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打造思政金课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2023-03-21 09:14:29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断打造思政“金课”,持续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根本目标。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全国重点马院和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六化”为抓手,坚持守正创新,精心打造思政金课,着力把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落到实处。

微信图片_20230319205427.png

学校党委书记李旭锋

讲授《以奋斗姿态向春天出发》的“开学第一课”

微信图片_20230319205434.png

学校校长张卫国为本科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微信图片_20230319205438.png

一、推动课程体系“系统化”

重点推动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发挥思政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主渠道作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依托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按照“大团队、大专家、大资源、大视野”的理念,在全国率先开设、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通识教育课的基础上,遴选优秀师资,开展集中教研,撰写专题讲义,用好用活教指委课件,在本科生中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对标对表开设好“形势与政策”课,成立专门教研室,学生在学期间8学期全覆盖、不断线,按照教育部教学要点精心组织集体备课,按照专题聚焦热点认真开展课程教学。精心打造体现重庆地域文化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标志性”思政大课,为学生烹饪出有趣有味有料的“思政大餐”,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系列”“革命精神系列”“红色文化系列”“大国三农系列”“教育强国系列”“科技强国系列”等六大系列的思政课课程群。

微信图片_20230319205427.png


二、推动教学讲义“标准化”

坚持内容为王抓金课建设,重点抓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工作,强化教学讲义标准化建设,确保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上强化标准,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统一使用教材,统一使用课件,高质量开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讲义编写上坚持标准。作为项目主持单位,以建设重庆市高校思政课资源库为契机,组织专家力量高质量编写、高水准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5门思政课程的教学讲义,将其作为重庆市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范本”工程,进一步增强其引领意义和导向价值,作为全国高校较早启动编撰的与国家统编教材配套的政课教学讲义,充分彰显出国家级水准、重庆特色和学校担当。

Quicker_20230319_211019.png

三、推动教学资源“标准化”

打造一批精品微课、精彩课件和新媒体作品,适应新时代大学生认知特点,切实提高思政课亲和力。组织包括全国思政课教学标兵、教育部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者等在内的,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的骨干教师,录制了一批精品微课,按照思政课学时设置要求,本着把思政课重点难点“讲准讲透”的原则,高质量地完成了160个左右、2300分钟涵盖各门思政课重难点的精品微课。坚持一个微课讲透讲活一个重难点,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教材修订情况及时丰富微课主题和内容,打造出包含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在内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库,供全市思政课及部分市外高校教学使用,在全市思政课教师中普获赞誉。建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积极推进数字思政课资源库建设。

Quicker_20230319_211518.png

四、推动教学方式“立体化”

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重点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文化育人等立体化改革,让大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课堂教学重“鲜活”,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优势相融合,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贯通融合,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重“整合”,思政课各门课程推出“大学生讲思政课”“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整合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校团委每年进行的“大学生调研大赛”,校学工处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学校每年的“民族节”“国际文化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创作大赛”等各类型活动纳入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积极推进与重庆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创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进度,充分整合红岩文化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建设具有鲜明重庆地域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品牌。思政课实践形成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化平台,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成果的集成化呈现。每年出版一批大学生实践调研报告(研究报告)集,形成一批有显示度和品牌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

Quicker_20230319_211842.png

五、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

对标教育部要求,坚持内培外引,着力配齐建强队伍,以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青苗计划” “骨干教师研修计划” “项目资助计划”等为抓手,重点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年开展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全员培训,定期开展上岗培训、专题培训、教材培训等,坚持名师引领、骨干支撑,积极培育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全国知名青年骨干人才,提升全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学院唐斌等多位教师获得全国思政课教学标兵,陈涛、武鹏、崔建西、王绍霞等多位教师在重庆市教委组织的全市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的好成绩,“青苗计划”正在成为助力青年教师全方位成长的有力抓手。

Quicker_20230319_212003.png

Quicker_20230319_212030.png

六、推动教学研究“协同化”

一是推动建设“重庆市 理论课培训研修中心”,着力打造全市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示范平台,打造全市 理论课教师培训研修的重要基地;二是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和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创新中心为平台,聚焦“课程教材、学生读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开展深度研讨,整合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及教学资源,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和目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整体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三是充分发挥教育部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的辐射引领功能,建立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协同共研备课机制。每学期分课程组织一次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手拉手”集体备课,邀请相关专家名师解读教材重难点、进行教学展示、开展教学研讨等,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四是搭建示范课巡讲平台,实施“送课上门”,充分发挥优秀思政课的示范引领作用。

微信图片_20230319212306.png

图为: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共建行动第二小组

“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

微信图片_20230319212312.png

图为:教研活动月 示范课程及教学竞赛影像记录

微信图片_20230319212316.png

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研讨会


责任编辑:吴思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六化”为抓手,坚持守正创新,精心打造思政金课,着力把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落到实处。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