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各专业开展 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2022-09-23 13:45:43

国际教育学院各专业开展

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6月25日下午15:30-17:00,在前一场课程思政经验分享和讨论的基础上,国际教育学院又开展了分专业进行的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本场分专业进行的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中,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教师就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情况,课程思政“课程链”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编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总结分析了目前的建设进展、成绩和问题,也对后续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做了规划和设计。



英语(教育)专业


英语(教育)专业负责人迟晓虹老师所带领的英语(教育)专业“教育理论”课程思政“课程链”由四门课组成:外国教育名著选读、教育语言学、二语习得以及学习与评估。其中“外国教育名著选读”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教育语言学”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点,以教育实际问题为导向教授语言学知识。“二语习得”继续深入,课程聚焦于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及实践。“学习与评估”课将测试评估与前述教育学课程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课程链”。在具体授课实践中,几门课之间如何形成更好地联系和呼应,增强教学设计感,是各位老师一直在讨论和探索的问题。

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由于英语教育专业有一些外国留学生,所以针对留学生的课程思政如何开展,也是一个新的命题。



商务英语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朱青老师所带领的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沟通技能”课程思政“课程链”由《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基础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等课程组成。这些课程本质上都是语言课程,好比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强烈的关联性:它们相互配合、相互影响。视听说需要有阅读的基础,但又能加深阅读理解、提高写作水平。写的能力来自于阅读,也有助于视听说能力的提高。而《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基础商务英语》等作为先修课程又为《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口译》奠定扎实的基础。这些分技能课程是一个统一体,经过商业计划书撰写、商务路演等第二课堂学术活动的整合,串成了一条完整的“珍珠项链”。

本专业参考了兄弟院校已编制完成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与这些理工类专业课程相比,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差异比较显著,并不自带课程思政属性,知识系统性不强,呈现碎片化等特点。在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后,语言教学内容的能见度降低,存在感相对弱化。在没有成功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如何针对语言技能课程科学地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负责人王萍老师所在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从理论逐渐深入到专业知识学习,讲求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链”选择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到大三的五门系列课程,包括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理论、教学讯息设计、在线学习和创新推广与项目管理。课程贯穿了学生培养的主要阶段,从基础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到基于主题的研究与探究,再到基于项目的实践,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理论和数据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在理论学习和真实项目实践中加深对教学讯息设计、在线学习和创新推广与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内容的认知,并注重强化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和科学评价。王萍老师表示,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工作和课程设计融合起来,形成一个连贯完整的“课程链”,设计好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这仍然有待老师们进一步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郑瑜老师的小组聚焦于“跨文化践行”的主题,“课程链”包括《对外汉语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育史》《中国民俗》《跨文化交际实务》和《文化研究》等,这五门课程覆盖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有的课程类别和年级。她指出,目前课程思政工作除了实干,还要充分发挥老师们的聪明才智,在“课程链”的建设上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的术语体系和课程框架,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层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当前国教的课程性质多元、种类繁多,教师们仍需携手起来翻越一座大山——对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编制,在思政教学的理念上构建完善的体系,并对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将纲领性的思想内涵在细致入微的教学内容中。





文案:郑瑜  王萍  迟晓虹  朱青  李雪莲  雷冰璐

摄影:刘影

排版:罗观

审核:李雪莲


责任编辑:郑瑜 王萍 迟晓虹 朱青 李雪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国际教育学院开展了分专业进行的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