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2022-06-22 09:41:56 罗永忠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一重要论述既为高校广大教师的自身职业追求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代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努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必须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要站稳政治立场。政治立场,涉及根本、关乎大局。站在什么立场上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传播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这些都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作出正确回答的根本问题。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高校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在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根本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教书育人中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好中国好故事,唱响中国主旋律;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导向,着眼“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践行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坚定他们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要强化政治担当。新时代是担当者、奋斗者的时代。敢担当有作为,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高校教师最基本的使命要求。高校广大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定位,经常对照党赋予教师的职责使命审视自己,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以扎实的学识、精湛的教艺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把做人与做学问结合起来,恪守职业道德与人格操守,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努力成为学生的行为表率和道德标杆;坚定政治信仰、涵养政治操守、坚守政治规矩、履行政治使命,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要提升政治能力。高校教师政治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民族命运。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广大教师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捍卫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正确处理好言论自由与政治纪律、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授的关系,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明确态度和坚毅决心,清醒辨析各种社会思潮,主动净化“噪音”“杂音”,筑牢思想政治防线,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关键支撑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最主要因素。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及专业技能提升,努力推动广大教师不断形成与教书育人职责相匹配的修养和能力。

一要营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环境。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发展制度,加强和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大力夯实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加强院系教研室建设,发挥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作用,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支持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优秀人才队伍交流融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研修,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开阔视野,增加历练。高校广大教师要着眼世界学术前沿,聚焦“四个面向”,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合理规划自身专业知识发展,积极完善巩固自身知识结构,在教学相长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要完善全面激发教师活力的体制机制。高校要完善教师聘用机制,自主制定聘用条件,不得将毕业院校、出国(境)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和论文、专利等作为限制性条件;严把教师选拔聘用入口关,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落到实处。加快编制岗位管理改革,统筹用好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教学科研需求,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重要管理岗位倾斜。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突出质量导向,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破除“五唯”弊病;建立科学合理考核评价周期,切实减轻非教育教学负担,维护教师职业尊严。以知识价值为导向,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和绩效考核办法,向扎根教学一线、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向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向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国防科技等领域的教师倾斜。

三要优化人才充分涌流的管理服务体系。高校要坚持引育并举,聚焦素质,优化人才“引育留用”体系。发挥重大人才工程引领作用,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坚持正确的人才使用导向,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各类人才“帽子”和称号回归荣誉及学术本质,不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加强对人才的关怀和服务,积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平台,大力营造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加大培养支持青年教师力度,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研修,努力培养学科基础扎实、科研潜力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才。积极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关心青年教师身心健康,让青年教师安居、乐业、乐教。

三、本质要求是提高教师育人水平

全面提升育人能力既是高校办好党和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支撑,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完成新时代育人使命的本质要求。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高校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教育培训,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定期进行研究,加强统筹谋划,强化督查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工作部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的统筹作用,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深入了解教师思想状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做好关爱帮扶。注重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团结凝聚党内外教师的坚强堡垒,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及教师自身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二要培育弘扬高尚师德。高校要做好师德师风建设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院系党组织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个人成长发展全过程,加强专题教育培训,拓展师德教育载体,创新师德教育方式,提升师德教育实效。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选树表彰优秀教师,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强化引领、规范行为,优化师德考评监督机制。筑牢红线,守牢底线,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监测和分析评估,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严格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科学家精神和学术诚信教育,提升教师自律意识。健全师德违规行为举报受理机制,加大师德失范行为查处力度,对学术不端和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

三要厚植升华育人情怀。高校要加大教育培训和政策资源支持力度,提升教师育人意识,激发教师育人动力,引导广大教师既要成为“智者”,更要成为“贤者”,努力实现“经师”和“人师”相统一。广大教师要精准识别学生个性需求、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不断提升育人“精准度”;踩准时代节拍、唱响时代旋律,深入展示中国之治、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大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争做学生爱戴的良师益友,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用真情和知识浇灌学生心田,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茁壮成才;甘当淡泊名利的辛勤园丁,发扬“红烛”精神,升华“春蚕”境界,辛勤耕耘,乐于付出,把满腔真情投入教育事业,用三尺讲台擎起理想蓝天。

责任编辑:李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高校必须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