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

2021-03-05 18:10:51

一. 活动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历了无数次坎坷,创造了无数个奇迹,一批批先烈,一件件文物,一幕幕情景都是红色故事的缩影,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建党100周年前夕,我们开展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

二. 参与对象

化学学院全体博士党员

三. 活动题目及内容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是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中国水长城”,红旗渠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是艰难岁月里不屈不挠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思维的伟大音符。弹指一挥间,“引漳入林”工程的红旗渠通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林县人民苦干十个春秋用血汗修成的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从此,雄浑的太行悬崖绝壁上有了一道温柔的水脉,她与巍巍太行依恋契合,演奏着刚柔相济的和谐乐章;从此,这道水脉汩汩流进林县大地后,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干、支、斗、毛,细细润浸,节节延伸,形成一个覆盖全县大地的生命水网;从此,中华大地有了一个不朽的灵魂——用汗水养育、用鲜血染红的红旗渠精神;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外国人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到中国不看红旗渠,等于没到过中国。”红旗渠始于悲壮,终于辉煌。以一县之力,勒着裤腰带,凭着简陋的原始工具,积十年之功,成千秋伟业,壮哉!伟哉!红旗渠的诞生,完全是被林县极度缺水的恶劣环境逼出来的。它源于中国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历史的一个精彩缩影,它是人类与恶劣自然环境挑战而获得胜利的一个光辉典范。

“引漳入林”(后改为红旗渠)上马的时候,时间的表针指向的是公元1960年2月;到公元1969年6月红旗渠工程全面完工,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这十年的光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林县而言,却是血与汗交织的悲壮十年,也是改变命运、创造辉煌的十年,更是谱写惊天地、泣鬼神之“红旗渠故事”的十年。

十年鏖战,愚公移山。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了211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12408座各种建筑物……硬是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了一条三千华里的“人造天河”。如果把十年挖砌的1818万立方米土石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贯中华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成一道“万里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家园,就不会幸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追求,就不会进步。60年过去了,修建红旗渠时铁锤钢钎的交响和隆隆的开山炮声,早已湮没在历史深处,但先辈们当年高亢的呐喊,仍在太行山和红旗渠儿女心中回响。红旗渠已化作了一种强烈的精神力量,成为一种坚忍不拔、敢于攻坚、敢打硬仗的品性和意志。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物质文明已远远好于修建红旗渠时代,我们也没必要回归那个悲壮的时代去体验那时的艰苦生活、峥嵘岁月,但我们却不能丢掉那个时代创造的红旗渠精神,因为它才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不朽的魂!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华大地有了一个不朽的灵魂mdash。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到中国不看红旗渠。红旗渠故事。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