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王羽、何红双、黄月

2023-10-29 19:57:26 王羽 何红双 黄月

一个国家的进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生逢盛世,重任在身,于人生定向之时,当立鸿鹄之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奏响青春之歌,以青春之小我,献时代之大我!

2014年鲁甸“8·03”地震,千年古镇龙头山变成一片废墟。面对这样的天灾,云南师范大学及时组建研究生支教团,充分发挥师范教育优势,持续为龙泉中学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开展每期一年的支教和扶贫活动。2021年,为进一步落实西部计划项目的相关要求,积极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学校在丽江市华坪县华坪一中开设第二个支教点,并派出支教志愿者前往支教地开启新的征程。从2015年9月至今,云南师范大学已成功组建10批研究生支教团,共计76人,其中在鲁甸县龙泉中学参与支教活动的志愿者共54名,在华坪县华坪一中参与支教活动的志愿者共10名,第10批的12人暂未分配服务地,正在高校项目办接受岗前培训。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我院不断为研究生支教团推荐德才兼备的学生党员,截至目前,已有5人参与其中,累计服务600余人,近4000个小时。她们积极投身于祖国的伟大事业,在过去的时间里,深入学习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发扬“启智树人、教学相长”的校风,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奉行“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初心和使命,以实际行动接好支教扶贫、智志双扶的接力棒,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能力和课外特长,为支教服务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助力乡村教育 智志双扶”

王羽,中共党员,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云南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王羽同学品学兼优,自2016年9月进入云南师范大学以来,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实践活动和素质拓展培训,全面发展自我;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与人为善,尽己所能,服务同学。2019年9月,她递交申请,参加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选拔,经过层层筛选,成功加入云南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并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前往云南昭通鲁甸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

“知不足而后进 望山远而力行”作为一名师范生,她深知仅凭课堂上有限的理论学习和模拟训练就想要奔赴远方、参与支教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她砥砺深耕,认真参与线上线下系列培训,从思想、教学、活动、当地风土人情各方面弥补不足,及时查缺补漏。

“芳华待灼 砥砺深耕”服务期间,她不畏艰苦,身体力行,扎根一线,默默耕耘,将西南联大精神与志愿者服务精神充分结合,践行“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庄严承诺,为龙泉中学倾尽心力。以党建引领,她跟队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小组优势,强化志愿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本领,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开展“四史”教育,引导龙泉学子自觉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个人成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站上三尺讲台,王羽同学担任龙泉中学初三年级192班和锦程班英语老师,学生人数多达140余人。除去工作日的教学任务,周末她还为留校生和体育特长生辅导课程。她积极参加以“青蓝工程”为主题的师徒结对活动,聆听前辈讲课、向师父讨教解读教材、跟队友探讨交流学情,保持责任心和学习心,及时跟学生沟通交流,时常总结反思……此外,在学校党委团委带领下,王羽同学跟队友发挥龙泉中学团校优势,认真组织龙泉中学入团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的共青团员。她还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各项工作,如组织指导学生社团、学校卫生检查。她跟队友以学生组织和社团为依托,引入第二课堂制度,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特长,在龙泉中学团委的指导下井然有序地开展系列团学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其兴趣爱好,切实做到“智志双扶”,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

王羽-1.jpg

王羽-1.jpg

王羽-2.jpg

王羽-2.jpg

“扎根基层沃土 砥砺无悔青春”

何红双,中共党员,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系云南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至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该生一直善于学习,勤奋务实,刻苦钻研,在我院各位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下,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经常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能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热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于2021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云南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至丽江市华坪县第一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支教期间,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振奋起为党分忧、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精气神。

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在实践上,何红双同学始终扎根到最艰苦的基层一线“摸爬滚打”,充分汲取群众、理论、实践的“养分”,练就过硬真本领。在新庄村、船房乡、荣将镇等地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防溺水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针对刚入学的困难大学生进行入户走访,对受访学生高考分数、录取情况、家庭成员就业情况、收支情况、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详细核实掌握,并根据自身经验,与受访学生交流如何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以学习为出路,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通过座谈会,讲座,电视、广播、网络等不同形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深刻感悟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使命;何红双同志作为研支团代表参与并学习“听张桂梅老师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张桂梅老师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我是含着眼泪听完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党给了山区教育的目标和光辉灿烂的明天”,她表示一定紧跟张老师的步伐,面向实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何红双-1.jpg

何红双-1.jpg

何红双-2.jpg

何红双-2.jpg

黄月,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自2023年7月起,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在生活中,该生热情洋溢、乐观努力,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并主动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在学习中,努力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严谨认真,做到了将所学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以学生干部的身份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在工作中完善自身,提升个人能力。

在过去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黄月同学围绕教学这一主要目标,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暑假期间,为丰富青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共青团华坪县团委组织开展了“七彩假期,与你‘童’行”的暑期活动。她主动参与,积极投身各类实践活动中,帮助小朋友们按质按量完成假期作业的同时,也陪伴他们走进体育场、博物馆、消防站、人民法院、四季田园等地,让小朋友们既能在实践中学会知识,又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开学以来,为进一步深入落实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华坪县第一中学组织开展了各学科的教师说课比赛。她踊跃报名,认真准备,全程参与比赛,虚心听取意见,在不断思考最佳教学方案的同时,也积累了个人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支教团成员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认真备课、虚心请教,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打磨每一堂课,争取给所有学生呈现最好的课堂效果。晚自习、早自习、周测、批改作业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是她的日常。在长达一月的教学活动后,为检测学生学习状态及知识掌握程度,高一年级组织安排了月考测试。她全程参与月考活动,首次以教师的身份完成了收发卷、监考、改卷、阅卷等一系列教学任务,在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积极调节各自的教学方向、教学风格,为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做好充足的准备。立德树人,寓教于乐。在教学上,始终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放在核心位置,将教学与德育相结合。她同队友结合新课标对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深入探究,积极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请教,定期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精心撰写教案、钻研“如何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尽心上好每一节课,持续开展第二课堂制度,并开办好学校各项基础活动。此外,根据自身特长开办一系列特色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动的同时引入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合作式教学、小组合作加分制,提高综合综合素质、改变学习观念、树立崇高理想,完成扶贫先扶志的首要任务。

黄月-1.jpg

黄月-1.jpg

黄月-2.jpg

黄月-2.jpg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王羽同学回忆到,时光匆匆,那些顶着星光出门、又伴着星光回寝室的日子仍历历在目。她说,早出晚归是常态,一直在批改作业是常态,一直在做题备课还是常态,现在还很佩服当初的自己。“因为是英语老师,我每天都有早自习。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我的崽崽们。他们几十号人都坐在教室等着我,即使再困,我也要坚持起床,不能耽误他们。”学生基础薄弱,又即将迎来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她左思右想,跟同学商讨之后,她决定每天中午回到教室辅导学生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不等,而中午在教室的同学可自愿参加辅导学习。“刚开始有同学参加,后面就没有同学问问题了。我很苦恼,因为付出没有回应。”她意识到问题所在,及时跟前辈交流,跟班上的同学交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她每周两天中午按时辅导,同学们依旧是自愿参与。慢慢的,三四个、五六个、七八个,人越来越多,今天没有解决完的,下课后仍有同学跑到办公室找她。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满心欢喜地说“学习很辛苦,但我希望她们像多年前的我一样,快乐地去学,自己主动起来,这样会事半功倍。” 返校至今,当问起是什么鼓舞自己的时候,她总说,“坚定信念,勇毅前行;不忘初心,回报社会”。我辈青年,以理想为帆,不惧远航。隔山相望,数百公里,是初心如磐的笃定。我辈青年,以奋斗为浆,不畏风浪。刚毅坚卓,踔厉奋发,是自强不息的传承。

何红双同学说:很高兴在青春最美好的年纪圆了支教的梦想。愿未来秉持这份坚持与热爱继续追寻向往的生活。2023年8月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我依旧忘不了张桂梅老师坚定的眼神、热情似火的华坪和我那群调皮捣蛋的学生。开学第一课在脑海里不断浮现,我说出练习了好多遍的话语,“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英语老师,你们可以叫我Rosy。起初学生很害羞,不敢开口和我问好,但在第一节课结束后,他们都能自信勇敢地说:“HelloRosy,至此我们一起度过海盐味的夏天,一起欣赏高中才有的朝霞,一起克服对英语学习的恐惧,一起完成一场有意义的旅程。在相处过程中,我和学生开始互相理解,我用自己的行动和经验,带给学生们不一样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让他们走出因自我设限,在久而久之的刻板印象中固化思维,失去了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的怪圈;让他们知道自己每一步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奋斗,都会使梦想清晰;让他们相信虽山高路远,道阻且长,但努力前行必有曙光。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张桂梅老师的颁奖词。我也是带着对张老师的崇敬之情,义无反顾走进华坪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从张老师和孩子们身上,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张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孩子们对于学习的追求让我为之震撼和感动。在张老师的带领下,信念的种子早已在学生心中发芽生根。每当听到学生们铿锵有力地喊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作为女孩,我更加坚信不用做依附他人的藤蔓,可以拼命生长,长成一棵大树,把属于自己的鲜花开满树冠。

一年的时间,让我明白,最重要的不是教与学,是播种、是扎根、是相互学习,在我把信念的力量输送给他们的同时,也将他们的能量传递给自己。我抱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心去支教,最后却发现是这群大孩子们教会了我怎么去做一个大人。愿未来的我,努力到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黄月同学说:“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是研究生支教团的口号,也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初心!为了更好地完成支教工作,经过层层选拔的志愿者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积极完成各种实践任务,以此来完善自身不足,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自身能力!当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到支教地,正式走上了讲台,将过往所学知识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地教授给学生时,“教”与“学”在我们身上实现了另一种角度的完美融合;当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学生”身份忽然转变为了“教师”时,才更加感同身受地理解了老师的责任与担当;当我们怀着满腔热血,全身心地奉献于教育行业中时,才真切地体会到每一位走在一线的教师、每一位不畏艰辛的志愿者身上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将“所学”转换为“所教”、将理论结合于实践、将青春挥洒在讲台、将小我奉献于大我,研究生支教团在路上!

她们是优秀的个人,也是我院的骄傲。自始至终,我院以党建为引领,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为祖国边陲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新时代志愿服务贡献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她们肩负时代使命,担当时代重任,为祖国西部发展铺路搭桥,为教育扶贫事业添砖加瓦,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以奉献之心,筑支教之梦,以实际行动,显青年之姿。


责任编辑:黄晓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员风采--王羽 何红双 黄月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