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红色足迹寻访”调研活动支部成果展示(五)

2022-11-28 11:50:18 居正

为丰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支部成员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发掘红色资源,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2班党支部以“赓续百年初心 攀登再谱新篇”为主题,开展“返家乡”红色足迹寻访调研活动。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在严格遵循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云参观”“云调研”等形式,以家乡红色资源及党的十九大以来家乡变化为切入点,以微视频或报告的形式形成一系列调研成果。本系列将选取支部优秀调研成果进行风采展示。

英雄故乡 红色吕梁——关于吕梁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22.01.20——2022.02.12

调查地点:山西省吕梁市

调查对象:吕梁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

调查方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调查人:居正

摘要:在抗日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吕梁作为晋绥边区的中心地带和首府所在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英雄的吕梁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代代传承、拼搏奋发的吕梁精神。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吕梁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人综合运用了实地观察法和文献调查法等调查研究方法,对吕梁红色文化遗产的现状、传承与保护等相关情况进行了实践调查,并在此次活动中获取了一些第一手资料。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对吕梁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的现状、传承与保护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吕梁 红色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一、具体调研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2017年6月,在山西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郑重地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他动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沧海桑田,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迁,红色优秀文化一直沉淀于历史的并展现出永恒的强大生命力。红色文化中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实践精神、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一片赤诚的爱国主义等,不断适应着现代社会文化的需要、发展和创新。调查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对于扩展红色文化建设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二)调查方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指收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调查者以吕梁当地档案馆、纪念馆等地为基础,并充分收集了网络相关资料,在调研活动活动开展前期广泛收集与吕梁市红色文化现状、传承与保护相关的文献资料,为下一步的实地考察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地观察法和访谈调查法:通过活动的策划和预先设定的问题,我先后通过实地考察、云参观等方式,去往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等地调查走访,并通过与相关人员的谈话等方式获得了一些关于吕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更加贴近生活,我还对于身边的群众进行了相关访谈,从他们个人的经历中了解到党的十九大以来,红色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对于时代带来的变迁。访谈法的开展使得我更加了解了普通人民群众对于红色文化遗产的真实了解和看法。

二、吕梁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吕梁,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城市建设历史很短,但也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见证了“三家分晋”“红军东征”等重大历史事件,碛口古镇骡马运输队的马蹄声犹在耳畔、石楼县传出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也穿越时空,久久回荡在黄土高原的上空。

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的内涵需回溯革命历史,从红军东征到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成立再到解放战争,吕梁大地上保留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革命遗址,主要类型有主要革命人物的旧居或活动场所、主要革命机构所在地、重要战役遗址、烈士墓等,它们散布在吕梁全境,目前有迹可循的革命遗址有265个。革命遗物,如革命先烈曾使用的各式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人民军队中的配备武器,边区政府管理文书档案等。目前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吕梁山革命纪念馆等博物馆逐渐集聚了相当数量的藏品,但仍有大量的革命遗物流落民间。

整体而言,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起步较晚,除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等极少数革命遗址较早地建立了现代化的纪念馆并开始发展红色旅游,且列入了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名录中之外,大部分革命遗址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吕梁经济转型逐渐、红色旅游的推进引起重视,对一批革命遗址进行了翻新和修整,并进行重新布展,包括双塔村中央后委旧址、南圪垛村西北局旧址、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旧址、林迈可、李效黎纪念馆等,新世纪以来,吕梁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展现出一个新的局面。

目前吕梁红色文化遗产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红色资源重复性高,吸引力不足。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存量较大,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分为以下几类:红军东征相关遗址,主要分布在石楼、交口,包括东征的渡口、东征期间的战役遗址、相关革命人物的路居旧址以及石楼县的红军东征纪念馆。仅毛泽东东征期间的路居就有十余处。晋绥边区、晋西北军区等相关机构所在地,主要分布于兴县、岚县,这类遗址延续使用时间相对较长。中央后委及其下属机构所在旧址,主要分布于临县一带,延续时间在1年左右。毛泽东、贺龙等重要领导人的旧居、路居等。总体上看,吕梁红色文化遗产缺乏一个具有超高吸引力的“品牌”。特别是对普通大众来说,不论是红军东征还是晋绥边区,熟悉程度都不足。若与延安、井冈山等成熟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相比,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积淀不够、韵味不足。从遗址形态上看,虽内涵有所不同,但大部分遗址呈现出的情况多是破旧的遗址加上少量的文字图片注解。对遗址内涵的解读不足以凸显其个性,因而显得吸引力不够。

其次是保存状况不佳,原真性受损。吕梁市各类革命遗址虽然存量较大,但保存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山西省革命遗址普查情况,保存情况中等以上占63%,有相当部分保存状况不佳。长期以来,从政府到民众均较为缺乏保护革命遗址的意识,对遗址改建、扩建、拆除的现象非常普遍。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热潮涌起,吕梁地方政府开始逐渐重视,面对已遭破坏的遗址,常常进行翻修或在原址重建新屋。因为缺乏相应的经验,所修缮恢复的红色文化遗产大多表现出现代化的特点。这种对遗址原真性的损伤是致命的,直接影响遗址的文化内涵。

最后是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足。吕梁市地处山区,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一直较为闭塞、落后。改革开放以来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基础非常薄弱,道路交通条件不够便利,旅游业相关服务设施等硬件条件大多处于刚刚起步或尚无配备的情况。虽然当地政府均对红色遗址的保护与红色旅游的开发有一定的意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多进展缓慢,发展规划主要还是传统思路。

三、以红色旅游推进吕梁革命老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最终要实现服务经济社会以及育人的最终使命,红色文化旅游就是实现这一使命的最重要的途径。当前正处于吕梁经济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更要发展红色旅游,促进吕梁经济社会中的产业结构升级。

(一)保护为主,科学合理规划

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广泛吸取其他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实现弯道超车。首先,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要以科学保护为主要前提,对革命遗址的保护、修复中要坚持“修旧如旧”,保持遗址的原真性、完整性。其次,整个吕梁地区的红色旅游的推进应有合理的规划布局,有层次、有重点的开展。根据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的现状,制定合理可行的旅游开发定位与策略。针对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等发展早、遗址保存好、知名度较高的红色文化遗产,要走在原有基础上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体验感与科技感,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对于重复性较高的一般性遗址,首先要加强保护,建立长期的养护制度,注意与城乡生活设施配套建设,使其成为居民生活休闲的公共文化空间,从而使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得到发挥,尤其是要注重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二)深入挖掘晋绥边区历史文化, 追寻思想文化意义

从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的组合中可见,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还是晋绥文化。吕梁是晋绥边区首府,晋绥边区与陕甘宁边区唇齿相依,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根源在于晋绥边区的历史文化,必须对晋绥边区的历史进行深入挖掘,注重口述史研究和整理,抢救红色文化非物质遗产。在深入的研究中找到兼具思想文化意义与情感认同的交接点,形成文化符号。只有如此,才能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获得高度传播,从而获得相应的知名度,从而塑造吕梁红色文化品牌。

(三)形式创新,发展深度红色文化旅游

一方面,开创融合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合理统筹吕梁地区各种旅游资源,给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另一方面,面对不同的游客群体,开发主题性更强的“定制”化精品旅游产品,例如重走红军东征线、回到烽火年代等。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让红色旅游搭上科技发展的快车,从而实现自身的告诉发展

(四)加强吕梁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工作重点之一是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使得游客的出行更加便利。此外,各红色文化遗产地的配套服务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这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支撑。

(五)提升红色文化遗产产品创新水平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依托红色文化旅游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创新。例如,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六)提升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

长远来看,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依靠社会公众,而非政府的投入。要让公众形成自觉的保护的意识,让文化遗产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一种“流行因素”,让先进的红色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才能真正让红色文化遗产在社会进步中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结束语

都说伟大源自苦难。吕梁山片区作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一代代吕梁儿女与恶劣的自然和发展环境做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凭着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伟大吕梁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让这片土地升腾起更多的希望和曙光。

责任编辑:王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2班党支部开展“返家乡”红色足迹寻访调研活动,并选取优秀调研成果风采展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