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优秀的你为何不断否定自己?
2023-03-23 14:14:02 张莹

一、案例简介

低碳学院某届入学研究生中,考研调剂学生占有一定数量,小明同学也是其中一员。与其他同学新进入研究生阶段的状态不同,小明同学自入学起便出现情绪低沉、自我否定、难以融入集体、不合群的现象,辅导员、班主任、班委和室友主动亲近他,引导他走入集体,但他总怀疑别人不喜欢他,甚至可能同学不经意间一句和他无关的话,他都认为是针对他的一种敌意,所以对班里的同学充满了不信任,疏远大家,甚至默默删除了很多同学的微信,并不时在夜间通过微信文字的形式向辅导员倾诉内心的烦忧与不安;在学习科研中,小明的研究工作做得不错,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导师的赞许,但他总是陷入自我怀疑,一度否定自己,经常在朋友圈发布一些灰心丧气的负面情绪言论,甚至抗拒做实验;在毕业季求职过程中,班内其他同学已经早早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而小明却流露出对自我极度不自信、不愿就业的心理特点;经过深度了解该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家庭原因、成长经历等,院领导和辅导员等第一时间与家长和导师取得密切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对小明给予了学业、就业等全方位的帮扶、疏导和引导,最终小明论文顺利答辩,并被国家关键领域某企业录用。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学生因自我否定等心理因素导致学业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案例。这个案例如果抽丝剥茧,其实根源出在学生的成长经历、性格养成以及自我认知方面。小明对自己的不断否定表面上看是他本人的一种不自信,其实深层次原因是他的逃避性格在作祟。当在学习与科研中遇到困难时,他会将自己的逃避情绪视为一种不自信不合群的主观体验映射于客观事物中。这类问题与其他同学在特定时期遇到特定困难造成心理压力不同,这是小明本身的性格问题导致的。

在和小明沟通的过程中,小明对于不同的对象也作出不一样的反应,对于父母,小明认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目前在校的真实生活情况,无法沟通;对于同学,他拒绝他们的主动关心;对于导师,他则从刚开始的敞开心扉到逐渐不再吐露心声;但对与辅导员的交流,情况还好。有时深夜会发消极信息给我,我便抓住时机疏解小明的情绪,了解小明的内心活动。在与小明聊天中我发现,小明对于自我的否定是全方位的,认为自己没有其他同学聪明,科研吃力,什么都做不好,甚至对自己的外在和体型也很不满意。

我认为造成小明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他的成长经历。小明在高中学习成绩不错,但高考失利进了一所普通一本学校。这成为他心中一个痛苦的结,他无法正视自己高考的失利,继而产生了自我否定心理和逃避心理。虽然他也在持续不断地努力,但依旧觉得这些努力都是无用的,每天都不快乐,鲜有成就感。小明非常看重他人的评价,只能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对自己的认可从而获得满足感,想做自己又想做别人眼中的自己,总在各方面与其他同学比较,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

二是不能自我悦纳,自我期待与自我评价之间有很大落差。越是悲观自责,越难以做出改变,越容易自暴自弃,总与愧疚、懊悔的情绪作斗争而不是付出实际行动去改变现状。小明无法悦纳自己,自我期待与自我评价之间有很大落差,导致焦虑感强、否定感强,成就感和幸福感低。只向外界和人群看,却忘记了往内里去取悦自己、发现自己、确认自己。小明总是看到自己“没有”的,却不能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无法对自己进行鼓励和接收,总陷于内耗之中。

三是缺乏明确的个人规划和人生目标。小明曾在诉说中提到,他看到周边的同学在学校可以过着非常开心、丰富的生活,有很多朋友,搞科研、做学生活动、谈恋爱,他们的生活都非常充实,也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在这里他特别强调是高薪的工作)。而自己天天在实验室忙课题实验,两年多下来,竟感到非常空虚,一无所获。这反映出该生没有明确的自我道路规划,对于自己从事的学术或行业,内心缺乏令人心安的“追求”与“信仰”,这容易导致他浮沉无定,无法确立人生的航向,不能明确自己人生真正的价值,从而也就无法踏上坚定的追寻之路。若有挚爱痴迷的事情,并且能长期坚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从这件事本身获得一定的自信心重建,反之,若缺乏自己的爱好与追求目标,就会影响生活心态。我们辅导员育人的根本恰恰是从人生观、人生态度方面给予学生正面、健康的引导,除了能力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在与该生的沟通中,我也特别注意引导小明正视自我价值,察觉自我的觉醒与独立。

三、教育过程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悦纳,做好生涯规划,尽可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院围绕该生从入学到毕业的生活、心理、科研、就业,从家校联动、导师思政联动、朋辈联动等多个层次多个领域开展引导与沟通工作。

首先是入学阶段,小明通过考研进入交大低碳学院学习,性格偏内向,加上学院全英语教学,以及周围同学的刻苦努力,他压力倍增,产生了不合群的抗拒心理,总认为自己努力也无法追赶上别人,从而造成心理失衡,对同学尤其是外向开朗爱交流的同学充满了敌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介入为其进行了心理干预,引导小明信任自己、信任他人,接受他人的善意,效果较好。同时在保护学生自尊和心理隐私的情况下,与学生导师、家长建立起了沟通机制,以便了解小明的科研进展和成长经历。

在科研上,由于小明缺乏长远的规划,在完成一定科研工作任务后,不会主动去制订下一步研究计划,自主性不强,科研工作短期内没有产生很好的结果,这让他心中又打起了退堂鼓。我与导师沟通确认小明的学习工作状态,动员课题组的学长加强对小明的关心,积极帮助他解答科研实验中的疑难问题,导师也积极为小明制订了初步的规划引导方案,最终小明克服了困难,在级别较高的刊物上成功发表了高质量论文。

在就业阶段,其他同学在之前已经有所行动,参加各个公司的面试、实习等,对于就业方向、就业目标都十分明确,但是小明抗拒笔试、面试等“考查形式”,在就业方面比较被动,参加了几场面试,失利后,心情非常沮丧;在同学得到好的工作机会后,他又会产生羡慕情绪,可自己却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利用学院近年与部分环保领域单位开展的产学研合作资源,为小明提供了适合他的就业渠道和信息,帮助他勇敢迈出第一步。

在家校联动方面,小明的心理与性格问题不是短期产生的,而是长期积累导致的,在发现小明的情况后,我第一时间与小明家长取得联系,对小明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成长历程、性格喜好、重大事件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定期与其父母、姐姐等家人沟通,让家长改变以往的沟通方式,主动关心小明,多多鼓励小明,给予正面引导,增加家庭的温暖,逐渐改变小明固有的思维方式。

在导师思政联动方面,我将小明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情况及时反映给了他的导师,并且与导师一起制订了一份科研督促清单,导师主要负责在科研学术方面对其进行帮扶与督促,我则负责定期关注他的心理健康。

在朋辈联动方面,我观察到在班内有3名学生是小明信任的朋友,他在心情低落和郁闷时会主动向这几位同学敞开心扉,我抓住这个口子,通过这几名学生对小明密切观察,保证小明在校期间不出现异常举动。同时,我在与小明的聊天与沟通中,不断夸奖他在科研工作、志愿者活动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给予他肯定和信心,引导他因获得成就而产生自我肯定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铭记于心。

在学院不同阶段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下,小明对于自身的心理情绪有了良好的把控,最后论文顺利完成答辩,并被国家关键领域某企业录用。

四、总结反思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悦纳,做好生涯规划,尽可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院围绕该生从入学到毕业的生活、心理、科研、就业,从家校联动、导师思政联动、朋辈联动等多个层次多个领域开展引导与沟通工作。

首先是入学阶段,小明通过考研进入交大低碳学院学习,性格偏内向,加上学院全英语教学,以及周围同学的刻苦努力,他压力倍增,产生了不合群的抗拒心理,总认为自己努力也无法追赶上别人,从而造成心理失衡,对同学尤其是外向开朗爱交流的同学充满了敌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介入为其进行了心理干预,引导小明信任自己、信任他人,接受他人的善意,效果较好。同时在保护学生自尊和心理隐私的情况下,与学生导师、家长建立起了沟通机制,以便了解小明的科研进展和成长经历。

在科研上,由于小明缺乏长远的规划,在完成一定科研工作任务后,不会主动去制订下一步研究计划,自主性不强,科研工作短期内没有产生很好的结果,这让他心中又打起了退堂鼓。我与导师沟通确认小明的学习工作状态,动员课题组的学长加强对小明的关心,积极帮助他解答科研实验中的疑难问题,导师也积极为小明制订了初步的规划引导方案,最终小明克服了困难,在级别较高的刊物上成功发表了高质量论文。

在就业阶段,其他同学在之前已经有所行动,参加各个公司的面试、实习等,对于就业方向、就业目标都十分明确,但是小明抗拒笔试、面试等“考查形式”,在就业方面比较被动,参加了几场面试,失利后,心情非常沮丧;在同学得到好的工作机会后,他又会产生羡慕情绪,可自己却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利用学院近年与部分环保领域单位开展的产学研合作资源,为小明提供了适合他的就业渠道和信息,帮助他勇敢迈出第一步。

在家校联动方面,小明的心理与性格问题不是短期产生的,而是长期积累导致的,在发现小明的情况后,我第一时间与小明家长取得联系,对小明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成长历程、性格喜好、重大事件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定期与其父母、姐姐等家人沟通,让家长改变以往的沟通方式,主动关心小明,多多鼓励小明,给予正面引导,增加家庭的温暖,逐渐改变小明固有的思维方式。

在导师思政联动方面,我将小明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情况及时反映给了他的导师,并且与导师一起制订了一份科研督促清单,导师主要负责在科研学术方面对其进行帮扶与督促,我则负责定期关注他的心理健康。

在朋辈联动方面,我观察到在班内有3名学生是小明信任的朋友,他在心情低落和郁闷时会主动向这几位同学敞开心扉,我抓住这个口子,通过这几名学生对小明密切观察,保证小明在校期间不出现异常举动。同时,我在与小明的聊天与沟通中,不断夸奖他在科研工作、志愿者活动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给予他肯定和信心,引导他因获得成就而产生自我肯定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铭记于心。

在学院不同阶段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下,小明对于自身的心理情绪有了良好的把控,最后论文顺利完成答辩,并被国家关键领域某企业录用。

在本案例中,小明自我否定、逃避困难的心理问题反复发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研究生思政工作提前介入的重要性,以及在解决研究生心理问题中开展长期规划干预的必要性。

作为研究生辅导员,一方面需要考虑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的不同,本科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研究生则更加投入科研工作和未来职业规划,所以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点是重视导师与学生间的主体关系,找到关系切入点,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协助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另一方面,要帮助研究生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找到研究生发展的着力点,如果不能及时完成角色转换和适应,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个人发展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所以,研究生辅导员可以如制订培养计划一般在各阶段为重点关注学生制订更加详细的研究生人生规划培养方案,具体如下。

研一阶段,提前做好思政引导工作。在入学前便可针对新生,提前开展研究生生涯规划调研,建立一人一档,了解新入学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个人特质和规划目标,对目标明确、计划充实的学生可以进行就业或深造的初步分类,对目标不明确、调研不重视的学生重点关注。入学后针对建档学生开展定期谈心谈话工作,摸排清楚其入学状态,遇到问题较大的学生,主动与其父母、导师沟通,了解情况,及时跟进。同时,在新生阶段,可引入学生群体朋辈教育活动,让优秀的学长成为新生的引路人与榜样示范。

研二阶段,重视导师对学生发展规划的引导。研二是研究生阶段升学与就业的分水岭,但是很多学生忽视了这一阶段的重要与紧迫,导致这一年成了研究生期间最松散的时光。这需要提前和导师针对学生阶段情况进行沟通,更早地为学生提供对口的发展引导,为不同的规划目标提供不同的渠道信息,区分不同的培养方式,减少学生研三阶段的无措与迷茫,让学生有准备,坚定地走上自我规划与自我成就之路。研三阶段,提前做足就业、升学引导工作。学生在研三阶段易受外界影响而心态

波动,出现规划反复的问题,这时,辅导员应及时介入,根据前面两年对学生发展规划的了解,重点关注选择困难的个案学生,结合其自身特质,对其开展积极引导,帮助其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迈好这一步。

更重要的,在整个思政工作中,最根本的内容是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为育人之根本。大学的意义不只在于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还在于找到或者确定裨益终身的兴趣及获取幸福的能力。因此,思政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找到自己、继而实现自身价值。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独立的品格、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找到一生心之所向的追求目标,寻得所爱,并一生守望,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不断克服孤独与彷徨。


案例作者:张莹,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2020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