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非遗:二十四节气

2020-11-21 17:28:43 文华非遗

二十四节气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着春天的气息。

你所知道的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吧。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历法(或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24节气也与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规律有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jpg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其也与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有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节气特点

春季

立春:斗指寅;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公历2月3-5日交节。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公历4月04-06日交节。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公历6月05-07日交节。夏至:斗指乙;太阳黄经为90°。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1.jpg

1.jpg

干支历,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一种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干支历法历史悠久、深奥莫测,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十二月建”和“二十四节气”是其基本内容。上古时代已定出天干地支及年岁。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天皇氏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干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在后来的传承发展中,这套干支术语简化为一个字。简化后的“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据现流存下来的文献记述,商代时,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周代时,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汉代时,是我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也是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二十四个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制订了《太初历》,吸收了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在传承发展中,二十四气气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形成阴阳合历。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责任编辑:文华非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