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强化” ,培育水产领域知农爱农兴农时代新人

2022-09-20 18:51:35 山东省教育厅官网

中国海洋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发挥水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新内涵、新模式,强化价值引领、强化科教融合、强化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水产领域知农爱农兴农时代新人。

强化价值引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水产学院党委扎实推进党建和思政工作,充分挖掘校史、学科发展史中的红色教育资源,引导师生继承发扬学院王成海、叶立勋烈士追求卓越、献身科研的精神,用红色基因涵养时代新人。建立导师、校内外专家和辅导员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学校党委书记“开学第一课”、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思政课、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强化教育引导,厚植“大国三农”情怀。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水产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实现3个本科专业和5个研究生专业的132门专业课程“一课一案”课程思政全覆盖,树牢学生“强农兴农”意识。构建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为一体的学院网络思政教育矩阵,挖掘学科历史资源,坚持制作有深度、有温度的原创性网络思政作品,讲深讲好水产故事。2010年起连续10余年邀请麦康森院士、宋微波院士为新生讲授“做人做事做学问”启航第一课,开展“水产学人谈恩师话师承”活动,邀请老一辈科学家、优秀青年教师、知名校友与学生面对面,讲述老一辈水产人的典型事迹,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投身海洋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远大理想。

强化科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一流水产学科对一流人才培养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了平台+团队+成果“三位一体”的科教融合模式,共建共用科研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实现本科生100%进入实验室,以教师承担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为主要载体,建设“idea库”“案例库”“文献库”,实现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高效转化。通过实施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等,增加生命科学前沿类、信息科学与技术类以及海洋工程类课程,促进学科交叉,重构水产类专业知识体系。成立以拔尖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牧海菁英”班,突出基础性、前沿性、实践性、交叉性,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选拔与淘汰的动态管理,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改革成果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渠道汇聚全球优质科教资源,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等国家水产学科国际知名大学建立长期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中国-挪威海洋大学联盟,作为中国首个高校加盟“东盟水产教育网络+”,引进一批国外知名学者承担水产类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通过打造国际化平台,引入国际化的师资、课程和教材,持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强化产教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牵头建立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依托有关高校、企业、研究所、行业协会等,建设校企发展共同体,完善协同融合育人机制,共建共享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践基地。建立知名教授、辅导员、教工党支部和实践教学基地联动协作的指导机制,构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在水产领域获批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中国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等30余家水产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联合共建了一批教育实践基地,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农业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技术水平同步提升。聚焦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水产领域获批6个国家级“科技小院”,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选拔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赴西藏高原考察站开展调查和研究工作,针对卤虫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与西藏双湖县有关企业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精准指导双湖县开发卤虫卵资源,推动卤虫卵深加工技术不断升级,获得教育部乡村振兴创新实验项目立项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责任编辑:耿雪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发挥水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新内涵、新模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