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 “《共产党宣言》中译史”主题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0-11-24 15:19:33


11月5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英语学院在松江校区5322教室顺利举办“译路百年 星火燎原:《共产党宣言》中译史”主题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主讲人为英语学院翻译系庄驰原老师,英语学院翻译系主任肖维青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应邀出席。此外,前来观摩本次公开课的有英语学院党委书记杨雪莲老师,还有本校博士生和来自国内其他高校的访问学者。


主讲人 庄驰原老师



本次公开课是“中外翻译史”课程中的专题内容,这门课程是英语学院近年来为翻译本科三年级学生新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是由英语学院肖维青教授领衔的翻译专业课程思政课程链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本课设计立足翻译专业教学本身,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要点有机融合。从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翻译概况引入,以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为重点,结合陈望道旧居“云参观”活动,讲述了一百年前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全本的始末,结合英文、日文、德文底本引导学生分析陈译本的语言特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宣言》中译的重要历史意义。课程通过回顾《共产党宣言》中译史,使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翻译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坚定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通过对陈望道翻译《宣言》的过程讲述,引导学生从这位杰出译者身上得到理想信念与职业精神的双重熏陶,努力成为兼具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职业素养的高端翻译人才。





“云连线”许亚云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在教师的课堂讲授之外,引入了“第二课堂”环节:课上邀请到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许亚云老师带领学生们通过视频软件“云参观” 陈望道旧居。通过观摩《宣言》印刷版第一版等若干历史文物图片,配合生动的历史小故事,学生得以直观地了解到陈译本从约稿到翻译再到出版的种种历史细节,更深刻地体会到陈望道在翻译《宣言》过程中付出的辛劳。此外,课堂上还通过观摩电影《青年马克思》片段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使马克思的形象和《宣言》内容可亲可感,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译文特色赏析环节为例,并未采用传统的教师带领分析讲解的模式,而是请学生先自行试译《宣言》片段,再将不同版本译文对照列出,请学生分组讨论译本语言特色。这一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教师的评析观点更有说服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准确翻译《宣言》之不易,学习前辈翻译家的敬业精神。



肖维青教授点评



在课程的最后,点评嘉宾肖维青教授充分肯定了此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引用习总书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亲切鼓励学生们要继承和发扬望老承译巨著、传播火种的伟大精神,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一流的语言功底投身翻译事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相信“我们翻译人可以大有作为”!


学生课后感言:

在上庄老师的这堂公开课之前,我对要上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潜意识里觉得讲马克思与《共产党宣言》很难摆脱学院派的说教与分析。然而,当我完整地听完整堂课,我头一次发现这样的内容也能被讲述得妙趣横生。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庄老师特意邀请的复旦许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望老故居的线上“云旅游”,坐在教室正中第二排的我就这样成了视频连线里的c位,感觉非常奇妙!

(2018级翻译专业3班 杨笛)


通过中外翻译史课程了解《共产党宣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模式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共产党宣言》的有关知识,又能够将其与翻译专业相结合,不仅一举两得,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翻译的无处不在以及重要意义。

(2018级翻译专业3班 曹书宁)


通过这节课,我被望老作为译者的忘我境界所触动,也深深敬佩他作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临近下课时肖老师的点评也让我很振奋:我们翻译人也可以大有作为!

(2018级翻译专业2班 张楠)


课堂形式完全不局限于老师讲课同学听课,而是有各种各样的互动、图文视频结合,讲课风格风趣幽默。其次,本节课详细介绍了《共产主义宣言》的中译史,带给我很多思考,比如日语对近代中国翻译以及语言发展的影响。非常期待接下来的课程,也希望自己能更深入地了解翻译研究这一领域。

(2018级翻译专业3班 陈睿)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课程通过回顾《共产党宣言》中译史,使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翻译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