并积极推进语文教育古文字资源多媒体应用平台的建设。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


 特色培养


“古文字学特专班”实行“一制”(导师制)、“二专”(专业定向/专业课程)、“三化”(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四通”(本硕博连通/文史哲融通/文理工兼通/教学科研校内校外互通)培养模式。日常学习生活中采用“专属学业导师+专属班主任+年级辅导员”的管理指导模式;导师以研带学,学生科研项目参与率100%;专属班主任与年级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活指导。经过两年的探索,已建设专门的课程体系,除文字学理论和古文字材料选读等基础课程外,还设有语言学、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相关课程。主要课程有“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字学”“古文字学概论”“古文字字形入门”“甲骨学通论”“商周金文通论”“战国文字通论”“出土简帛资料研读”“说文解字导读”“信息时代的古文字学”“中国考古学概论”“音韵学”“训诂学”等,课程设置注重人文学科知识结构的交叉和融合,强调教学内容的融合与优化,以深厚的学科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2021级特专班学生正式执行本科阶段专属培养计划。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


 名师对话


为开阔“古文字学特专班”学生的学术视野,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讲座。2021年至今,“古文字学特专班系列讲座”已举办8场,先后延请王贵元、李守奎、雷汉卿、孟蓬生、郑振峰、董志翘、党怀兴、刘钊等学术名家做了专题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学生们得到近距离与知名学者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对未来的信心。2022年2—3月间,“古文字学特专班”联合汉字学微刊编辑部组织开展“师说”专访活动,以访谈的形式邀请宋镇豪、黄锡全、季旭昇、李运富、张素凤等中心多位前辈学者面对面取经问道,通过跨文化高端论坛和访谈等开阔国际视野。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古文字学特专班系列讲坛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


 实践锻炼


“古文字学特专班”采用“实践平台(校内+实践基地(校外)”“特色活动(课内+专题调研(课外)”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古文字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科研能力。校内,“汉字学微刊”编辑部内共有8位特专班学生参与公众号的文章编辑工作;《汉字生态》编辑部中先后有 11名特专班学生参与文章的撰写、编校等工作。校外,组织学生到中国文字博物馆、许慎文化园、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等实践基地进行考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如2021年5月,2019级古文字学特专班师生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20级强基班师生在殷墟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为期两天的联合学术考察活动。课内实践教学方面,先后组织“金文临摹文创活动”“瓦当拓印实践”“古文字临摹比赛”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古文字学习的热情。课外专题调研方面,特专班老师指导学生先后做了《关于汉字文化国际影响的调查与分析》《关于疫情防控报道中汉字误用现象的调查与分析》等调研,相关文章刊发在《汉字生态》“专题调研”栏目。


640?wx_fmt=png

“古文字临摹比赛”“金文临摹文创活动”

“瓦当拓印实践”等活动优秀作品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


 学习交流


为促进“ 古文字学特专班”的学习与交流,开展跨年级联合读书交流会,迄今已举办两期,会上特专班学生邀请老师为同学们进行点评和解惑。除了联合读书交流会,特专班学生还建立了跨年级资料共享群、共享网盘、学习交流群等,在相关平台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图书资料。此外,中心每年为“古文字学特专班”的每位新生提供十余套专业书籍,学生本科四年内可自由使用,于学生毕业前,中心收回书籍并传于新一届学生,同时收藏并保存学生们的优秀读书笔记和作业,以实现传承知识、传递书香的目的。


640?wx_fmt=png

古文字学特专班读书交流会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文学院依托强有力的学科发展平台、强大的师资队伍、深厚的科研实力,加以特色模式培养、名师熏陶教育、科研实践锻炼等,大大提高了“古文字学特专班”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2022年9月,2019级“古文字学特专班”共有6位推免的同学分别被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录取,保研率超过40%。未来,郑州大学“古文字学特专班”将继续全方位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古文字学专业人才,推动发展我国语言文字事业,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640?wx_fmt=gif


责任编辑:汤黎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成员张阳于《拔尖通讯》期刊上发表了《谈郑州大学古文字学拔尖学生培养的优势和途径》一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