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构建思政实践资源,全方位提升学校育人工作质效”项目总结
一、项目名称
多维度构建思政实践资源,全方位提升学校育人工作质效
二、责任人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 易红
三、项目完成情况
中南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学生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一流育人资源载体,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有效促进学生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教育部 工作简报》(〔2021〕第1期 总第195期)以“深度融合 主动供给 中南大学构建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思政实践资源体系”为题报道学校校园思政实践资源体系建设情况;教育部“一线采风”栏目以“中南大学坚持‘三个聚焦’推动毕业生建功基层”为题单篇推介学校做法;教育部官网先后以“中南大学‘四个聚焦’推动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中南大学‘三个融入’创建优良校园学风文化”为题推介学校做法;《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光明日报》《半月谈》《中国教育报》《中国国防报》、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等报道学校做法;学校被列为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教育部思政司司长专题办公会(视频扩大会)专题听取学校思政实践资源建设情况汇报;全国人大专题调研组、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九指导组等来校视察建设情况,全国20余所兄弟高校来校专题调研思政实践资源建设做法经验;全国高校学工部长、研工部长培训班学员专题参观思政实践资源项目。
(一)项目举措和经验做法
1.构建了具象化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资源
(1)加强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摸排。依托社会学师生专业优势和学生工作一线队伍实践优势,持续建设运营“调研中南”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基地,实时动态掌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围绕学生关注热点问题,组建团队开展系统研究,2021年1月出版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与解决方案》(2020年度),目前《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与解决方案》(2021年度)已进入校稿阶段。依托网络舆情研究所,每日常态化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形成舆情快报,及时掌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状况,学校荣获2021年教育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十佳单位。
(2)推进学生党建引领资源建设。建设近200平方米的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课堂,设置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党史、辉煌历程、党的重要历史节点、党史人物与故事、中国精神、党史云展馆、党史课堂等10个专题,面向全校师生开放,2021年已组织220余个学生党支部沉浸学习。创新开展学生党建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薪火”思想引领工程、“雏鹰”骨干培训工程、“领航”精英示范工程、“升华”品牌培育工程、“知行”先锋实践工程,开展党员红色之旅、党员风采展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建教育基地育人功能,抓好党支部“对标争先”创建、 “五化”建设,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其中党史知识竞赛线上线下累计吸引2万余人参与答题。学校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
(3)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深化教学改革,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文化融入、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5个方面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师生对课堂的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推行混合式教学改革,采取“面授课程+在线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由各教研中心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实践学习。持续推动信息化教学,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通信技术,从内容、方法、成果评价与交流等方面,融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生态。获第二届全国 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二等奖、湖南省高校第二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政课“金课”等荣誉。
(4)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价值观引领课堂。精准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学校百年办学积淀,明确界定大学期间价值观培养的基本要求,重点打造学生价值引领课堂,持续挖掘200多个标志性事件与人物故事,依托300余平方米的教育展示厅,围绕爱国情怀、使命担当、青春奋斗、社会公德、校园文明、个人形象等6个主题,融合成有血有肉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课,有效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21年已面向近580个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开放,覆盖学生20000余人。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体验课堂。围绕学生价值观形成路径,选取“友善”专题,采用“体验+实践”模式,通过“友善”行为调查分析、“友善”生成规律剖析、“友善”意识动机培养等维度,教育引导学生强化“友善”意义认知、内化“友善”核心要义、深化“友善”行为实践,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新模式。已建成60余平方米的集测评区、学习区、体验区、践行区等4大功能区于一体的互动体验空间,设计“友善小剧场”“友善行为清单”等10余项互动体验活动,开发“友善度”测评小程序、体验区AR互动合影及弹幕系统。2021年已面向300余个班级开放,覆盖学生10000余人。
(6)扩建价值引领专项设施。在勤读善读、活力锻炼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塑造,营造健康向上的青春正能量氛围。持续打造“书香中南”阅读素养体系和“活力中南”健康素养体系,在学生密集活动区安装体育运动免费共享器材站12个、摸高打卡器7台,建设和运行好30台共享阅读机和40个公共阅读角,继续向学生推出全校1100余名教授推荐的价值观引领书单,贯彻共享理念,免费为学生提供流动图书1万余册。“书香中南”入选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活力中南”获湖南省 工作精品项目,入选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入围教育部 工作精品项目评审环节。
(7)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聚焦民族大团结、共繁荣,遵循“主动、移动、互动”理念,持续打造“亲近式”赏析优秀民族文化实物资源,“情境式”体验民族服装、音乐、舞蹈,“沉浸式”学习民族理论与政策“三位一体”的互动体验课堂,推动民族互信,增进民族认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举办“五个热爱、五个认同”主题活动,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励志行”、“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体验教育、民族团结运动会、献礼建党100周年“红心永向党·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晚会等,各民族师生参与3000余人次,文艺晚会线上参与超10000人次。制作推出“在灿烂阳光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视频作品,各民族师生校友参与200余人,被高校思政网、红网等推介,“三微”平台阅读量达600余万次。建成民族团结文化墙,构建了政策知识、文字书法、建筑与艺术品、服饰体验、工作成果展示等版块。入选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单位,努尔比耶·艾尔肯获全国“三下乡”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构建了浸润化的学业发展涵育资源
(1)完善玉带河“问渠晨读长廊”建设。聚焦优良学风养成,完善7000平方米的“问渠晨读长廊”建设,引导学生厚植人文情怀与学科情感。2021年先后邀请柴立元、康震、金灿荣、杨雨等20余位校内外名家名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4万人,阅读量超50万。开展“问渠晨读”21天优良习惯养成打卡活动,大一年级学生全覆盖,参与量达20余万人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500万。“问渠晨读长廊”自投入使用以来,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湖南卫视等媒体报道,已成为“学在中南”美丽校园风景名片。
(2)完善学生学习指导与发展中心建设。聚焦学业困难学生,开展实时帮扶、全程帮扶、精准帮扶,提供“时时可得、处处可及、优质精良”的学习资源,夯实“学在中南”辅学帮扶体系主阵地。依托学生公寓园区建立的1000平方米学业辅导课堂——学生学习指导与发展中心(知新馆),持续开设辅学小课堂、学习研讨室、学业咨询室等12类学习功能区。实行辅学义工制与辅学导师坐馆制相结合,依托700余人的朋辈辅学义工团队,2021年在线解答各类学习问题1万余个,发送辅学私人定制邮件1799封,开设线上线下辅学课程近2000节,服务学生20000余名。
(3)完善职业选择能力训练实验中心建设。按照个体认知、场景实践和应聘技能分类持续建设职业认知、职业测评、职业心理、职场适应、团队训练、职场礼仪、表达沟通、简历优化、无领导小组面试及公考训练等10个训练实验室,兼有实验训练、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功能。2021年服务学生4121人次,研发和更新教学软件6套。引入校友榜样领航资源,为每个专业聘请5位校友职业导师,实施“星火计划”“燎原计划”“春风计划”,拓展基层实习实践岗位基地,精准对接社会用人标准,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素养提升服务。2021年开展线下招聘活动1985场,进校单位5009家,线上招聘活动737场,参与单位数10935家,位列梧桐果2021届中国校园宣讲会场次高校排行榜第1。获2021年全国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1人、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征文活动实践类一等奖、全国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担任全国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行业就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召开分行业就指委成立大会,撰写了《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行业人才供需报告》。
(4)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先后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2个基地结对。全面启动“创响中国”中南大学站暨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活动,累计吸引近14000名师生参与。完善并用好创新创业项目信息管理平台,支持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731项7404人参与,其中国家级项目450项1972人参与,立项数居全国高校首位。举办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96项,组织16000名学生参赛和参加培训。组织1566个团队8560名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在“互联网+”全国总决赛获7银1铜。
3.构建了实践化的学生成长保障资源
(1)完善心理育人服务平台。着力建设“心宝心空间”互联网+心育活动线上平台,通过心课堂、心测量、心调研、心体验、心气象等板块线上线下覆盖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心理“云中心”,供学生随时网上实景了解体验各项服务。整合资源,畅通医教协同平台,为学生就医、疾病诊断、住院治疗、休复学评估等方面提供方便。依托31个学院学生成长辅导室,持续提供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成长辅导。2021年开展多主题团体辅导活动370场覆盖学生11100人,线上培训新生及家长34000余人次,接待心理咨询学生4000余人次,开展“525”校园心理文化活动、积极心理体验营等活动覆盖师生达53000余人次。
(2)完善学生资助服务大厅和“一室一站一家”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平台。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奖、助、贷、补、勤、减、免、偿”八位一体资助保障体系和“升华毅学”发展型资助模式,持续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依托200余平方米的学生资助服务大厅,为7000余名贫困学子提供勤工助学岗位,2021年累计安排勤工助学3万余人次。依托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持续运行雷锋岗、彩虹桥志愿者服务站等20余个资助育人实践岗。贯彻“鼓励入伍、关注在伍、服务退伍”暖心理念,落实“一站式”教育管理服务要求,持续完善和运行100余平方米的“国防教育室”“退役大学生士兵之家”“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站”等,2021年共有81人顺利应征入伍。
(3)建成安全教育基础设施。投入100万元在学生公寓园区建设大学生安全教育体验课堂,以校园公共安全宣教和体验为宗旨,设计校园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消防安全等14个体验课程项目,运用实景仿真模拟、多媒体数字化演示、实物展示交互、VR虚拟现实、软硬集成交互等多种交互体验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并掌握安全知识,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和谐中南,为学生健康安全提供保障。2021年10月建成以来已培训3000余人。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考虑
当前学校校级层面建设了一批符合时代需求、富有中南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校园思政实践资源项目,取得积极育人成效,但院级层面思政实践资源建设的推动还不够,仍处于试点阶段,只有少数学院进行了探索。受制于资源整合、学科楼栋空间布局等条件还不成熟的因素,面向各二级学院的全面铺开建设尚在论证中。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持续建设和运行好已投入使用的思政实践资源项目,努力提升育人效果。同时整合校内外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推动在各二级学院学科大楼建设“三全育人”师生互动课堂思政实践资源项目,推动二级学院将学科发展史、学科奋斗史等静态档案材料转化为生动的育人素材,同时搭建常态化师生互动空间,构建制度化课后辅导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专业化的、触手可及的育人资源,进一步完善校园思政实践资源体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