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坚守 两位导师 三项改革-李婷 郭伟 严语

2021-10-13 22:13:17 李婷 郭伟

一份坚守 两位导师 三项改革

                                          ——武汉东湖学院“1+2+3”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李婷 郭伟 严语

dh1_b.jpg

▲2021年6月11日,文法学院2020级新闻班来到武汉柏泉农场自勇园艺合作社开展摄影实践活动。

dh2_b.jpg

▲学生们对当地的产业园进行采访和拍摄


一份坚守。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课就是接受理想信念的教育,培养正确的新闻观。

两位导师。深化“双导师制”,发动学院所有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学生培养,每个班级在辅导员的基础上配备一名专业导师,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项改革。优化专业结构,设置专业方向,紧扣实际需求,新闻学专业形成应用型高校独具特色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新闻学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根本,狠抓教学改革,打造了一支“移动新闻传播课群”教学团队,赢得了学生的好评和同行的广泛关注,“1+2+3”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坚守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我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础是教育理念。新闻传播类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教学指导。”武汉东湖学院副校长李振华说。因此新闻学专业在教学中坚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明确“育才兼育人”的教育理念,把教方法、教规则、教理念作为系统工程。

2016年,学校就要求新闻学专业必须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著作选读”等专题课程,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断推动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新闻人才。

从2018年开始,学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秉承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在课程建设中着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机制。

2020年11月,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启动,新闻学专业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大讲堂的系列课程,并推出征文大赛。文法学院副院长胡蕾要求全体教师借助大讲堂优质的教学资源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让学生了解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故事,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推动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新闻学专业紧抓“四维并进,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抓住学生、教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四个维度,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聚焦学生价值导向、发展取向和需求指向,因“势”、因“群”、因“业”,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新闻学专业课程教学多个方面,加强统筹设计、协同联动,提升立德树人教育实效。

两位导师

深化“双导师制”,实现教学相长

“老师,您觉得我的作品怎么样,提些建议,我好好修改”“老师,您觉得我毕业之后应该工作还是考研呢?”“老师,您能不能帮我推荐一下考研的学校?”新闻学专业导师经常会收到学生的提问。为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组依托学院实施教育教学“双导师制”,发动全体教师深度参与学生培养,每个班级在辅导员的基础上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导师由教研室教师组成,对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进行全过程指导。

“我加了导师的微信,很喜欢和导师聊天,有时聊聊生活,有时聊聊学习,老师很亲切,感觉老师不仅仅是上课,还是我的知心伙伴,和老师越走越近了。”2019级新闻学专业学生耿欲然说。“和蔼”“亲切”是学生对导师最多的评价。在“双导师制”的实施下,教师的职责围绕学生学习、生活、个人发展等内容展开,工作范围涉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专业意识培养、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专业教育、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实践教学指导等全方位内容,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已由课堂延伸至课外。

“在和学生聊天的过程中,我也知道了很多新鲜事物。学生经常给我推荐好的视频和有趣的网络流行语等。我在上课时,就会用到学生推荐的内容,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上课也变得非常轻松。”传播学教师郭伟说。通过“双导师制”,导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并且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在教学及生活中,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得到彰显,从而有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项改革

撬动教学改革,打造应用人才

 一是优化理论课程体系。

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2017年,新闻学专业教学团队深入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按专业对接行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的原则,对接多家媒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要求、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提升人才培养的行业融合度。最终修订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合理优化专业结构,设置专业方向。 

新闻学专业突出“移动传播”特色,在理论教学中,注意实践教学必须掌握的知识、需要引用的结论,将其理论知识、体系进行解构、重构,在改革实践中探索。传媒行业的知识、技能需求要转化为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最根本的着力点是课程。学校在适合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基础上,比着传媒行业发展需求的“葫芦”,画出“移动传播”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瓢”。

二是强化实践教学。

“现在的媒体需要的是马上能上手的员工,我们也招过很多应届毕业生,发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一些工作无法完成,还需要老员工‘手把手’地教。”长江日报资深记者直指痛点地说。

针对此类问题,新闻学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人才培养质量、传媒行业需求作为指南,调整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的课程,根据社会需求,注重实践课程、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除“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大基础模块之外,新闻学专业加大构建“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两大培养体系,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提升至总学分的20%以上,并且选用专业竞赛打通实践课程,建构“以赛带练、以赛带赛、以奖结项、以赛续赛”的实践教学机制,“以点带面”地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

自2015年起,新闻学专业将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进行拆分组合,形成获得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化课程,实行“模式块”教学,指定“模式块”的教学计划,尤其在课程设置上采取“逆向”建设策略,即采取“市场—知识技能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的逆向策略,从市场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出发,从证书、职业资格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及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出发,“逆向”确定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知识重点和能力要求,构建全新的教学计划,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

按照修订后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2021年6月,2020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前往柏泉农场自勇园艺合作社开展实践学习,对当地的产业园进行采访和拍摄,将专业知识宣传到地方的同时,结合实践,全方位、多角度深化专业认知。学生纷纷拿出各种摄影设备开始自主专业运用,并对产业园的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采访。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表示获取了直接经验知识,了解了业界转型发展,开拓了视野。

三是注重素质教育。

“这次比赛获奖,激励我冲击国家级别的竞赛。学校对我们参与各项比赛都大力支持,也让我们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2018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林慧玉自豪地说。

新闻学专业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导向,微观层面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育基地实训内容体系,学科群内各专业学生按项目驱动实践教学,宏观层面立足于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导向、武汉东湖学院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特征与实践课属性、专业竞赛活动与评奖活动类型,通过竞赛串联实践课,整合师资队伍,强化教学实操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实训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思维碰撞,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

自2015年开始,400多名学生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大广赛等奖项,获批国家级别、省级创新创业项目近30项。在2019年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中,新闻学专业学生获得6项大奖,《武汉军运会赛场篇》《为青春着彩》分别获得媒体融合类作品一等奖和广告类作品一等奖。

“我们的‘1+2+3’人才培养模式,在新闻观、课堂、实践、创新、协同5个方面实现了同频共振,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找回了教书育人的初心。”文法学院院长廖声武说。在未来,新闻学专业将与媒体进一步加强合作,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适应市场对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在传媒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之间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李婷 郭伟 严语)


责任编辑:熊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未来,新闻学专业将与媒体进一步加强合作,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适应市场对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在传媒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