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绿》,传精神”——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党支部开展现场党课

2021-03-05 18:43:40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与科技小院学生合影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激发学生党员热爱科学事业、追求科学事业的热情与干劲,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奉献,2018年10月20日晚,科技小院硕士党支部18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主题为“观《天绿》,传精神”现场党课,通过观看河北省曲周县本土原创大型舞台剧《天绿》。通过学习老一辈农大人为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感人事迹,激励新一辈农大人的爱国情怀,践行学校“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努力做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

舞台剧《天绿》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当时北京农大的一批中青年农业专家,来到盐碱最为严重的曲周县张庄村,与干部群众一起,历尽千辛万苦,顶着各种压力,终于找到了盐碱治理的中国经验,并让这片时代盐碱的荒凉之地变成了一片绿洲,实现了中国农民“吃饱饭”的梦想。

通过此次现场党课教学,学生党员更加直观生动地学习了老一辈农大人改土治碱的英雄史诗,观影结束后,同学们表示将会传承“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立志为农业的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写下了观后心得感受。

 

附支部成员观后心得感想:

党员孟凡磊:

通过观看戏剧《天绿》,让我重温了老一辈农大人改土治碱的故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畏条件艰苦,不畏他人的不理解,一心想让农民端紧饭碗子,解决社员们的温饱问题。作为新一代的农大人在新的时期,我们赋予了乡村振兴新的使命。我们会将曲周精神传承下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向先辈们致敬。

党员段世航:

第一次以戏曲的形式深入了解了我农在曲周改土治碱的历史。较之文字叙述,戏曲表演让我更有代入感。曲周人民的艰苦生活,农大老师的坚定信念,都深深触动了我。无论是改土过程中遇到的科学技术难题,亦或是农民朋友对于科技的不解,最终在大家的沟通与努力下,成功攻克难关,让这满是“盐疙瘩”、“碱疙疤”的荒芜土地变成一片绿洲。白面馒头填饱了张庄人民的肚子,也温暖了曲周人民的心。在此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建站45周年之际,我必须说一句,我为我农骄傲!

党员任思洋:

今天有幸观看了《天绿》这部诚意之作,老一辈农大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倾情奉献,顶着各种压力终于找到了盐碱治理的中国经验,并让这片世代盐碱的荒凉之地变成了一片绿洲,将曲周这片土地从民不聊生变成了令人向往的绿水青山之地。曲周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农大学子,能成为科技小院的一份子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感到肩上承载着不小的压力,一方面要向优秀的老师师兄师姐们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守着小院的光荣传统将其发扬光大。之后的路还很长,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党员刘小锐:

看了戏剧表演《天绿》,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也深深为老一代农大人改土治碱的曲周精神所感动,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做,那位老师与他的母亲与妻子的对话,我一直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大家与小家之间该如何选择。我觉得我作为新一代农大人,也应该像他们学习,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心中有信仰,有方向,为祖国农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预备党员康佳:

看了《天绿》震撼的同时,也佩服老一代农大人为我国农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为自己作为一名农大人而骄傲自豪。作为新一代的农大人,我深感肩负着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重任,我们在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热爱三农的情怀,为我国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预备党员吴长春:

看了《天绿》让我深刻体会到老一代农大人的农业情怀,心怀百姓,心怀家国。百年盐碱,寸草不张,盐碱之严重可想而知,几波专家仍然束手无策,而农大人立誓要把盐碱治,不知好盐碱滩,不离开曲周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他们舍弃北京优越的科研环境,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农民真正面临的问题,不分寒冬酷暑的田间地头寻找良策。当今我国的农业处在一个快递的转型期,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才为农业奉献,推动农业绿色高效的发展,需要继续发扬“曲周精神,发挥农大智慧,建设美丽乡村。

 

入党积极分子郭校伟:

之前对于我来说,农大老师们的改土治碱传奇只是在书本上面了解过,今晚在邯郸大剧院的话剧表演《天绿》生动的呈现了盐碱土地给曲周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农大老师长期驻村改土治碱的艰辛,让我们重温了曲周精神。从盐碱土到米粮川,我们看到的曲周的变化,看到了曲周人民从吃不饱到小康生活的伟大转变,这些改变离不开农大老师和曲周人民的辛苦努力,如今新时代我们有更重要的的任务,发扬先辈们的传承下来的曲周精神,为曲周农业、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入党积极分子宋会明:

曲周改土治碱从入学开始就耳濡目染,但是真正打动我的是今天实际看到的曲周精神。舞台的戏剧化让曲周精神活灵活现,张庄村民的盐碱苦难让他们苦不堪言,农大老师的苦心钻研让农民看到希望,即使受到了农民的质疑与误解,收到了当时领导的指责批评,郑老师依旧坚持了初心,为张庄的改土治碱奔前忙后,前赴后继。我为老师的坚持而感动,为最后农民肯定农大的信任而感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一位老师告诫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小院的学生,一名积极分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也经常会帮助农民解决一些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我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以一名党员的作风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更早向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心向祖国,心向群众的合格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夏少杰:

《天绿》讲述了中国农业大学教师前往曲周治理盐碱地的感人事迹,给我带来了很大触动。村民们的变化深刻的反应了治理盐碱土的不易与艰辛,农民们从最开始对农大老师的怀疑,到被农大老师们日夜操劳、废寝忘食的精神所感动,再到与农大师生们一起奋斗治理盐碱地,整个过程感人肺腑,让我充分体会到了老一辈中农科学家一心一意为了农民能吃饱饭、全心全意投身于农业发展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用尽一生去学习与继承。话剧中篇描述了农大老师郑元辛治土过程中遭遇到的误解与污蔑,在面对困难与误解时,郑老师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坚持科学,坚持真理,这恰恰是中农师生“解民生之多艰”理念的现实写照,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只为农民的幸福与农业的繁荣!相信在未来,中农与曲周将会更加砥砺前行,再创辉煌!身为农大学子,我辈也定当传承老一辈敢为农业牺牲、甘为农业奉献的精神,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入党积极分子杨晓彤:

今天晚上在邯郸大剧院观看大型舞台戏剧《天绿》,其主要目的是弘扬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精神。改土治碱从去年新生培训的时候就一直在耳边,入住小院以后参观接待也听张老师讲解了多次,但是今天晚上以舞台戏剧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更有感触。中间好多感人情节都使我落泪,没有郑老师的坚持,张庄的盐碱地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根治,老一辈的专家真的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本可以在北京生活的很好,但却在曲周生活的很艰苦,这一切都是为了当地的老百姓,这样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现在这个时代所缺乏的。反观自己,从入住小院开始,除了自己的试验,我是否真的帮到了后老营的村民,有时候有农户问我问题,自己不会就去查然后告诉他们,只是希望自己能帮到他们一点。在这个衣食无忧的时代,哪还能想到以前会有人活活饿死,所以现在自己能做的就是不浪费粮食。从下了小院真的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看完天绿更是深有体会,希望自己能尽自己的努力,帮到他们。真正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入党积极分子姬廷廷:

通过此次精神熏陶,再次燃起我心中一把曲周精神永不灭的熊熊大火,比起郑元辛老师等老一辈在治碱上的杰出贡献,身为曲周的一份子,既感到骄傲,又泛起一丝羞愧。通过观看«天绿»,比起治碱,盐碱地,盐疙瘩等,其实更是在端稳老百姓的饭碗,让老百姓的饭碗可以日日满满的,整个戏剧从郑老师们下曲周,治盐碱,说通乡亲们。虽心时时不思念远方的家,妻子和老母亲,仍心系农业,曲周老百姓的饭碗,自己的信念,这份坚持,执念,正式我们需要历程,的曲周精神。所以,当下我们在曲周农业绿色发展下,更要将这份精神继续在曲周这片热土撒下我们的汗。为中国农业大学老一辈自豪,为曲周这个大团体而骄傲,因此,要始终坚持党的路线,为曲周县农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入党积极分子崔若然:

今晚观看了豫剧《天绿》,演员的深入表演和现场的气氛让我有很多感触。首先,曲周农民的朴实真诚让我感动,在盐碱地的包围中,吃不到香喷喷的馒头,却坚持把好的饭菜留给郑老师等人吃。同时,当年郑老师等人的所作所为也让我感动,真正做到了一个能做实事的科学家,将理论结合实际,将科学真正带到生产一线,真正解决了农民的生产问题,同时,他们还有强烈的责任感,为了能维持盐碱地的治理情况,坚持用草养护土地,确保曲周农民今后能一直用上健康肥沃的土地。中国农业大学的改土治碱一直深入我心,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为人民的奉献精神,他们愿意离开舒适的大城市,来到贫苦山村为民服务,非常值得我去学习,作为科技小院学生的一员,我应该更加认真的学习,用理论结合实际,发现农业问题后合理解决问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也深深为老一代农大人改土治碱的曲周精神所感动。曲周精神。这些改变离不开农大老师和曲周人民的辛苦努力。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