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学院学生赴青岛即墨拜访葛村榼子传承人王承厚

发布时间:2021-05-27 10:33:57

王承厚为学生讲解榼子文化

为深入了解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劳动精神,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2021523日,石油工程学院石工(卓越)1908团支部吕欣峰、苗雨欣等六位支部成员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即墨古城拜访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村榼子”的传承人王承厚先生。

在抵达葛村榼子的工作室后,王先生十分热情地向几位同学介绍了葛村榼子的传承故事。“榼子”最早记载于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后经各朝代发展延续至今,尤以即墨葛村榼子最负盛名。榼子也称“果模”、“糕饼模子”,是一种曾经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被用来制作糕点的模具。2012年葛村榼子被认定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承厚自十三岁时便开始学习榼子的制作,在王承厚的工作室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四十多种制作工具,旁边则摆放着种类多样的榼子。从十二生肖到花样锦鲤,每一种榼子都展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交流过程中,王先生坦言,“榼子的制作耗时长且收入较低,我中途也曾想过转行。但是发现自己放不下榼子,就坚持下来。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王承厚初心不改,在方寸之间雕琢精彩人生。他四十多年的初心坚守,造就了如今榼子文化的创新与灿烂。

拜访结束后,王一鸣同学表示,“以前只在网络中对榼子略有听闻,经过实地探访后,我发现制作榼子的过程十分不易,心底对王承厚先生这样的手艺人感到佩服。正是他们的劳动精神,让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依然绽放光彩。”在当今这个更迭迅速的时代,我们要向王承厚先生学习,积极发扬劳动精神,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青春在不懈的奋斗中变得绚丽多彩,做一名艰苦奋斗的时代青年。

王承厚,男,汉族,1963年出生,即墨市龙山街道南葛前街村人。青岛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村榼子》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即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即墨市民俗文化产业协会理事,即墨市手工业协会副会长。青岛民俗博物馆、即墨博物馆所收藏的榼子展品均为王承厚先生制作。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5月23日,为深入了解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吕欣峰等六位同学前往山东青岛拜访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村榼子”传承人王承厚先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