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 | 第二十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3-02-22 14:50:06

本期沙龙的主讲人是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张鑫博士,她汇报的题目为“晚清上海口译史研究——公共租界会审公廨中的法庭口译与华洋角力”。该研究旨在借助相关史料考察会审公廨中中外口译员的构成与工作表现,观察华洋官员在庭审中的样态,并以此进一步探究庭审中口译活动与华洋角力之间的交织与互动。

张鑫博士从晚清会审公廨的设立背景与性质引入,借助其搜集到的报刊、著述等史料向与会者勾勒出了会审公廨中口译员的群像:中方口译员数量有限,语言能力薄弱,未形成一个固定群体;外方口译员多为翻译官出身,语言能力较强,在庭审中活跃度高。随后,张鑫博士通过《北华捷报》中刊登的具体会审案件指出,会审公廨中的口译员往往由外方陪审官兼任,在口译活动中通过概括性翻译、选择性漏译、不译等方式来压制中方,为外方谋求更大的话语权和利益。基于此,张鑫博士进一步说明了会审公廨口译活动中华洋两方的样态,即中方谳员是迫于无奈的“失语者”,而外方陪审官则是喧宾夺主的“擅权者”。

最后,张鑫博士进一步分析了会审公廨中口译活动对华洋角力的影响:中方译员稀缺,而外方有着相对充足的翻译人才,如此不对等的译员配备情况直接影响着中外双方在庭审中的发声能力;外方陪审官兼任口译员的过程中通过对口译活动的操纵使得中方作为主审方的权力逐步被削弱,华洋角力的天平也随之向外方倾斜;会审公廨口译活动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进一步强化了当时中外关系中外方强悍嚣张、中方单薄怯弱的形象。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上外英语学院的肖维青老师高度赞扬了张鑫博士克服史料收集分析等困难开展研究的耐心与恒心,并就相关史料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期刊投稿修改与其进行了讨论。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应雁老师针对会审公廨创设的时代背景、案件审理过程向主讲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提醒其注意排除史料倾向性对研究的干扰。其他听众则围绕史料互证及翻译史学术写作等话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张鑫博士认为史料收集与研读是翻译史研究中的一大难点,研究者应在正确理解史料的基础之上仔细甄别史料的可用性。在正式写作时,应力求逻辑严谨、语言清晰简洁,符合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中,张鑫博士通过梳理相关史料,考察了会审公廨中的口译活动及其对华洋角力的影响,为了解晚清时期华洋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进一步丰富了晚清口译史的书写。张鑫博士的汇报角度新颖,内容生动翔实,与会师生受益良多。

主讲人简介

张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口译研究方向博士,主要从事口译史相关研究。

“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是英语学院在地国际化的成功尝试,至今已顺利举办二十期。第二十一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将于3月17日举行,国际翻译学期刊Perspectives编委、东安格利亚大学荣休教授Marie-Noëlle Guillot将受邀为大家解答翻译学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投稿的相关问题,敬请期待!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期沙龙的主讲人是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张鑫博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