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八佰》

2020-10-22 11:03:07 宋侨

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党员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10月9日下午,初教院行政管理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了以真实事件为背景改编的爱国教育题材电影《八佰》。


   

《八佰》这部影片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在谢晋元的指挥下,中国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日军进攻达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迹。影片绘制了一幅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图,不仅融汇了热血与激情,更饱含了家国情怀,展示了中国军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精神意志,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在历史2个半小时的观影中,党员们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吸引,被中国军人为了唤醒国家、民族而不惧牺牲的精神所震撼,也被那些在被压迫的殖民生活中做出努力和奋斗的人民群众而深深感动。

作为党员,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工作,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支部党员观看影片《八佰》心得体会

  不可征服的中华民族魂

  ——观《八佰》有感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日军铁蹄踏进上海,一股中国军队忘死抵抗的一段英勇事迹。一个个身负炸药义无反顾排队跳向敌军的中国军人,一批批冒死冲过桥头运送给养的中国民众,那面在敌机轮番疯狂扫射下仍然屹立不倒的中国旗帜,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甘耻辱、不屈不挠的精神,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让人潸然泪下!

中国军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展现的是数千年中华文明涵养、积淀、凝结成的中华民族精神---爱国、勇敢、自强不息以及勤劳、热爱和平,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她是遗传密码,从不间断,一代代传承,深深扎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流淌于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

民主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等,这些不同乐章既是中华民族精神主旋律的具体表现,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在抗击新冠疫情即将完胜的时刻,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决胜阶段,要清醒的看到国际环境波涛汹涌,国内深化改革荆棘遍地,我们要充满忧患意识,我们要自信自强,让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行政管理党支部  张润杰

  《八佰》给我上了生动一课

  ——观《八佰》有感

2020年10月9日,行政管理支部组织党员观看了影片《八佰》。

观影结束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仍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挥之不去:“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的“老葫芦”;在经历了四天四夜的战斗,从一个畏战想家的新兵成长为不惧死亡的战士——“端午”;明明是个大块头却吓得像个小姑娘抱头痛哭的“老铁”;随时准备好了自我牺牲的“山东兵”……

为了更好地了解影片,在回家的路上,我百度了《八佰》的创作背景及大众影评,获悉《八佰》影片改编自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八佰》将角色有血有肉有情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当面临敌人的包围和猛攻时,一位士兵喊出“娘,孩儿不孝了”后与敌人同归于尽;一位将士在留给妻子的绝笔家书中谆谆叮嘱“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寥寥几句足以让人潸然泪下。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对亲人的依恋念想,也有对故土的眷恋,但在危难之时,却毅然选择挺身而出。正如管虎此前所说,自己要拍的并非“战争”,而是战争中的“人”。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淞沪会战末期,坚守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1营的四百余名官兵,就是“拼命硬干”的人。

我认为《八佰》并非单纯意义的战争片,而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八佰》更像是一个“为期四天的爱国主义速成班”。它通过一场事先张扬的军事行动,讲述了爱国意识养成的进行时——它教会了被压迫者团结、教会了不自知者觉醒、教会了利己者前赴后继,它让一群没有国族概念、连地图都不会看的1937年的普通人,自发扛起了“吾死国存,吾生国亡”的义旗。

  ——行政管理党支部  谢朝霞

爱国主义影片《八佰》观后感

10月9日下午,支部组织党员集体观看电影《八佰》,影片讲述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在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民族危难之际,被当成“逃兵”编入的不同小人物随之成长,从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

整部影片故事场景悲壮,好些地方让人忍不住默默流泪,当一位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自报姓名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当一个曾经多次伺机逃走的民众却自觉冲锋在前,向死而生;当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时的震撼场面出现时,我都忍不住被眼前悲壮的场面所震撼,被这种叫做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所感动。通过观看影片,我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我觉得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行政管理党支部杜兰会

  《八佰》电影观感

党支部组织观看电影《八佰》,我们了解了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的那段悲壮历史。

影片刻画了祖国山河危急存亡之时,普通战士、平民百姓、不同身份人最真实的心境和情绪。一群各有各想法的小兵,开始几乎无斗志,却一点点的将自己的思想转变,最终成为这场战争中最为坚固的盾牌。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前面袭击而来的炮火,有奋勇拼搏的勇士,有希望躲避的文兵,有受到感染加入抗击队伍的百姓义士……捆绑手榴弹纵深一跃身影、升旗与护旗英雄,雪夜撤退,负弹牺牲场面,每一个直击内心的悲壮画面使我们纷纷落泪。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家国,实际上就是由一个个普通人构成。只有当民族大众的意识觉醒,家国才能真正建立。保卫上海的国军将士,展现出誓死捍卫家园的大无畏精神,是实实在的在抗日英雄。

  ——行政管理党支部  杨国志

  电影《八佰》观后感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中华民族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近期,学院行政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八佰》,观影之中,我被电影中的无数影像深深感染,并由此联动地产生了许多对电影所反映的那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的回想。《八佰》反映的历史故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所进行的电影叙述,将我们带到了那个中国人民遭受深重苦难、经历着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那个时期。从《八佰》的故事以及千千万万的这个时期的所有,使我联想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背负着苦难,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以铮铮铁骨誓战强敌、以血肉之躯勇筑长城、以前仆后继奔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这个时期的状况正如胡锦涛同志200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如同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说到:“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这个时期已经过去75年了,但苦难的历史绝不可忘记,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绝不可丢弃。我们必须努力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

  ——行政管理党支部  杨天

《八佰》观后感 

 10月9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八佰》。看完后我倍受感动,向这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八百壮士致敬,更为自己生在和平盛世而感到幸运。

《八佰》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淞沪会战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1937年沪松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在与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掩护主力部队撤退,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在四天四夜的战斗中,面对日军多次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中国将士坚守使命,奋勇抵抗,视死如归的场面震撼人心。其中,最震撼我的是日军企图爆破楼体时,士兵们自己往身上绑炸弹,轮流从楼上往下跳,摧毁日军爆破计划。这些士兵在空中大喊自己的名字和籍贯,爆炸时被炸得血肉横飞,催人泪下。他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临危不惧的勇气让我佩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唤醒了民族的斗志。正如电影中何香凝先生所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一个民族需要英雄,一个时代需要榜样。这部电影展现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什么是真正的民族精神。革命先烈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深深地激发了我们内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和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如今中国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再次崛起。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并发扬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添砖加瓦,挥洒热血。

  ——行政管理党支部  高湘平

  致敬所有曾经守护着我们国家向死而生的英雄们

  ——观《八佰》有感

2020年10月9日,行政管理党支部组织党员集体观看抗战影片《八佰》,影片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中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为掩护主力军全线西撤,率领423名青年官兵,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杀敌,完成任务后,越过苏州桥后撤离的故事。

故事的主战场发生在苏州河边的四行仓库。苏州河两岸泾渭分明,南岸是租界区,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北岸是交战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而地狱和天堂的距离只相距一条狭窄的苏州河。战争刚开始,租界的人无论中外,似乎都在看戏,似乎这场战争与他们无关,对岸将士的生死也与他们无关,甚至有人以“3小时能否攻下四行仓库”为赌注。此时的国人,麻木冷酷到令人绝望,眼见着河对岸的战士誓死卫国却不为所动。

但八百壮士没有退却,面对兵力悬殊,没有一丝胜算的困守,这群远不足八百人的将士们,舍生忘死的英雄气节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热枕,尤其是当日军准备爆破大楼的时候,88师陈树生等将士身绑手榴弹,留下家书后,高喊着“孩儿不孝了”纵身一跃,与爆破日军同归于尽。自爆前的怒吼,似乎唤醒了国人的良知,唤醒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八百壮士的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奋力抵抗日寇的斗志和信心。

为了让国旗飘扬在四行仓库的上空,冒死送来国旗的童子军杨慧敏,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的年轻人;募捐出妻子项链的大学教授,眼神坚定过河参战的学生们……正是八百壮士的英雄壮举唤醒了麻木的国人,因为我们知道,当战争来临,没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无论是军人,还是普通民众。这是全民族的抗战!无论阶级,无论职业,无论年龄,无论贫富,所有的中华儿女联合起来,最终才能撑起四行仓库上高高飘扬的国旗。

看完《八佰》,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突然想到之前有人说过的那句“之所以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他们担负了家国大义,向死而生,是八佰壮士的坚守,他们已经预见了战争的最后结局,可他们依旧选择了誓死坚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勇气和决心。

近代中国的崛起之路,正是有这样一群不怕牺牲的壮士们用血肉之躯铺就的。面对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打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为了激发每一位中国人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更要有所作为,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职责和使命,立足做好本职工作,践行爱国主义的表率,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行政管理党支部  宋侨


责任编辑:谢朝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行政管理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八佰》。被中国军人为了唤醒国家、民族而不惧牺牲的精神所震撼。中国将士坚守使命。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