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疫情影响下的逃避与面对
2023-03-23 13:50:57 车易嬴

一、案例简介

小李来自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本人是汉族,是国家专项计划生源。小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在他高中时离异,小李与母亲共同生活。近期小李的父亲有再婚的打算,小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小李产生了频繁逃课、甚至离家出走的极端行为,我通过一系列危机干预、家校互动,及时劝说小李返家,并帮助其逐步调整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

2019年秋季入学,来自祖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小李第一次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第一次接触到艺术与设计的世界。他努力完成专业作品,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工作。待人热情、人缘颇好的他受到了全班同学的欢迎,被推选为班干部。但大一第一学期期末,小李专业考试成绩排名不佳。在高手如云的大学里,没有美术专业基础、欠缺计算机技能的他渐渐丧失自信,这一切在疫情防控、线上教学期间集中爆发。2020年春季,在他一边承受着学业压力,一边艰难地进行线上学习时,他又得知了父亲有再婚的计划,本就与父母关系紧张的他,更加无法忍受母亲的唠叨、父亲的疏离。于是,他不再回应老师的问询,频繁地逃课、迟到、早退,甚至有一天晚上,他在打给我一个告别电话后,选择了离家出走、拒绝接受周遭的一切关怀。

在接到这通电话时,我先第一时间确认其生命安全,在确保他不会产生过激行为后,对他进行心理干预,希望他先冷静下来回家慢慢与家人、老师沟通。在得知小李离家的态度十分坚决后,我及时与小李母亲取得联系,希望其母从旁关心,让小李不要走上极端。在经过约一周的不间断线上谈心谈话劝导后,小李离开网吧选择前往一位表亲家暂住,但仍然拒绝与母亲沟通。我与小李的班主任保持每天不定期的微信联系,在一个月不间断的微信问候后,小李决定打开心扉,诉说自己内心对学业、对家庭、对未来的苦闷。

二、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是典型的学业困难+心理问题双重原因导致的极端事件。从主观上讲,小李自身学业基础较差,艺术素养较低,同时大一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对自己学业情况的焦虑在居家学习期间爆发,加之对父母离婚选择的不理解,导致他做出了极端的选择;从客观上看,在疫情防控、居家学习的特殊时期,学生学业问题、心理问题都将成倍放大,而在线教学又致使师生物理距离疏远、家庭物理距离拉近,需要家校保持正向互动,共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关心关怀。为了更好地解决小李的问题,我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工作。

(一)及时“劝返”,第一时间解决燃眉之急

小李的问题有深层次的根源,但离家出走、拒绝沟通的问题是最亟须解决的。小李选择在离家出走前与我通话,说明他的潜意识里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关心关怀的。因此在电话中,我首先对他进行正向激励,鼓励他积极地面对自身的问题,勇敢地选择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但由于只能电话沟通、无法当面劝导,学生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还是选择了离家出走,而这一消息是在我主动询问家长情况时才得知的,家长甚至都不认为这是一件需要与学校沟通的事情。在学生离家出走后,我及时告知班主任,与班主任一起不间断地给小李发信息、打电话,持续地向他传达积极、正能量的观念,让他在孤立无援时不至于全然丧失信心和希望。同时,我与家长积极沟通,告知家长小李离家出走后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希望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早日找到小李,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二)正向引导,努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在小李离家出走一周后,小李的母亲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小李并没有选择和母亲回家,而是前往表亲家暂住,维持着不愿与母亲沟通的态度。当时已是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各门课程即将进入期末冲刺阶段,而他仍然不能保证按时上课、按时完成和提交作业。通过小李的表亲,我和班主任终于能与小李进行顺畅的“线上”沟通了。在尽量避免引起小李逆反心理的前提下,我通过列举案例的方式,向小李讲述其他学长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劝诫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将心中的情绪转化为努力向上的动力。

与此同时,在线上教学期间,通过电话、微信、线上会议室等多种形式,我发动班团学生骨干,针对小李落下的课程进行一对一学业帮扶,让他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这样一方面尽量降低小李出现学业预警的概率,另一方面也是想用同学之间的交流交往来降低小李出现进一步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三)以心换心,争取驱散原生家庭阴霾

小李在进入大学时并没有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却在因疫情原因不得不居家学习时产生了极大的改变,究其根本,原生家庭的不幸福是他产生一系列过激行为的根源。由于居家学习期间小李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无法通过电话与我进行深入交流,因此在2020年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后,我第一时间与小李见面谈心,从小李口中得知其母有较强的控制欲,小李第一学期成绩不甚理想后,母亲的“高压”让本就心生抑郁的他遭受到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加之父亲有再婚的打算,这让一直期盼父母重归于好、重建幸福家庭的小李感到失望和愤懑,继而想要彻底抛弃家庭和学校。

三、教育过程

针对小李原生家庭的问题,我首先表达了对小李的理解,希望通过共情让他信任我和学院,继而从如何加强与父母亲人的沟通、如何通过努力达成个人人生圆满等角度,鼓励小李从点滴小事做起,尽快走出原生家庭的阴霾。

在与小李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小李内心清楚地知道逃课、不交作业、离家出走等行为是错误的,但他因为思考的局限,找不到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找不到与家人有效沟通的方式,找不到排解自身压力的途径,只能选择自暴自弃。但在回到学校后,他意识到了自己如此发展下去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也想做出一些改变。

(一)在学习状态调整方面

小李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状态,为自己的逃课、不交作业的行为主动向专业老师道歉,并就自己认为掌握起来较为困难的知识点请教老师。返校后,小李在老师、同学的监督督促下,没有再发生一次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的情况。

(二)在集体交往方面

建筑系专业基础课作业大多是团队共同创作,在小李比较沉沦的那段时间,他一直在逃避自己团队的同学,为此团队同学也对他有一些埋怨。在我的鼓励下,小李向同学们打开心扉,承认自己的错误,同学们也在劝解下重新接纳了小李,在集体的温暖中,小李又“回归”了原来那个开朗活泼的他。

(三)与家人沟通方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李内心深处对父母的不理解并非短期内可以改变的,但经历过这件事,小李的母亲在我的极力引导下,愿意先迈出一步向小李倾诉心声,小李母亲对小李的“高压”源于自身婚姻的不幸,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对小李的培养中,无法接受小李大学成绩的落后。在小李母亲承诺不会过于强迫小李后,小李也渐渐愿意与母亲、父亲加强联络。相信在家人爱的包围下,小李一定能获得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

四、总结反思

作为一名“入伍”不久的辅导员“新兵”,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我们辅导员“新人”最怕的事情。对于小李而言,心理问题、学业困难在他身上同时出现,也为我个人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学生单纯的心理问题可能有“不单纯”的多重原因,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再多一分小心、再多一分留意。而疫情显然给了许多“问题”放大的机会,一些平日在学校内不容易发觉的小事,因为生活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变成了“大事”。

(一)将对学生的关心关注落细落实

为了尽量避免在有可能的下一个“特殊时期”遭遇“问题”的集中爆发,辅导员一定要将对学生的关心关注落细落实。比如每一位学生在入校时都会填写新生信息登记表,对于家庭信息一栏是空白,或少了几行信息的学生,是否可以在谈心谈话时多关心一句,了解一下学生真实的家庭状况,通过基本信息的排摸对特殊家庭的学生进行日常持续的关注;比如加强日常巡课,辅导员虽然大多并不承担日常的教学任务,但课堂是了解学生最主要的渠道之一,我们必须走近课堂、走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状态,才能进一步得知学生的所思所想。

(二)与家长的密切互动

在应对学生突发事件时,一定要保持与家长的密切互动。小李的“离家出走”因为发生在家乡,我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协助处理,但假如能够获得家长的全力支持,保持家校之间密切的沟通,那么也许小李的过激行为就不会发生。此外,在小李返校后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一人一策”制订学业帮扶计划

来自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基础差、艺术教育基础薄弱等问,对于这类学生,大一入学开始就要“一人一策”制订学业帮扶计划。在基础课、“霸王课”方面,要为他们量身打造学业辅导培训班,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在艺术设计专业课方面,要为他们提供参加各类美育讲座、观看展览的机会,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案例作者:车易嬴,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2020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