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魏江:院长第一课——丢掉幻想,投入创新!

2021-11-09 11:08:46


“我们不培养为了找工作或赚钱而学习的人”

“你要有家国情怀,立志做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人,否则你对不起‘浙大人’的称号”

“丢掉幻想,投入创新,要多做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创新”

2021年9月11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工支部书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魏江教授在2021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后的“院长第一课”上,谆谆教诲,“敲”醒了那些不明学习动机以及“为就业赚钱或拿文凭而读书”的2021级研究生新生们。从听完课的那一刻起,这数百位来自各地的优秀学子深刻理解了创新的重要性,明白了为何魏江院长反复强调创新是管理演化与变革的唯一选择,更突然领悟了来浙大学习的意义——为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为管理创新而读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改变世界而读书!

演讲实录(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演讲录音,整理人:段婷)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创新管理,在当下面临两个大变局的特殊时期,希望我们浙大人、管院人都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能共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中提出的一句话——“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看作是一种生活。接下来从四方面做分享。

1.这个时代真的不确定吗?那要看你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今天的管理,是有史以来发生演化或变革最快的时期,在大变革时代下,整个管理场景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企业一年所创造的价值,可以比我们过去某一个企业一百年的总和还要多,今天的企业一年的产值甚至可以超过30个国家GDP总和。大家想想,这个变化有多快,但如果你懂历史,其实在蒸汽机时代,变化也是非常迅速,只是那个时代的变化需要五十年,而现在只要五年。

面对这样快速的发展过程,同学们不妨想想:我们的未来还有边界吗?我们的边界在哪里?

当下,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在说“这个时代确实充满着高度不确定性”。果真如此?如果从人类历史演化去看,我不认为有多大不确定。学管理的人,一定要去把握这背后的确定性,比如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COVID-19,你们觉得这件事不确定吗?我想告诉大家,不管是新冠肺炎,还是以前的H1N7或西班牙大流感或非洲猪瘟,其实一直充斥在我们周边,我们从未跟病毒说再见。

如果再进一步想想“人类产生了多少年,而病毒产生了多少年”,你会猛然醒悟:人类可能是这个地球最坏的病毒,因为人类在破坏环境、污染环境,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细菌与病毒的。由于几万年前人类的产生,这个世界才被破坏。难道我们不应该对这个社会与自然承担必须要负的责任吗?

如果我们看今天的速度,高铁的发展、AI的变化,我们再去看这种变化的速度,再回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它不是也一样非常快?那时候,也有一大群人失业,有一大群人找不到工作,被社会所淘汰,同时,有一大群人在改变我们的未来。关键是,你是被动的适应者,被淘汰者,还是改变者?如果说这个社会很复杂,那我想问,今天社会的复杂能像宇宙那么复杂吗?

我们人类能以智慧探测宇宙,而在座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自己带领的3-5个人的小团队就非常复杂。试想,你连自己都管不好,这个社会能不复杂吗?但是,在专家眼里,这个社会其实是不复杂的。今天的社会存在高度的因果模糊和不确定性,管理科学要回答的,就是什么是确定的、什么因果关系是明确的!

2.我们要成功超车,唯一的制胜法宝是科技创新!

正因我们面临如此多的不确定,才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意义!2020年以来,我们取得了新冠肺炎抗疫防疫战的伟大胜利,但西方国家对我们的评价却陷入低谷,这是为什么?

2017年以来,面对中美贸易战,有人说如果我们不跟他斗争,我们继续韬光养晦、投降该多好,那样美国就不会卡我们的脖子了。我想问大家,你们看过人类发展五百年的历史吗?过去五百年,如果我们把老大跟老二之间的超越与追赶,比喻成为后面一辆车要超越前面那辆车,那我跟你说,超车过程总共发生了十六次,其中有十二次发生了车祸,而没发生车祸的一次都没有超车成功。

我相信一个懂历史的人,一个愿意去学习人类发展史的人,会很冷静理智地说“我们很幸运”。因为在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就碰到了“超车”这个过程。试想,我们再过二十年或再过十年,您还有机会看到今天的全球斗争吗?你看不到了,所以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在改革开放四十二年来,我从懵懵懂懂到今天看懂不少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参与了这个社会变迁的,也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了一点微薄的贡献,我很骄傲。那么你呢?

我们看到今天社会的演化,再来看看今天的国际格局,我们要改变、要挑战成功,靠什么?请大家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我告诉你,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科技创新

我们国家这些年,整个创新能力从统计意义上来讲进步很快,我们中国在《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全球第14位;在《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上升至12位,成为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上升势头强劲。

我们的前后左右是爱尔兰、比利时、奥地利、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这些国家,你想一想,这些国家的科技实力跟我们比,我们怎么样?我们真的具有与这些“邻居”一样的科学精神、科技创新能力吗?人家可以产生从0到1的科技创新,我们有没有呢?

3.要警惕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不能寄希望于这个“忽悠“!

其实,我们的企业总体上,是不太喜欢科技创新的!我们最擅于做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比如互联网+送水、互联网+快餐等,我们有没有做互联网+芯片?有没有做出光刻机?有没有做出把空气纯度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的清洁机?

我们来看这种现象,为了解决自己的芯片问题,国家需要加大在科技上的投入。那些善于“忽悠“的企业发现,机会来了!于是,借着芯片技术开发的幌子,发挥“商业模式创新”的本领,忽悠政府的土地和银行的钱,其实,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这些芯片他们根本没能力做出来,但他们非常有”智慧“,反正资源弄来再说,科技创新本就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我们再来看,今天我们国家每万元GDP的碳排放量是北欧的六到七倍,是美国的五到六倍,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GDP和你们口袋赚的钱,仍然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来创造的。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到2030年前要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然而,今天有多少企业愿意发自内心去做绿色科技创新、末端治理?调查一下就会发现,今天仍然还有企业在偷偷进行三废排放,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为去赚钱。

我批评这些,并没有想要我们的企业能够突然开悟,我只想提醒各位,你既然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认识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那就应该好好想想:

当你未来成为企业家或领导者的时候,你会发自内心地想去驱动我们的经济走向创新发展之路吗?作为博士生,你有真正想以理论创新来推动管理技术和管理科学进步,还是只为了谋份工作?在助力我们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方面,作为浙大管院人,你能不能以科技创新的方式去帮助那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失地人员等弱势群体稳定就业?

4.我们的使命,不是去培养能找到工作、能赚钱的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非常清楚,即培养“两型”人才,一是创新型人才,二是领导型人才。无论是硕士、博士、MBA或者科硕,我都明确跟同学们说,如果你进浙大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份好的工作或赚钱,那么今天你就可以离开了。

我希望大家可以去学一学浙大124年的历史,看一看“浙大人”的无上荣光,比如王淦昌、钱三强、李政道、陈薇、林俊德、程开甲、苏步青、郭超豪,包括我们的老校长竺可桢,这些人是如何努力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

浙江大学建立至今已有124年,能够进入浙大,可以说是万里挑一的人才。那么,我想问大家,“如果你毕业后再过十年、二十年,能不能成为另外一百个、一千个人的领导者?或者,你能不能帮助解决另外一百人或一千人的就业?或者,能不能为我们的中国管理理论贡献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智慧?

如果各位之前没有想过,没有关心,从今天第一课开始去思考,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改变中国、进而改变世界”的人。如果对这些问题想都不愿意想,那肯定是对不起“浙大人”这个称号的。我始终认为,如果在座的各位来到浙大,只是为了找工作或赚钱,那浙大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我热切地期望在座的每一位,能有家国情怀,能志存高远。如果你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学习,我相信你会发现,浙江大学是一个“宝藏”,你会发现紫金港校区的空气中弥漫的都是知识,你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听一听数据的课程,计算机的课程,中国哲学的课程,中国历史的课程,浙江大学的每一个课堂、每一个报告厅,大家都可以想办法去“蹭课”。

我们浙大管院之所以打造“商学+”教育生态系统,就是希望管理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懂商学理论,还要拥有人文的情怀和科技的洞见。我们学院平时都会邀请潘云鹤院士、杨卫院士、陈纯院士这样的大科学家给我们讲“求是科技+商业智慧”,大家应该抓住机会多去听听,开阔视野。

所以你们不要认为上完课就没事了,忙于谈恋爱、看电影或交朋友。你们一定要意识到,在浙大学习的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我给大家提个建议:你们在接下来的浙大学习生活期间,能不能把自己的时间以“15分钟”为单位计算安排,或者起码得以“30分钟”为时间安排的单位,如果这样,我相信以你们的才华,未来一定能成为引领行业的创新者与领导者。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参加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活动,活动组织方要我做个报告,我的报告题目是“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我谈到了对“浙江企业家漠视科技创新、热衷商业模式”的批判。

加拿大一位华人教授看到我的讲话后,给我发微信说:“如果连在浙大管院读过书的企业家还在“穿旧鞋”走新路,至今还不重视科技创新,那浙大管理学院是有责任的。”

这句话让我陷入深刻反思——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真是这样的?于是,我也常常告诫MBA、EMBA同学们,不要只是为了赚钱而来读书,而是要把创新当做是一种生活方式,要将自己的后半生投身于创新引领中去,这才是真正的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到那时候,浙江大学将为你而感到无上的荣光。


信息来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公众号  图片及录音:浙大管院学生工作与职业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应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魏江:院长第一课——丢掉幻想,投入创新!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