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全面帮扶 以勤为先资助育人

发布时间:2022-06-25 09:53:27

晨光湖.jpg

学校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教育为重要抓手,以增强学生信心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为主要内容,建立了以国家资助与学校资助并驾齐驱,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奖、助、贷、勤、补、缓”六位一体的资助工作体系,基本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力学生完成学业,成长成才。

一、全面深化落实国家资助政策

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及各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专职资助队伍、兼职资助专员、教师帮扶队伍”协同一体的资助育人工作格局,坚持把好认定关、申报关、评审关、公示关、报送关、发放关,全面落实好国家奖助学金政策。

学校每年从学费收入中提取5%的专项经费用于学生资助,设立奖助学金、专项补助、勤工助学等资助项目。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充分利用校友和社会力量助学,拓宽资助渠道。面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家庭困难学生设立“海燕助奖学金”,坚持“五帮五促”,师生结对帮扶,资助育人标兵王海燕长期资助藏族困难学生的事迹被诸多媒体报道。学校资助中心与武装部联合,在学生入伍前集中培训,答疑解惑,通过军迷俱乐部、退役士兵服务群等平台的宣传、沟通,落实服兵役学生和退役士兵相关资助;通过广泛宣传贷款政策、与欠费学生点对点交流指导相结合的措施,加强助学贷款办理服务,为困难学生就读提供兜底服务。

二、普惠资助引导学生健康自信

学校不断拓展资助工作外延,将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劳动教育等与资助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深化资助工作内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设立各类综合奖学金及单项奖励,营造学生经过努力均能获得荣誉奖励的氛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购买大学生医保,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信心,鼓励他们重点突破、创先争优。学校自2014年起设置“水果奖”,8年来一直坚持给学生发放时令水果。首创勤劳奖学金,引导学生“晨兴夜寐、俭以养德”,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我发展。设立营养早餐奖励,早起锻炼的学生可以刷卡1分钱获得一份营养早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践行“共建共享”理念,举办各类师生宴活动,请全校师生自己动手共享美食,“四季共建共享师生宴”已成为生院品牌。

三、勤工助学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勤工助学,关键在“勤”,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核心在“学”,通过诚实劳动,助力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锤炼品格,在管理团队中学习知识、训练创新思维,最终提升综合素质,成就自己,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学校常年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千余个,优先录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等条件下,奖助学金的评选向有勤工助学经历的学生倾斜,帮助一大批学生实现了由“他助—自助—助人”的实质性转变。

学校探索勤工助学“创业+”模式,实现勤工助学与创新创业融合发力,搭建多元化“能力提升”平台,通过创业的方式开展勤工助学。一是部分岗位实行包干模式,由用工部门核算标底,公开招标。学生自主组队、自主策划、参与竞标,中标团队按合同要求完成任务,获得相应报酬。全校现有14支勤工助学创业团队,年累计参与学生2000余人次。二是学生团队以公益创业的方式负责校内部分文体场馆运营,如美术馆、延安精神教育馆、星辰书屋等,定期根据绩效“以奖代补”给予团队资助。同时在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中专设赛道,对优秀公益创业团队进行展示和表彰。三是学校设立“创业训练营”,搭建劳动锻炼与社会实践平台,为寒暑假留校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     

四、典型引领助力学生砥砺奋进

学校利用各种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宣讲;组织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青春自强、励志华章”巡回演讲报告会;国家助学金两次发放之际,各学院组织召开“感恩·奋进·自强”主题座谈会、故事分享会等,引导受助学生完成“四个一”,即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参加一次校园劳动,开展一次志愿服务,完成一次学习报告交流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心怀感恩、奋发向上。此外,学校坚持挖掘、选树、培育自立自强、勤奋学习、励志成才的优秀学生典型,坚持用身边的榜样影响教育学生,打造学校自强文化品牌并取得良好效果。

近来年,学校涌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骆群曙、张聪、段继豪、张洪中、王贵红等励志典型,为学生树立了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畏困难、直面困难、消灭困难”,通过自身努力成长发展,实现“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的有机结合,已成为武生院鲜明的资助文化。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畏困难、直面困难、消灭困难”,通过自身努力成长发展,已成为武生院鲜明的资助文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