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与坚定文化自信”系列报告第二讲举行

2022-06-10 09:11:20 李甲 洪学宣

为引导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5月2日,“考古新发现与坚定文化自信”系列报告第二讲在线上举行,活动由山东大学党委学工部,研究生院、研工部联合主办,驻洪家楼校区学生工作组、学生党支部承办。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王宁远作了题为“良渚考古与中华文明”的报告,他通过大量的实物照片、还原场景、地理地图,揭开了良渚古城的神秘面纱,并深入剖析古城独特文化面貌的成因。

“何谓良渚,何以良渚”,王宁远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阐释了良渚考古成就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远意义,介绍了良渚文化分布区与良渚遗址位置,讲述了从遗址点、遗址群到都邑、国的不同阶段性认识,说明了良渚文化特征与气候变化、稻作水平等因素的潜在关系,并强调跳出古城看古城,先框架,后细节,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良渚大遗址考古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

1.jpg

关于都邑选址与规划,王宁远认为,良渚古城选建在山地平原过渡地带,从资源、交通、观念三个方面都有所依据。宏观上看,西侧、西南侧山地所蕴含的玉料、石料,浙江地区仅分布于此,东部的太湖平原古往今来一直是高产的稻米区,并且此处水网密布,交通便捷。微观上看,选址三面环山,东边开放,既能保证安全,又有方便的交通,包涵了一种“居中”的概念。

2.jpg

最后,王宁远就古城功能与设计展开了讲述。他表示,良渚古城面积3平方公里,共8座水门,内部以河为道,是一座水城。结构以宫殿王陵为中心,是中国古代都城“宫城、内城、外郭”三重结构的滥觞。并且历时性研究表明,良渚古城的建设顺序为5000年前建造水利、宫殿和王陵,4800年前建造城墙,外郭则更晚。因此,良渚古城的规划设计可谓百年大计,其规划视野之宏大,建造技术之科学,令人叹为观止。

本期报告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郎剑锋主持。上百名师生线上聆听报告。


责任编辑:姜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5月2日,“考古新发现与坚定文化自信”系列报告第二讲在线上举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