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把做事做人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
理论课建设,将2017年定为“
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辅导员团队借助移动云教学APP软件,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为手机端的“微课程思政”,更新教学理念、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挖掘教学数据,变日常教育引导为价值引领,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一、基于移动云教学的日常“微课程思政”的含义
日常“微课程思政”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移动互联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适应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微课程思政”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紧密融合的结晶。日常“微课程思政”遵循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理念,传承日常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借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平台和手段,面向大学生中的特定群体,在手机端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不仅具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客体平等、教育过程交互、教育环境开放、教育方式的个性化和针对性、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还因基于移动手机端更加方便和快捷的特点,受到当前“网络原住民”大学生的欢迎。根据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大一新生、毕业生、学业困难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等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可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 选择线上学习、线下践行相应的课程。
总之,日常“微课程思政”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基于移动云教学开展的大学生日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移动端的教学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诚信教育、学风主题教育、学业辅导、心理辅导、新生入学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社会实践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活动,变为开放、 互动、高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网络理论课程或实践课程。
二、日常“微课程思政”的实践价值
(一)日常“微课程思政”在“师资攻坚”中的实践价值
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是战斗员。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日常“微课程思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崭 新形态,要求教育者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广博的 知识、开放的心态、丰富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经 验、民主的工作方式、优良的新媒体素养和较强 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要求其改变教学理念,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优选“有滋有味”的教学内容,制作震撼学生心灵的微视频,设置“有虚有实”的教学情景,挖掘教学平台数据,分析数据中隐含的学生思想动态,进行超前的学业、心理、思想政治教育预警,并“有情有义”对学生及时疏导。这为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了人才支撑, 是实现 理论课教学质量“师资攻坚”突破的关键。
(二)日常“微课程思政”在“教材攻坚”中的实践价值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适应需要,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以开放、互动、线上线下融合为特点的慕课,即大范围开放式在线教科书的出现,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教材攻坚”指明了一条新路。
(三)日常“微课程思政”在“教法攻坚”中的实践价值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是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日常“微课程思政”是推动移动互联技术与日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产物,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通过案例教育法、任务教学法、自我教育法、翻转教学法、同伴教学法等方法综合运用,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日常“微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在日常“微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学院辅导员团队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弱、借、虚”的教学理念,把自己由“说书匠”变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练”。“弱”就是地位上把自己从“权威”弱化为“平等”;借助手机授课,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通过手机端的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微分享”增加学生展示时间,教师借助手机对其点评,提高他们的认识。“借”就是借助领导人讲座 视频、名人的讲座视频讲解某一知识点,借助全 国道德模范榜样、感动中国人物、大学生年度人 物、高年级优秀学生事迹微视频进行日常思想政 治教育。“虚”就是教师由教室的讲台“前”转到手机的屏幕“后”,用自己的卡通形象来组织教学活动,增强其吸引力。
(二)优选日常“微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丰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优选学生心动的教学内容,将其制作成短小、精悍、冲击力强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微视频、微动画,给学生听觉、视觉等多器官冲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党课教育中,从BBC纪录片中抽取微视频来展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选择资本主义道路后人民的贫苦生活、美国的贫困儿童、印度医疗腐败、英国种植大麻等,来进行道路自信教育;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数说社会主义》,用数据展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巨大变化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精选思想政治教学案例和大学生中的优秀榜样,将其转化为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传播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用身边活生生的榜样故事,激励每一位大学生。例如,将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黄美榕、学霸学生会主席常斯轶等29位党员先锋同学的微视频作为学生学习的身边榜样。
(三)创新日常“微课程思政”教育方法
用互联网思维,在移动在线教育平台上,学院辅导员团队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微互动、微评价、微分享、微测试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在移动在线教育平台上,通过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举手、抢答、点赞等形式实现师生和生生间微互动;字数限定和时间限定微分享,锻炼学生抽象总结和概括能力;微测试使师生实时发现掌握知识的不足,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清楚自己的弱点。截至2017年11月24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辅导员团队创建日常微课程思政班课125个,发布资源1906 个,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等活动11066次,累计受教育大学生7721人次。
(四)挖掘日常“微课程思政”数据
数据改变教育。手机端教学平台应用,使得学习过程数据的采集更为高效、便捷、准确、客观、全面,通过挖掘日常“微课程思政”教育数据,变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经验转向海量数据的分析,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改进教学决策,总结提升日常“微课程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学院辅导员团队点析219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想状况,制定每个学生辅导措施, 对于其中17名学业困难、心理异常的学生制定了深度辅导措施,提高教育针对性。学院辅导员团队编纂了《微域网络思政》慕课教材,共计十万六千余字,内容纵贯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使用了79个视频、136个气泡注解、246张图片、3158 处交互式体验。满足了学生情境化、动态化、形象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动态、自由的学习体验。
总之,通过基于移动教学端的日常“微课程思政”,将无形的思想政治工作变成有形的课堂, 将无形学习过程变成有形的数据,将学生的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参与,通过线上和线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紧密融合,切实提升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