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学习 | 从抗击新冠疫情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发布时间:2022-05-08 19:04:18

导语

2022年4月17日晚上,英语学院党委与语言研究院党总支联合举办的“‘英’在线上 ‘语’党同行”分党校第三次专题党课通过腾讯会议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汤蓓老师为全体学员开设以“从抗击新冠疫情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主题的专题党课。联合分党校学员、两学院预备党员及部分党员代表等共计200余名同学参加了党课学习,专题党课由专职组织员张文洁主持。

汤老师开场抛出话题“中国的抗疫史追溯到何时开始”,与同学们展开互动。汤老师以时间为轴、以政策为线,带领大家仔细梳理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抗疫历史久远,始于清朝末年对东北鼠疫的迅速控制,此后随着对公共卫生认识的提高,口罩、隔离检疫等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举措逐渐完善。

自北京开始设立公立医院、颁布公共卫生行政法规开始,城市公共卫生事业逐渐起步。与此同时,公共卫生教育也开始艰难运转。1921年,美国洛兰克菲勒基金会派兰安生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教并创办卫生系,此后他又合作创办了第一卫生事务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医学和普通大众联系起来。他的学生陈志潜在定县建立的一套村、乡、县三级医疗保健系统,成为后来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系统的雏形。

然而,随着抗战全面爆发,这些早期的探索也被迫中止。汤老师指出,公共卫生事业需要社会经济条件做支撑。20世纪上半叶,中国积贫积弱、战祸连年,出现了“无省不疫、无年不疫”的情况。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依然坚持探索,在革命根据地、抗战根据地开启了对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党面临着疾病丛生、缺医少药的严峻局面,防治疫病成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任务,“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步入60年代,中国开拓了一条以“赤脚医生”为代表的低成本疫病防治道路。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是极其正确的,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作为解决边远地区医疗卫生问题的典范。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春天,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卫生事业造成了打击。看病难、看病贵,重医疗、轻预防,未富先病等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此后,中国在发生的几次重大疫情中总结了宝贵经验。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大卫生”的观念开始出现,这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通过。2003年,SARS席卷全球,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同时开始更加开放、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

针对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汤老师将其归结为超级流动性背景下的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们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颁布,也强调了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性。具有超级传染性的新冠肺炎病毒给全世界带来前所未有之挑战,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必须自己探索一条道路。统一认识、依靠群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此外,还必须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威胁。

百年沧桑巨变,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一直在努力寻找促进人民健康的道路。这条道路上,中国有成功的经验,也经历过失败的教训。如今,面对新冠疫情危机中国共产党正在积极探索一条方向正确、适合中国国情的疾病防控道路。道险且阻,行则将至。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分党校学员们更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必胜信心、积极服务奉献,争取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疫”线学习:从抗击新冠疫情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