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智 行健不息——高性能所党支部学四史主题活动

2022-09-30 09:25:41

为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计算机系高性能所于9月15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开展学四史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参观“行健不息—清华大学‘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事业发展部负责人、展览策展人范爱红解说,以及与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刘年凯交流。郑纬民院士等20余名支部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行健不息——清华大学‘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展出了38项“十三五”期间由清华大学为牵头单位的自主创新科研成果,覆盖新型能源、生命健康、信息科学、基础物理、机械控制、公共安全、冬奥专项等多个学科领域,汇聚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类脑天机芯片及类脑计算系统” “光刻机气浮平面电机双工件台样机”等一批优秀创新成果,彰显了清华人对科技强国建设的贡献,弘扬了实干创新、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

高性能所党支部参观“行健不息—清华大学‘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范爱红老师为支部观展解说

刘年凯老师作报告“从无到有: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

接着,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刘年凯为支部作报告,主题为“从无到有: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刘年凯老师研究方向是科学仪器史,曾参与CCF计算机历史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访问过计算机系退休教授胡道元、唐泽圣、谢树煜。在此次报告中,刘老师从美国数学家维纳在清华大学讲学谈起,梳理了华罗庚、夏培肃等老一辈科学家在上世纪50年代为我国计算机事业早期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交流环节中,郑纬民院士分享了早期参与研制DJS100的经历,汪东升老师分享了研制国内主频最高的国产芯片THUMP的经历。

通过此次活动,支部党员对清华大学的科研力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刻地体会到科研创新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通过重温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历程,支部党员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力争为建设科技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林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高性能所于9月15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开展学四史主题党日活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