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 “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回顾

发布时间:2021-11-18 14:29:58

2021年10月22日下午,第八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在Microsoft Teams线上会议平台顺利举行,20余位师生参与了本期研讨活动。本期沙龙的主讲人是莱斯特大学的博士生邓捷,她分享的主题是“档案在翻译研究中的价值——以Penguin Archive 为例”。



沙龙伊始,邓捷梳理了档案的不同形式,具体包括手稿、日记、信件、邮件、报道、政策、演讲、照片、地图、影视资料等,继而总结了档案研究的三个优势:为翻译史研究带来更多内容和视角;能够展现特定社会背景下译者的翻译活动和翻译过程;有助于丰富翻译活动的细节,展现翻译活动的复杂性。

随后,邓捷详细分享了自己如何对Penguin Archive进行深入挖掘,并运用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理论和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考察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的agents(参与者)。主讲人补充解释了该研究中使用的agents这一概念区别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actors。除此之外,主讲人总结了挖掘档案资料过程中的两点发现:译本的出版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以及翻译文本的出版是各参与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邓捷从四个方面总结了档案研究的难点:细读档案材料之前,无法预测其具体内容;档案材料内容不全或缺失的现象时常存在;整合档案材料中获取的零碎视角和信息往往给研究者带来巨大挑战;档案研究须谨慎处理版权问题。

除了详述研究本身,主讲人敞开心扉地与大家分享了研究的艰辛历程和心得体会。邓捷表示,档案资料搜集耗时耗力,自己搜集资料前后长达一年之久,时常遇到档案资料搜而不得的情况。整个资料搜集经历概括起来就是“看材料——整理——分析材料——确定后续所需材料”一系列漫长反复的过程。关于研究问题的确定,主讲人坦言自己就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Penguin Archive,对其内容进行一番探索之后,才最终确定了研究课题。她建议大家可以在不断的资料搜集过程中对最初的研究问题进行细化和聚焦。

听众对本期主讲人邓捷的分享主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多位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就“如何与翻译参与者沟通以获取翻译生产和出版过程信息”、“研究问题的细化和聚焦”、“复杂行动者网络的建构”、“布迪厄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agents,voice,agency三个概念的区别”、“档案资料的查阅权限”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上外英语学院孙会军老师和肖维青老师,以及莱斯特大学应雁老师对主讲人交流内容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所有参与沙龙的博士生和青年学者提出了开展学术研究的宝贵建议。比如,肖维青老师提议可以将Penguin Archive和香港中文大学的霍克斯的《红楼梦》翻译档案结合起来开展研究;应雁老师以“agents,voice,agency”三个概念为例,向大家强调了界定好研究中核心概念的重要性。

在本期沙龙交流中,邓捷以中文经典作品翻译中的参与者研究为例,向听众呈现了档案研究的独特价值。档案资料不仅能展示译者的翻译活动,也能展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与其他翻译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充实翻译史和翻译过程研究。邓捷的分享也在确定研究问题、搜集研究资料、借鉴社会学方法开展翻译研究等方面给听众提供了重要启示。


主讲人简介

邓捷,莱斯特大学翻译学方向博士生,研究兴趣包括翻译社会学、翻译过程和文学翻译等。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1年10月22日下午,第八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在Microsoft Teams线上会议平台顺利举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