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支部成员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发掘红色资源,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2班党支部以“赓续百年初心 攀登再谱新篇”为主题,开展“返家乡”红色足迹寻访调研活动。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在严格遵循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云参观”“云调研”等形式,以家乡红色资源及党的十九大以来家乡变化为切入点,以微视频或报告的形式形成一系列调研成果。本系列将选取支部优秀调研成果进行风采展示。
“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解码
一、“沂蒙精神”与蒙山沂水
临沂以沂、沭河为中心,因临沂河而得名,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及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临沂市作为现代行政概念,辖3个市区、3个开发区、9个县区和1个旅游度假区。据统计,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71家,内容涉及人文地理、休闲娱乐等多方面,曾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名城等。临沂文化作为山东本地的一种地域文化,是指长期生活在临沂地区的人们受当地地理环境与历史人文环境影响,所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淀,是一种具有临沂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在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临沂地区孕育出了许多脍炙人口历史典故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临沂市委、市政府利用如此众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力推进将临沂建设为文化和旅游强市的工作进程。文化和旅游资源众多的现象正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如数家珍”的问题。出于地域特色发展的客观需求,如何集中力量在“如数家珍”的环境中找到并发展最为耀眼、最具地方特色的“珍宝”,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探索临沂地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首先需要对临沂地区的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理一分殊、一以贯之式,找到当地因文化地的历史主线,为实现临沂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沂蒙精神”的前世今生
临沂市发现的考古遗迹众多,境内史前文化跨越旧石器、中石器以及新石器三个阶段,当地原始先民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以龙文化和凤文化为标志的东夷文明。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临沂出土的30多件“蛋壳陶”,成为同时代东夷文化先进性的代表。先秦时期,西周建立及齐鲁建国,特别是周公东征之后,周文化已经深入临沂地区,不可避免地与当地的东夷文化发生了碰撞与融合。齐文化中“因其俗,简其礼”的思想内涵,较多地延续了东夷文化的特征。“夷俗仁”,以孔子“仁礼”思想为核心的鲁文化也受到了东夷人“仁”风之俗的影响。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考古出土大量竹简,其中含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十余部古籍,为当地先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考古例证。秦始皇在临沂地区置琅琊郡,后世称临沂为琅琊郡也皆始于此。入汉后,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下,全国范围内开始掀起学习儒家文化,研读儒家经典的热潮,这一浪潮在封建社会中延续了两千余年。临沂地区临近以邹城市和曲阜市为代表的孔孟之乡,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自秦汉时期以后便在地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处世以仁、待人以礼、为人以义、对国以忠、待亲以孝、相交以直、刚强勇毅的文化品格。如以王祥卧冰求鲤为代表的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正是儒家孝文化的提炼和凝聚,其中有七孝故事就发生在临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左宝贵率军援朝、甲午殉国的历史故事更是口耳相传,代代相颂。临沂地区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以故事的形式得以世代相传,并在历史进程中内化于心,从而形成了临沂地区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沂蒙山区”是以蒙山和沂水为地域标志的人文地理概念,以临沂市为代表。沂蒙精神是指近代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山区内自发形成的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群体革命意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继承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结合新时代的条件进一步发展沂蒙精神,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引领下,谱写了“大临沂、新临沂”整山治水、脱贫攻坚的巨大建设成就。沂蒙精神的诞生和发展具有地域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征,是当地历史人文环境与时代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1980年,时任临沂地委委员、宣传部长的李祥栋在《临沂大众报》上发表题为“发挥老区优势,弘扬沂蒙精神”的文章,总结沂蒙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沂蒙风范和精神,首次将沂蒙精神概括为“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实创新”。1997年临沂市委、市政府为突出反映沂蒙精神在各时代的精神内涵,组织专家进行多次研讨,并在广泛采集民意的基础上,最终将沂蒙精神调整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我们虽不能将沂蒙精神简单的定义为临沂精神,但其所蕴含的大爱、忠诚、正义和实干的本质特征却是深深根植于临沂当地的传统文化,是临沂地区的传统文化分别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延续,是临沂传统文化时代性的体现。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大义大爱、实干忠诚、改革创新的价值取向也是临沂地区的文脉之根,是区别于其他各地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
三、“沂蒙精神”的传承创新
当我们承续古今,将过去片段化的文脉连缀成线,准确厘清临沂文化的脉络与精神内涵后,临沂地区所面临的“如数家珍”的资源魔咒将被打破。在此基础上,我们应更进一步考虑,如何才能将这一以贯之的“珍宝”结合现阶段的发展进程与趋势成功“变现”,即如何将在最为深广的人文精神积淀之上所创造出的“珍宝”进行创新、创意,以变促通,以通制变,如何利用“珍宝”构建城市文化新架构,避免“千城一面“的陷阱,从而实现临沂地区文化与旅游的有效融合的问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