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战疫:4个华西急诊医疗队队员的战地记事②

2021-01-18 20:28:23

2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地坛医院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号召全国的医疗工作者“信心百倍地打好这场阻击战、总体战,打好这一场人民战争。我们一定要树立信心,一定会胜利的”。自疫情发生以来,《青年战疫:4个华西急诊医疗队队员的“战”地记事》系列报道,展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医疗队中4位 “青年卫士”的故事。

我们通过他们的视角记录下前线的抗疫故事,展现这支青年突击队的医者仁心与担当精神。希望这些平凡英雄的战地故事,鼓舞青年一代去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

特写:危重之地  勇者仁心

童嘉乐:四个小时  一场“战疫”

“作为华西人感到无比自豪”

为了更合理有序地开展工作,华西医院医疗队进行了排班,4位青年护士被分为3组,轮流进入医院。童嘉乐排了2月10日凌晨的夜班。他是4人中第一个进医院开展工作的,也是他这一班护理组的组长。

路上:“公交师傅一直为我加油打气”

2月10日凌晨3点30分,武汉初春的寒风在这个时间似乎最为猛烈。童嘉乐和同组几位小伙伴从酒店出来,赶忙登上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的专用班车。

酒店到医院大约4公里。童嘉乐戴着连衣帽,静静地注视着前方。凌晨的武汉街头并没有什么行人,也没有多少车辆。或许现在白天也是如此吧。

他乘坐的这趟班车平时是在市区运行的公交车,受疫情影响,人流量减少,便转为负责接送医疗队员的专用车,一天要跑很多趟。现在武汉很多公交车都是如此。“班车师傅也很辛苦,虽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看得到他的背影。他还一直为我加油打气,为他点赞!”

10分钟后,车停了。童嘉乐拿起防护包下了车。他看见不远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标牌正亮着灯——这就是他要开始战斗的地方。

间隔:“隔开了病毒,隔不开战胜病毒的决心”

下车后,童嘉乐等人被要求严格按照一米间隔分别排开。“这是必须的。但隔开的是病毒,隔不开的是一起战胜病毒的决心。”他说。

对于在困厄中坚守阵地的武大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来说,华西援军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他们中有资深的医疗专家和朝气蓬勃的青年医护,还带来各种紧缺的医疗物资。入驻医院后,华西医疗队迅速提高了防疫防控标准。而童嘉乐等人在经过2月9日短暂但全面的防护培训后,也将用最快的速度熟悉情况,整理程序,尽快完成整体换防。

然而即便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即使平时见惯了医院的白墙、医生的白衣、病患的伤痛,但在这样特殊的氛围下走进医院,童嘉乐仍感到格外压抑。

 

防护:医区之间充分隔离

据童嘉乐介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一层楼有40多位病人,其中还有危重病人。医院每一层分里外,外面是医务人员工作站,里面则分为两区——护士站和病房。每层的病房由2至3人负责管理;护士站则由本院医护人员负责记录信息和递送物品。护士站与病房之间有一扇双层隔窗,这样更有利于区分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双层窗户中有个隔间,用于从护士站向病房传递物品。

每次传递物品时,护士站通过对讲机呼叫病房内护士,确保病房这边隔窗处于关闭状态,随后打开护士站一面的窗户,将物品放于隔间。护士站一面窗户关闭后,病房内的护士才能打开病房这面的窗户取物品。这个隔间只允许从护士站向病房内单向传递物品。

换好防护服后,作为护理小组组长的童嘉乐带着另两位华西的小伙伴准备进入病房。根据安排,今晚就只有他们三个人承担该层病房的工作。

“大家第一次进都有点紧张,只能互相检查,互相打气!进入病房之前会经过两处不大的缓冲区,一边是护士站,一边是病房。在缓冲区有种莫名的压迫感!”站在缓冲区,三个造型很像奥特曼的普通医护人员为自己打气。在他们严密的防护服背后,分明写着:加油华西,XXX。

患者:我知道华西,太感谢你们了!

童嘉乐开始自己当晚的工作。

他会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和评估,监测生命体征,给重症病患输氧、输液,甚至生活护理,将病情稳定的轻症患者按要求转院。同时还要负责采集咽拭子和做雾化这两个风险较高的工作。当晚他接入了5位病人。

“进入病房,非常安静,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呼吸是那么清晰。”但童嘉乐还没顾得上理顺自己的呼吸,一位老大爷便被一名医护推送进病房。这位老大爷呼吸困难,童嘉乐迅速为他准备床铺、检查生命体征。老大爷看上去精神似乎还行,但不久,生命体征监测仪就显示他的氧饱和度(SPO2)掉到了80%。童嘉乐立即给大爷吸上氧,持续观察他的情况,并一直鼓励他加油战胜病毒。

“他一直感谢我。当听说我们是华西医院的,他不顾虚弱的身躯,双手合十感谢我说:我知道华西,太感谢你们了!”听到这话,童嘉乐一直压抑的情绪得到了巨大的缓解。

艰辛:脱防护用品大概要半小时

一般情况下,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里,有专门的护工。但现阶段,护工无法进入隔离区。所以童嘉乐等人除了病人护理工作外,还需承担大量护工的工作。

“有个老奶奶,一进病房就吐,里面却只有一个大的黄色垃圾桶给她吐,很不方便。我们站在旁边一直用脚踩着垃圾桶。”童嘉乐说,“觉得风险还是很高的,毕竟还是隔得很近。”

工作结束后脱防护用品时也必须极为小心。在上岗前的培训中,童嘉乐便反复多次练习脱防护用品。他从病房出来前要先用酒精全身喷洒一遍并洗手(戴着两层手套),然后脱掉鞋套,来到缓冲区二脱防护服。在脱防护服时先洗手(仍然戴着两层手套),随后拉开防护服拉链,拉扯背部外侧污染衣服让其慢慢由身体滑下,随后捏住衣服外层污染面向外卷,在此过程中一定不能触碰衣服内层。脱下防护服后,他脱下第一层手套,来到缓冲区一脱下护目镜、帽子和第二层手套。在这一过程中,动作同样要极为缓慢,并且在每一个步骤之间都必须洗手。当所有防护用品都脱下后,再次用酒精进行全身喷洒,随后洗手戴上口罩,将洗手衣脱下用消毒剂浸泡,最后全身冲洗10分钟。这样才完成脱下防护用品的全部步骤。在实际操作时,他发现如果有一面大穿衣镜照着,可以更方便脱防护服。因为这样他可以看到自己的情况。而这整个过程,大概就需要半个小时。在忙碌完整整4个小时之后,医护人员还要经历一次惊险的避险脱衣过程,个中艰辛,队员们体会最深。

回到酒店,进门前还要用酒精喷洒全身,洗手、换口罩。进门后还要分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和清洁区。要把全身衣物脱掉放到污染区,然后去浴室洗手洗澡全身30分钟,才能进入卧室清洁区。直到这时,队员们才能开始休息。

牵挂:被妻子骂了我就放心了

上午11点,童嘉乐终于完成了第一天的工作。回到酒店后,首先迎接他的不是早餐,而是手机上妻子发来的质问:“为什么进入医院前不发个信息!担心你呀!”

“她看到我的回复后,把我骂了一顿。她说,骂完我就放心了。”我们看不到童嘉乐说这话时的表情,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妻子的“骂”让他倍感暖心。他们结婚不久,妻子现在已经怀孕。在这样的情况下,童嘉乐仍然义无反顾地主动请缨支援武汉。这样的勇者仁心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吃过早午饭,他和我们分享了一晚的工作经历,觉得艰辛但很有意义。尤其是那位老大爷的话让他很感慨:医患之间的类似对话并不少见。但在这异地他乡,听到患者对华西的信赖与感激,总有一种特别的感动。“作为华西人,作为白衣天使,非常自豪!”

傍晚,华西新一批医疗物资运到了。休息好的童嘉乐又忙着帮忙搬运物资。新的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而新的防护物资的到来,似乎预示着一切会越来越好。

童嘉乐带领的护理小组

前线战地的青春故事,正随着轮班连续上演。只不过和连续剧不一样的是,这个剧目并无间隙。病患集中的危重之地,潜在的威胁无处不在。后方的我们不忍心占用他们太多宝贵的休息时段来传递讯息,唯愿这支英勇的人民卫士,一切安好。

转自:四川教育出版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他是4人中第一个进医院开展工作的。护士站与病房之间有一扇双层隔窗。作为护理小组组长的童嘉乐带着另两位华西的小伙伴准备进入病房。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