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输出为导向的高效阅读

2021-01-19 13:00:48

以输出为导向的高效阅读

——参加力源·食光阅读俱乐部2018年度读书分享会有感

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唐俊峰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目前乐于读书,并且有些许心得,读书已经不是最大障碍,难在如何将只鳞片羽的想法,转化为分享的内容。很多同学可能有同感,读过一本书后,想了很多,杂七杂八也堆砌了一些草稿,但最终能够示人的,却只有一句话。首先,要向祝汝意同学表达一种敬意,她有这种感觉,说明她对于语言、思想以及自己文字的读者心存敬畏,在一个语言泛滥的年代,这种对文字的敬畏值得尊敬。其次,要恭喜祝汝意同学,因为她有这种感觉,说明阅读层次已经由感性阶段上升为整理输出阶段,她已经触碰到了语言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可以将之命名为“苦于表达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经验向文字转换的问题。

某公司总裁问人力资源总监,公司现在最缺什么样的人才。总监答道,缺文案人员。这使总裁很诧异,说道,我们不是一个以文科生为主的公司吗?为何会缺文案?注意,这里的文案,不是作家意义上的锦绣文章,而是把文字码工整,意义表达清楚的基本文字能力。[1]可见,文字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个主题:以输出为导向的高效阅读

有同学可能会问:我就是喜欢读书,不喜欢写作,不愿表达,也不想跟别人分享,我读书就是为了享受阅读过程带来的快感,行不行?当然行。读书是一种自由,深层的心灵自由,不应被任何功利性所绑架。放牧式的享受性漫读,奔马不思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人生一大快事,也是一种境界。阅读兴趣当然是任何读书会的起点,但不应成为终点。在“力源·食光阅读俱乐部”成立近两周年(20175月成立)的日子里,我也想借这个话题谈谈对俱乐部下一步如何走得更远的想法。

读书分享交流的前提,是每个读者对阅读的输出。输出途径至少有两种:语音与文字,也可称之为口头表达与笔头表达。二者相辅相成,但却各有千秋,缺一不可,都是表达能力的体现。语音表达(说话)的长处在于交谈中的互动性以及演讲中的形象性与亲切性,而文字表达的长处在于逻辑性、清晰性与可重复性。从刚才大家的发言情况来看,同学们佳句不断,妙语连珠,可见,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不错,下面就着重谈谈文字表达的问题。

一篇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的文章,是以系统性的专题阅读为基础的。如同钻井,认准水源后,就要一钻到底。否则,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浅尝辄止,很难打出水来。思想性强的好文章,应该以问题意识导向,受问题意识牵引,进行有意识的系统性阅读,并且形成专题笔记,在大量笔记的基础上,凝练问题,组织材料,形成可供交流的一篇文字。达到这个阶段,就不仅仅是兴趣式的阅读,而是在做学问了。一篇好文章,应该建立在某个主题或领域的精读基础上。

有同学会问,我怎么知道精读哪一类书呢?泛读与勤思是基础。袁富欢、李亮、刘锦等同学都明确谈到了自己读书比较杂,其他同学也都不同程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博学当然是好事,无可厚非,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不能对阅读内容进行分类,提炼出某个主题,一直进行放牧式的泛读,就略显遗憾。向成艳同学就在有意识地对阅读书目进行分类,这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了,并且她谈到不仅自己打卡,而且会关注别人的观点,这就符合我们读书会的初衷了,我们不仅要读,不仅要“分”出自己所得,还要学会“享”受别人的观点,形成某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问题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绝非把某个书单读完,就一定能提出自己的问题。书当然要一本本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别人提供给你的书目,只能体现他(她)的阅读经验与体会。想要自由思考,形成独立见解,须针对某个问题、某本著作或某个作家(思想家),能够给别人列出一个书单。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笔记,几乎不可能。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任何唾手可得的答案,都应该保持审慎态度。在阅读内容上,前人只能提供方向,某一条路是否与自己的心性契合,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里重点谈的是阅读方法问题。

泛读是精读的基础,而在泛读过程中,应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将所感所思及时形成文字。思想者与普通人的区别之一,就在于能否抓住电光火石那一瞬间的灵感,将其深化、具体化,持之以恒地追究下去,牛丹同学所说的,“执行力胜过天资”,有这方面的意思。聚沙成塔,水滴石穿。阅读是一种习惯,写字也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苦于表达,并非不表达,而是苦于准确反映自己想法的能够形成公共语言的表达。这个阅读层次,以对自身文字能力反思为前提的,是思想与表达中间的断裂。如果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有这种感觉,说明思想上已经有所进步,下一步是如何整理思路,并且将想法公之于众,在读者的反馈中,进一步修正或者深化问题。

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说的能力,都是在说中练出来的,写的能力,都是在写中练出来的。今天写得很差,明天写得也不好,但只要坚持,30天后写的,应该不会比今天写得差,一年之后写的,应该不会比今天差,只要好一点点,就是进步吧。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可能只是量的积累,但如果能坚持10年,那么在某个阶段,就会由量的积累,变为质的飞跃。

很多东西需要积累,就像袁富欢说到的普洱茶,时间到了,也就成了。王向凯也谈到,当自己翻开2008年版的《红楼梦》阅读时,能感觉到岁月流淌的味道。味道这个说法,张子萌在分享中也谈到,“胃比心能更准确地找到故乡。”(虽然我认为把“胃”改成“味蕾”可能更准确,但前者的表达更厚重)在今天的分享会上,张子萌同学的发言,给我的印象是长于表达,而这与她长期读诗、写诗是密不可分的,我相信子萌是能够自觉到长期积累对语言表达的益处的。邵丽雅同学还写了一首藏头诗[2],“感谢力源读书俱乐部”。这都是在做一些有益且有趣的写作尝试,值得我们学习。

读书之路,并非一路平坦,能否走下去,需要激励与成就感,读书人的成就感有很多,但将自己的思想转换为文字,使读者受益并且有所反馈,肯定是激励读书人走下去的重要力量。

总而言之,写作是读书进益的必由之路。退一万步讲,只要我们读了,写了,即使到最后无人认可,那又如何?自己至少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宁静与快乐。留下的书目与文字,印证了我曾经以读书的方式,走过某段岁月。人生的意义,是自己书写出来的。最后,以李亮同学所提到的一句话与书友们共勉:“Less interestsmore interest”。

(根据201938日在“力源·食光阅读俱乐部2018年度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2019313日星期三


[1]参音频节目《冬吴同学会》之《文字的美与道》

[2]感恩怀德群书览,谢忱难表心意现。力致笃学趋至善,源头活水众人饮。读古思今身心修,书香幽径群花绽。俱是书生欢笑时,乐活人间文相伴,步履轻盈胜似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输出为导向的高效阅读 mdash。苦于表达的问题。有同学可能会问。下面就着重谈谈文字表达的问题。如果在阅读过程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