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为吕绍恩所作的琵琶曲,以纪念抗日战争时“狼牙山五壮士”英勇事迹。
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一次抗日战斗中,五位英雄为了完成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任务,成功地将敌人引入绝路,随后跳下悬崖,其中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狼牙山五壮士代表着抗日战争时期千千万万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英雄志士,通过对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和作者吕绍恩的介绍,领悟“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抗战精神。
吕绍恩于1935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祖籍山东黄县松岚村,少年时期就读于青岛明德中学(教会学校)。1952年高中毕业后就任于在青岛市政府建筑工程局,此时开始自学笛、箫、扬琴、二胡等。1953年加入青岛业余广播乐团,担任民乐队长,1954与1956接连两年荣获山东省两届文艺汇演音乐比赛的二胡组第一名;1957年以专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修作曲。1975被音乐界选为代表出席青岛市文联代表大会。1963年毕业后至中央民族大学任教,由助教至首任作曲教授迄今四十余年。代表作便是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此外还有独奏曲《光明》、《山歌》;弦乐四重奏《海滨幻想曲》。1960年,北京市彭真市长在刘少奇和邓小平两位领导的指示下对在京的高等院校进行了改革。主要针对在校学生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利用暑假时间在工厂里开展“四边”活动。在实习期间25岁的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吕绍恩回校创作建国十一周年献礼音乐作品,他选择了琵琶创作。琵琶在众多弹拨乐器中比较复杂,由于琵琶自身的独特性也为创作音乐作品增加了困难。吕绍恩决定创作关于历史和革命性的题材,他反复阅读了《红旗飘飘》找到许多合适的题材,于是决定创作《狼牙山五壮士》。吕绍恩生于青岛,在历史上青岛被德日两国侵略,在他两岁时爆发了七七事变,这对他来说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使得他对抗日有着坚定的决心;由于青岛被日本长期侵占,日本文化得以传播,使得吕绍恩对日本音乐比较了解,在乐曲《狼牙山五壮士》中描写日本侵略中国的音乐元素也十分形象。他被八路军战士们的壮举所感动,受到鼓舞的他以英雄的事迹作为创作题材,又同时融合了西方的作曲技术和中国琵琶演奏技法,创作了里程碑式的作品——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乐曲表现出了五位英雄英勇杀敌、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决心,歌颂了英雄们崇高的爱国情怀。 1980年,文化部在“上海之春”举办首届全国琵琶比赛, 《狼牙山五壮士》与《十面埋伏》被并列为决赛曲目;1981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手册》中列其为古今琵琶十首名曲之一;1989 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被列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所选三首琵琶名曲之首、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在校期间所作十五首重要作品之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下卷)》列其为当代四首琵琶名曲之首;1995年被收入香港与上海联合出版的CD唱片《中国古今琵琶十大名曲》;1996年在台湾举办的世界华人琵琶比赛中被选为必弹作品之一;1996年由文化部长周巍峙主编的《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音乐卷》中被列为三首琵琶名曲之一……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吕绍恩先生应上海出版社之邀决定对1960版本《狼牙山五壮士》进行了大的修改和总修订。将作品更名为《血战狼牙山》。
《狼牙山五壮士》为叙事性单乐章作品。全曲由引子、尾声和五个乐段组成,第一、第二乐段为呈示部,在呈现敌我音乐主题的同时营造出战斗前的特殊氛围;第三乐段为展开部,惊心动魄地描述了五位壮士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和壮士纵身跳崖的壮烈瞬间;第四、第五乐段与尾声为再现部,体现了百姓对狼牙山五壮士士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歌颂。
作品在完成的当年,由杰出的琵琶演奏家刘德海进行首演,后经电台播放,其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产生了轰动性的效果。不仅是琵琶圈、民乐界尽人皆知,即便在整个中国乐坛甚至广大音乐爱好者中也有很高的知名度,都知道有一首叫《狼牙山五壮士》的高水平、高难度的琵琶曲。
1980年,文化部在“上海之春”举办首届全国琵琶比赛中,吕绍恩创造性地采用了传统琵琶武曲的叙事体形式,并首次在琵琶曲的创作中借鉴西洋奏鸣曲式结构,这种“中西结合、古今贯通”的创作思维,加上因作品内容需要而开发的琵琶演奏新技法与琵琶传统武曲原有技法的融会运用,使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取得了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成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琵琶音乐标志性的作品之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