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可能拨开重重迷雾看见自己真实的家?

2021-09-05 20:58:24

——对“闽南优秀家风家训的行动研究”活动的回应

暴侠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感谢许老师的邀请,并给了我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让我来做本场活动的回应,我其实心里很是忐忑的,不过既然被放到了这里,总是得干活的。在进行回应之前,我还是稍微再把自己打开得多一点,好让大家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做回应。也就是先让大家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镜子,然后大家在判断我这个镜子照出来的内容你要怎么看。

我是2005年硕士毕业来到闽南师范大学,当时还叫漳州师范学院,从那年的9月份开始,我几乎每年都为小教的学生上《家庭教育学》的课程。上这门课不止是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我对累计在自己身上的家庭经验探索的需要。

我是1970年头出生的人,当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再加上我家有许多在当时不能言说的背景,父亲经常告诫我:“不说话也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母亲经常说我的口头禅是:“就你也配?!”今天我不进入细节,只是让大家稍微了解一下。我是带着我的家庭经验在上家庭教育学的课程的,上课的过程也是对我自己家庭经验探索的过程。

这些年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从最初关注家庭的类型、结构、功能和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到后来从心理学的视角关注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再到2015年遇到夏老师开始用多层次社会系统母子盒的视框看待家的社会田野,我的认识随着我能够了解到的资源和学习在改变,当然上课的内容和形式也在随着改变。

我今天的回应,也是带着我之前的家庭经验和我一路学习的经验来进行的。

好,那我接下来对今天的活动做个回应,我会尽量有意识地用多层次社会系统母子盒的视框来看今天的活动,也就是把家看成是多层次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不是封闭的抽象真空,而是与社会大系统息息相通的有机整体,社会大系统的质地与变革力道会穿墙越户,通过家人的关系互动在每个人身上留下刻痕,人就是在这样层叠嵌套的系统中求生存、谋发展的。

我先说一下对今天活动的整体感受,为觉得我们今天下午的活动是大家共同在做一件事:也就是探索“何以可能拨开重重迷雾看见自己真实的家”。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回应。

四、 何以为家?

淑娟老师的故事再次勾起我很久以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究竟何以为家?

说到家,大家脑袋里首先冒出来的是什么词语?什么画面?

就像王老师上次活动课件中《可爱的家》的歌词描绘那般吗?

我的家庭真可爱

整洁美丽又安康

兄弟姐妹很和气

父亲母亲都慈祥

虽然没有好花园

春兰秋桂长飘香

虽然没有大厅堂

冬天温暖夏天凉

我的家庭真可爱

整洁美丽又安康

兄弟姐妹很和气

父亲母亲都慈祥

虽然没有好花园

春兰秋桂长飘香

虽然没有大厅堂

冬天温暖夏天凉

可爱的家

我们不能离开你

你的恩情比天长

但事实上,我们的家是多么地不同。

比如我们刚才看到的淑娟老师的家、王勇智老师的家、秋杰的家、银钰的家,还有许老师的家,每一个都不一样,就像我们陈顺森院长所说的:每一个家都是一个小社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今天下午大家的对话,从多层次社会系统母子盒的视框来看,就像刚才帅宗琪老师和王勇智老师所说的那样,也想淑娟老师文本中所说,我们头脑中会有一个对家的想象,那可能是主流价值观所导向的,但它会影响到我们。

事实上我们的家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比如王勇智老师的家有可能正是淑娟老师所渴望的样子,可是,当我们听王老师讲述自己对家的经验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王老师在那样的拥有不同社会位置和资源的家庭中,社会的文化价值对他母亲的影响,然后又通过他的母亲影响到他。

还有秋杰家五个孩子,并不是像淑娟父亲一样觉得人多力量大,而是想要男孩。当秋杰把手搭在父亲肩头时,父亲的反应是:这是同辈人才能有的行为。

再来看银钰,她说她们家人之间关系很好,但他却无法自在地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的父母,她看到了父母通过打工支持孩子向上发展,但也意识到了自己发展了反而似乎看不起父母,所以对自己对家的不接纳感到自责。

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对我们看待家庭和家人关系的视角的影响。

我们身处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之中,当然会受其影响,但这些影响又像是重重迷雾遮住了我们真实的家的样子,让我们无法看清,难以靠近。

家是如此复杂,如此多样,我们怎么才能看清我们的家,怎么能在家这个开放的系统中生存、发展,带着自己的家一起走到自己能到的地方呢?

二、路在何方?

我觉得王老师今天讲的叙事研究和家庭经验工作坊的方法就是拨开迷雾,进入家的社会田野不错的方法。

王老师在讲叙事探究的时候,不是单纯抽离出来讲什么是叙事探究,叙事探究的原则、操作方法等等,而是追溯了叙事探究的方法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脉络中如何被生产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追溯让我们看到要对人、对家庭进行完整的认识,不能只靠自然典范的研究,也需要人文科学典范的研究,两种典范合起来才能既看清骨骼,又看到血肉。

夏老师的家庭经验工作坊的反映对话,通过学生主动、自愿书写的自己关心的话题,让大家彼此的经验可以互相参看学习。

三、叙说的力量

就像王勇智老师所讲的:叙说让我们可以慢慢打开心结,说出心底里痛苦的故事。通过叙说,我们开始辨认自己的经验,重新看待自己的家庭经验,过去那些被层层绑定框死的经验才得以转动。

如淑娟老师经验的转动,就是通过叙事探究,通过多次书写、叙说自己的家庭经验,慢慢透过对父亲的恨,开始看到父亲的优秀、负责,以及他在他所处的环境求生存的不易。

王勇智老师通过书写、对话,慢慢开始转化用传统的孝顺压制住的情感,开始看到母亲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位置和职责,也开始承担自己需要承担的职责。

帅宗琪老师与秋杰的对话,也让我们了解到,秋杰通过叙说、书写开始看到母亲能干,父亲慢生活,通过帅回应,秋杰应该更能理解父亲的不易。

还有许老师,写了20000多字家庭故事,现在对母亲节俭的可以更理解。

四、如何让他山之石成为适用的工具,而不是成为又一个枷锁

我们有机会学习到用叙说的方式作为转动我们经验的方法,但我们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就像刚才帅宗琪老师所说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同样的方法,许老师可能觉得书写是个好方法,但对帅老师就未必适用。

我们有机会有经验得到转换,是一个起点,每个人都很不同,每个人开始转换的机会和条件也是很不同的,比如秋杰是看到朋友结婚时父亲的祝词开始回头去理解自己的父亲,银钰时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放牛的图片开始认同自己父母的劳动,转变的机会可能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不同。

我们能做的是以自己的转换为起点,创造机会让家人也可以转换,但我们不能直接跟家人说你按照我的方法去做。这样反而可能会让我们的强加又变成了束缚家人的一道枷锁。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我们对家的想象像是重重的迷雾挡在了我们和自己的家的真实样态之间,叙说探究和家庭经验工作坊是可以成为我们拨开迷雾的工具,但我们不能随便就丢向家人,那样家人有可能会被我们打到。任何他人的经验都是他山之石,我们需要拉开点距离来看,是作为参考,而不是拿来就用。

以上是我根据记忆对下午回应的记录,因为忘了录音,可能有遗漏和改动的地方。我的所言也只是参考,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2020718日星期六晚2300

于漳州万科城璟园


责任编辑:许松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任何他人的经验都是他山之石,我们需要拉开点距离来看,是作为参考,而不是拿来就用。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