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党走 扬师德 育新人 | 青年人的榜样力量——吴常信院士

2021-11-01 18:29:56

1935年11月,吴常信出生在浙江嵊县。1997年3月,我出生在福建龙岩。出生年份间隔62年的两人因为大学时报考同一所院校,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成为了校友和师生。初来农大的我或许不会想到,吴先生的奋斗岁月在青年人的我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影响。

5.png

1957年,吴先生留校任教。从浓郁黑发到如今满头银发,不变的是他永远挺直的脊背和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今年吴先生已是85岁高龄,在讲课时仍全程站立,以自己63年的坚持和行动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

教学楼前,银杏叶铺满一地,吴先生的自行车混在学生车堆里,阳光闪烁。下课铃响,吴先生从本科生的遗传研讨课中出来,走向他的单车,从容地离开。看着这一幕的我,心里便由衷升起对吴先生的敬佩之情。他面对学生和蔼可亲,心里永远关切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如今,吴先生每年还在为研究生新生亲授“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课程,指导学生坚守学术规范和科研道德。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活到老、学到老”,也要“活到老、教到老”,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吴先生坚守在教学一线,亲自撰写每堂课的教案内容,及时更新教学课件。除了教授学生们专业知识,他教导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将所学贡献于国家、贡献于人民。从业63年,吴先生为祖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师德标兵”和“北京市师德榜样”,在2020年又荣获中国农业大学首届“立德树人卓越成就奖”。这些荣誉和称号是国家及学校对吴先生教师生涯所获成就的见证,亦是对他作为一名教师的嘉奖和肯定。三尺讲台,吴先生在63年里从未缺席,始终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6.png

在新中国快速发展的日子里,畜牧业处于工农两业之间,拥有难以替代的承接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还较落后,那时我国养殖业和外国养殖业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核心体现在养殖效率、饲料成本、产品品质等方面。吴先生作为遗传育种领域的一名学者,便开始揣摩如何能够缩小与外国的差距。我国在追赶外国养殖效益时,我们刚迎头赶上,国外又上了层台阶。如果照这样下去,我国只能一直跟在别人的技术后头,根本没法做出有超越的成就。吴先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的第一想法就是我们国家需要有自己的育种,要有资源、品种、技术以及产品。抱着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他便下定决心要走一条属于我国自己的路,也就从此踏上了“小型化”培育之路。

探索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吴先生(及其团队成员)从每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比较中获得新的思路跟方法,历经8年,于1997年育成了农大节粮小型蛋鸡。该鸡种于1998年获科技部等五单位联合颁发的国家新产品证书,这项成果也于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小型蛋鸡比普通的高产蛋鸡虽然生的蛋个头变小了,在一个产蛋周期里也减少了1公斤的蛋量,但是它可以节省8公斤的饲料,这非常符合我国粮食不特别充分的情况。将农大节粮小型蛋鸡推广给农民养,每只鸡能够多赚8~10元,增加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工作中一个很好的项目,目前农大小型蛋鸡的推广已经累计超过了10亿只。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一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吴先生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前进,是万千祖国建设者的缩影。他去往农村为养殖者开课培训,指导贫困地区通过畜禽养殖业精准脱贫,他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脱贫事业。除了育成小型节粮蛋鸡,吴先生在建立新的选种理论、参数估计及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畜牧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7.png

吴先生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希望他们能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敢于创新,发现问题,加以不断改进完善。对于自身,他希望能够通过撰写书籍将他一生所学及经验记载下来,为国家留存下系统的文字资料。这也是吴先生现今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坚持进入实验室进行果蝇实验。就是这样一位老先生,每日坚持工作、持续付出,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所有。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他与祖国始终站在一起,无论是作为教师培育人才,还是坚守科学岗位兢兢业业,吴先生都出色地完成了祖国交给他的任务。青年人的我们势必要学习吴先生的爱国心、奋斗情,将建设祖国的接力棒,一棒接一棒地传好、传稳。

责任编辑:张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青年人的榜样力量——吴常信院士在中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