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南开助你“创”青春

2021-12-30 20:32:29 郝静秋

前不久,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南开大学获得了3金2银5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高校集体奖的好成绩,这也是我校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26岁的张恒是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项目《AccRate—全球首创抗癌靶向药敏感性检测技术定义者》的负责人,在这位药学院2020级药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看来,“从大赛过程中得到的收获比大赛结果更为重要。创新创业是接触社会、接受社会教育的一个过程,特别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初入社会的我们而言,无疑是有很大意义的。”

“是否能激励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创新创业,需要学校厚植创新沃土,政策支持、课程教育、实践平台、指导服务,一项都不能少。”校团委负责人说,“把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在公能日新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政策激励,让青年学生参与创新创业

2013年,南开大学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全校总体格局,成立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目前由校长曹雪涛担任组长,定期举办会议专题研究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在曹雪涛看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今天,新现象、新问题、新需求层出不穷,我们对创新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青年学子作为国家未来创新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需要常思国家之需,洞察先机、找准问题、持续创新,把小我融入大我,创造属于你们自己的‘新’时代、‘新’世界!”

在此背景下,南开大学建立了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研究生院、人事处、教务处、科研部、社科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财务处、发展办、校友办及相关学院协同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并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测评体系和激励机制。

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魏昊宇在大二时申请了学校的“王磊涌泉基金·筑梦计划”和“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计划”,“我们是一个公益创业项目,在成长阶段还是很需要资金支持的,学校在这方面有很多资助计划,还提供了社会实践经费,这些都为我们项目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项目成员走进部队授课

两年以来,魏昊宇在文学院教师刘帅、涂俊的指导下,和团队成员一起聚焦国家“人才强军”战略和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办学理念,依托南开大学“服务学习”课程模式,打造校军融合发展模式,参与了双向互通“共赢”的教育公益项目——公能星火项目,在今年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全国银奖。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生夏天亮是本次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项目《城乡垃圾高效低费就地处置技术及模式创新——为美丽乡村建设赋力》的负责人,“对于身处高校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接触过创新创业,很有可能不会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有些同学可能本身具备很好的条件,这时候学校的政策支持以及理念引领,是非常有助于帮助这些同学找到创业机会的。”今年4月,夏天亮在学校相关政策的帮助下,创办了天津允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张恒告诉记者,“学校对大学生双创工作的鼓励和支持,使南开有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也激发了我们将研究成果服务社会的热情,才有了后来形成创业团队、项目并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为项目‘量身定制’提升计划,并邀请相关专家给予指导,这样的机会是非常珍贵的。”

为了支持更多像魏昊宇、夏天亮、张恒这样的青年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学校在八里台校区和津南校区都配有独立办公场地,面积共8064平方米,已支持近两百个团队入驻,为近千名学生创业者提供了服务,涌现出“拾光南开”“静象文化”“农梦成真”等优秀团队。

聚焦课程教育 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020年,还是大一新生的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统计学类本科生南洋,选修了由南开大学团委、教务处、商学院共同组织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导引》课。

不同于一般的课堂,这里的讲台上“星光熠熠”。每堂课都有南开顶级企业家校友为青年学子讲述“精彩一课”,他们化身“创新创业讲师”,通过课程的方式结合人生创业经验,为广大青年讲授创业趋势、创业思维、创业方法和创业案例,种下一颗颗创新创业的种子。

南开大学校董、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共同主席、蓝盾集团董事长吕滋立为南开青年分享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每堂课上,我都能听到那些厉害的校友一路摸爬滚打后总结出的人生经验和创业心得体会,实感创新创业的不易,但也觉得其中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南洋说道。

魏昊宇在大三时也旁听过这门课程,“这门课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和顶级企业家近距离接触,深度讨论、共同学习。通过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认知水平、思维质量,有助于我们培养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带着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吸收着课堂上优秀校友们的人生智慧,南洋和魏昊宇都加入了“校军融合——强军人才培养前哨站”项目,并凭借此项目在本次大赛中夺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

与此同时,各学院在日常教学中也注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药学院教师周红刚的微生物学课堂,专业学习与‘双创’思想有机结合,老师布置的商业计划书和路演任务,唤起了很多同学对科研创新和创新创业的热情,给学生们埋下了‘双创’的种子。”张恒介绍说。

截至目前,南开大学已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172门,共计286.5学分,4584课时。课程类型涵盖必修课、选修课、通识课,其中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创新研究与训练”“人力资源管理”等必修课47门,面向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创新管理”“人工智能导论”“创新与创业实践”等理论类和实践类选修课125门。

打造实践平台  厚植创新沃土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中心、两方面、三层次、四平台、多模块”开放式的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即以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依托创新教育、创新实践、创新交流和科技服务平台,多模块互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其中,学校已连续三年举办“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将大赛作为挖掘培育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李晶晶与团队成员正在进行线虫分离

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植物学博士研究生李晶晶参加了今年的南开大学第三届“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她和团队同学一起,聚焦“自然卫士——以虫治虫的绿色生物防控技术”,有效解决了农药残留、害虫易抗药、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很挣扎的过程,中间也有无数次想要放弃。”李晶晶回忆,“但是经历下来之后,发现自己实现了一次蜕变,在科研创新和创业方面学会了递进式的、系统性的、更加全面的思考,创业思维、演讲能力、心态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

为此,她和团队成员毅然选择参加了本次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凭借出色成果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也实现了南开大学在该赛道金奖的零突破。

在这场国家级比赛中,李晶晶逐渐明白,“必须把理论与国家实际结合起来,不要拘泥眼前的小利。科学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应用,在于造福人民。带领团队做到让绿色技术用到田间地头,让百姓满意,这是让我最骄傲的,也更坚定了我为农民解决问题的决心。”

像李晶晶这样从南开大学“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成长起来的同学还有很多。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2020级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李昌瑾就是其中一个,他凭借参与项目《寰宇星通——中国星载激光放大领航者》,获得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

“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对于我们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过程中,我对自己所在实验室所进行的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切实体会到这些研究真的是与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的,希望毕业后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李昌瑾说。目前,他和所在团队研制出的宇航级光纤激光放大器产品,已成功搭载某系列导航卫星实现在轨运行,完成各项卫星激光通信试验验证。

第三届“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

作为“互联网+”大赛和“挑战杯”竞赛两大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的校级选拔赛,南开大学“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在更高级别平台上展示自己、开拓视野、广泛交流的可能性。

三年来,南开大学“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规模与质量逐年攀升,已成为覆盖所有专业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影响最大的双创盛会。校团委负责人表示,“在‘师生四同’实践育人大格局下,以大赛搭建师生同研共创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我们致力于破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端与实践端的壁垒,在比赛的积累和沉淀过程中,建立‘种子库’和‘人才库’,为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多年培育换来诸多硕果。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近三年获得省级、国家级各类奖项百余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在这过程中,无数名南开青年接过接力棒,活跃在富有创新基因的南开校园里:他们躬耕于实验室中、田野大地,他们醉心于激光发射组件、打破技术壁垒,他们致力于“以虫治虫”、助力乡村振兴,他们求索于疫苗细胞、万物互联……他们正以竞相迸发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让更多青春梦想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张思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南开大学获得了3金2银5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