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田间,西农大师生助力小麦育种

2023-03-21 21:33:30 李若璇

“开春以后,小麦一天一个样,一定要及时记录长势。”最近,西农大农学院博士生王浩和硕士生宋思源,跟随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教授来到鄠邑区国家新品种试验站,一个拿着《水地小麦区域试验记载表》认真记,一个拿着相机专心拍,脚上沾满泥土浑然不觉。

2月底到3月初,西农大农学院吉万全教授带领学生调查13个灌区小麦试验站,详细记录考察110多个小麦区域试验品系和30多个小麦生产试验品系的长势情况。考察试种品系的冬季抗寒性、整体长势,并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最终选育出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优势品种。

“今年,关中灌区小麦的长势良好,出苗全,分蘖群体良好,一类苗较多,三类苗少,这主要得益于最近下的几场春雨,对麦苗的返青十分有利,给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吉万全介绍。看完鄠邑区国家新品种试验站的小麦,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富平县国家作物抗旱新品种繁育示范区。

“同样的材料在不同地域长势有差异,必须认真收集数据,做好全程记录。”叶色、叶形、冬季抗寒性、春季拔节……团队成员赵继新副研究员拿着记录表,在一片片试验品系前认真地做着记录。赵继新介绍,要成为好的品种必须要经过5年的试种:2年比较试验,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同时还要有至少10个试验点的生产数据。

“到渭南天应该还没黑,你们抓紧拍照片。”在富平考察完,赵继新带着王浩和宋思源继续赶往渭南试验站,紧接着到华阴、大荔、三原、临潼、乾县、兴平、扶风、岐山、陈仓,最后返回杨凌。

微信图片_20230321213257.jpg

一粒种子从培育到生产推广至少需要10到12年的时间,高校、政府、企业三方的高效合作给育种工作带来蓬勃生机。

“我就喜欢待在站上,每天守着这些麦苗,心情特别舒畅!”鄠邑区国家新品种试验站负责人谈宏斌高兴地说。谈宏斌还有另外一重身份——杨凌秦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谈宏斌介绍,近年来,公司在小麦、玉米、杂粮等多个领域跟学校相关专家教授深度合作,为公司提供重要技术指导和支撑,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还成立3大科研平台:种子科学研究院、小麦育种联合体以及杨凌种业创新中心。

为了大地的丰收,一个品系的记录都不能少,校地企合作也一个都不能少……

微信图片_20230321213223.jpg


责任编辑:李若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支部书记吉万全带领学生做田间调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