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浙财大探索会计专业硕士协同育人新模式

2021-01-18 20:42:37

我院探索“会计专业硕士协同育人的新模式”被《浙江教育报》于3月27日02版职业教育报道。以下为报道原文全文。

就在不久前,浙江财经大学“基于产学深度融合的MPAcc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获得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二等奖。

为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浙财大从2011年开始了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几年来,该校以做实“双导师制”为突破口,探索出产学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MPAcc协同育人新模式,在MPAcc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内培外引,夯实师资

前不久,MPAcc校外导师——英特集团党委委员、财务总监谌明走进课堂,为浙财大2018级会计专硕学生讲解“战略导向下的业绩评价实践”。课上“干货”满满,学生们了解到了实务界的业绩评价实践,加深了对理论学习的理解。

近年来,通过不断增强校内导师实践经验、充实高水平校外导师队伍,浙财大会计学院打造出一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校内外导师团队。

鼓励教师通过考试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CPA、ACCA、CIA、CIMA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到浙江省审计厅、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挂职从事审计工作,在上市公司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进行实务案例研究与开发,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服务……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让教师们提高了实践经验,一支“教师+会计师”的双师型校内导师队伍迅速成长了起来。

眼下,浙财大会计学院46位校内导师中,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的有23人次,27人兼任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16人参与行业协会(学会)的专业事务。

与此同时,通过对责任心、专业水平、职位、职称等方面综合考察,该院选聘了一支社会导师队伍,目前已达115人。校外导师队伍主要由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财务总监、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组成,高级职称比例占85%(正高级会计师34人),博士11人,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有15人。

此外,通过改变研究生与校内、外导师的选择方式,该院建立起以研究生为纽带的新三方关系,激发了社会导师的积极性和研究生的主动性。

深度融合,互利共赢

疫情期间,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满足研究生正常毕业需求,3月7日,浙财大会计学院研究生工作小组组织了“2017级MPAcc硕士研究生线上学位论文答辩会”。答辩会通过“腾讯会议”视频平台开展,校内、外导师共同担任评委。最终,8名研究生均顺利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

在浙财大会计学院,校内、外导师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第一、二、三课堂教学。

社会导师积极参与会计硕士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计,在9门核心专业课中与校内导师合作授课。学院每年通过举办“财务高管论坛”“基地精英进课堂”“移动课堂进企业”等教学活动,邀请社会导师来校作实务讲座或直接参与课程讲授,参与专硕研究生的论文开题、预答辩、盲审和答辩工作,带领学生开展论文选题、实习实践和调研工作等,为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互利共赢是产学融合成功的关键。为此,学院通过合作课题研究、高端论坛举办、优秀社会导师表彰、合作对外提供咨询服务等途径,增加了企业的获得感,激发了社会导师的积极性。

通过努力,一系列荣誉接踵而至:浙财大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共建的MPAcc实习基地成为浙江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该院研究生的2篇学位论文获评全国MPAcc优秀学位论文;教师的4项研究生教改课题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7个项目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校内外导师合作开展的有重要影响的行业协同项目达32项。

合作指导,服务社会

2019年,会计专业硕士刘畅在社会导师杨端平、校内导师邓川共同指导下的调研成果《会计师事务所股东晋升退出机制调查研究》,获评省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这是省内唯一的会计类优秀实践成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行业指引,指导省内事务所的实务工作。

“社会导师出题,研究生分析解题,校内外导师合作指导助题”,是该院探索出来的研究生实习、调研和学位论文指导有机结合的“三统一”新模式。这一模式让研究生告别了之前的低层次实习,以及实习、调研和学位论文写作割裂的现象,在实习、调研和学位论文写作的同时服务社会。

此前,硕士吕晓敏的论文《我国公立医院审计委员会制度构建的探索性研究》,获评MPAcc全国十佳优秀学位论  文(省内首篇)。吕晓敏的校内、校外导师分别是傅黎瑛、骆水娣。骆水娣时任省立同德医院总会计师,她提出,省卫生系统一直在思考如何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内外部审计的协同治理。为此,吕晓敏在两位导师的带领下,多次赴海盐县中医院、东阳市人民医院等地实地调研,这才有了最后的成果。

为提高学生案例分析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该院还以MPAcc案例大赛为抓手,在调研素材和指导上争取社会导师的支持。参赛的过程,不仅让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也为后续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校内导师的实践经验同时得以增强。在优秀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师生又可以进行教学案例的开发,进而支持课程建设,形成良性闭环,最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职业能力。

(原文《浙财大:探索会计专业硕士协同育人新模式》载于《浙江教育报》2020年3月27日02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浙财大探索会计专业硕士协同育人新模式。该院研究生的2篇学位论文获评全国MPAcc优秀学位论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