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解读红旗渠精神(之四):“无私奉献”字源探究

2022-12-26 21:18:49 齐航福

20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大干10年,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太行山上开凿出蜿蜒曲折的红旗渠,解决了沿线人民千百年来渴盼的吃水灌溉问题,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安阳也是甲骨文的故乡,红旗渠精神16个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吗?文字演变过程如何?今天推出最后一篇,一起探寻“无私奉献”这四个字的发展脉络。

(备注:因个别字形无法显示,因此截图word界面)

“无私奉献”是指没有私心的付出,付出的可能是物质层面的东西,也可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四字当中,“无”与“献”二字出现得最早,甲骨文中就有了。其次是“奉”字,西周金文中出现。无论是“私”,还是“厶”,均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四字演变脉络非常清晰(文中截图均取自李学勤先生主编《字源》,撰写者分别为徐在国、王志平、李守奎、郭小武、叶青教授,谨表感谢)。


甲骨文31.png

甲骨文32.png

“無”字,是“舞”字的初文,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双手拿着舞具舞蹈的样子。由于“無”后来常借作否定词或表空虚、虚无义,人们就又在该字下面添加二“止”,手舞足蹈的形象更加突出,分化出“舞”字,专门表示“舞蹈”的意思。“無”的简化字今天写作“无”,其实也是由来已久,见于《说文》奇字,奇字即源于秦汉简帛中的写法。

“無”的本义是指舞蹈,如“無(舞),有雨”(《合集》12835),大意是,舞蹈求雨,会有雨吧?“庸無(舞)”(《掇二》5),只是一边奏大钟一边跳舞。后世借作否定词的例子很多,如“伊其万年無(无)疆”(《伊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指虚无,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

甲骨文33.png


甲骨文34.png

甲骨文35.png

“私”字的本义,有人认为是指私人拥有的“禾”。《说文》:“私,禾也。从禾,厶声,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引申可指私人、个人,或者私人的财产、利益、欲望等,如“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大雅·大田》),这里的“私”指私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韩非子·五蠹》),这里的“私”指私利。


甲骨文36.png

甲骨文37.png

“奉”字可指恭敬地捧着,如“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左传·成公二年》)。可指进献,如“奉牲以告”(《左传·桓公六年》)。可指供奉,如“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还可指承受、接受、拥戴、信奉、侍奉等义。


甲骨文38.png

甲骨文39.png

“献”字的本义可能与祭祀用牲有关。《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西周金文中,“献”可表进献、奉献,如“献聝于王”(《虢季子白盘》),是指把割去的敌人的左耳朵进献给周王。传世文献中也有用例,如“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汉书·邹阳传》)。


责任编辑:王朝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甲骨文解读红旗渠精神,一起探寻“无私奉献”这四个字的发展脉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