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课程育人|教育科学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05-14 11:52:09

恰逢陶行知先生回国增设南高师教育科并担任科主任100周年之际,2018年9月7日,“传承行知育人精神,弘扬师德风尚”----教科院师德师风建设之新老教师、青年学子共话活动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田南楼404会议室顺利举行。南师大教科院党委书记余嘉云、教科院党委副书记史慧明,离退休教师代表班华、唐淑、高谦民、楼必生,新进教师姚荣、胡湜、傅明忱、刘颖,还有“纪念陶行知任教南高师100周年”及“寻找身边陶行知式的老师”主题征文获奖的同学。活动由史慧明副书记主持,他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背景,对与会活动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在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的同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首先,班华等老教师为“主题征文活动获奖的同学颁奖并合影留念。

接着,获奖学生代表杨伦、周颖和仝磊发表感言,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文章的主题和对陶行知先生及其教育理念的一些感想与认识。杨伦同学提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直鼓舞着她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做准备;周颖同学表达了她对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的追求,并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不断学习;仝磊同学解释了他所理解的“陶行知先生式”的老师实则是“爱学生、爱教师这份职业、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的教师。

在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中,教科院四位教育学前辈分享了他们与陶行知先生的故事。班华老师将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概括为“包容性”和“创造性”。他提到,陶行知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创造性地提出要解放儿童,陶行知先生为广大农村子弟办学校,为“大众的”教育毕生努力。而对比如今的教育,他批评教育不以培养人为目的而成为牟取功利的手段,反对分数主义、考试主义等束缚儿童的天性;唐淑老师谈起自己的父亲曾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她对陶行知先生的尊敬与缅怀,她提到,陶行知先生办学时经常组织的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力,而她本人也深受影响而终生投入幼教事业;楼必生老师高度赞扬了以前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的思想被践行的很好,并分析了当今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各种各样的考试导致学生学习任务非常重,而这一现象是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相违背的,她倡导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多实践、多动手,在做中学;高谦民老师以自己的文章《不忘初心》为始梳理了陶行知先生的人生历程,指导新教师和青年学子们要学习先生的思想首先要了解先生的生平,进而慢慢体会挖掘“行知精神”这一巨大的宝库。他认为在教育中我们始终要保持初心,要有献身于教育的决心,要重视生活力的培养,要为生活而教育。

四位老教师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在场所有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听完老教授的发言后,新教师们也纷纷发言并集体宣誓。傅明忱老师提到,教师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要从感性方面去投入自己的热情,但是也不能忘了应该从理性层面去反思自己;刘颖老师认为“唯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深入地去做理论研究,当然也要落实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到一线去让理论生根发芽。

最后,余嘉云书记对活动进行总结,不仅表达了推进教科院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还指出了陶行知育人精神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借鉴意义。同时,她对未来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核心,重视立德树人;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考虑学生的规律,因材施教;不断地吸收教育前辈的经验,不断地自我成长。

时光飞逝,转眼间本次活动已进入尾声。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新的发展、新的挑战在等着大家,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此次活动将促使教科院的青年学生、教师不断学习、研究、、传承、弘扬陶行知的精神,营造尊师重教、创新实干的良好氛围。


112.19.3.jpg


12.19.4.jpg


12.19.5.jpg


12.19.6.jpg


12.19.7.jpg


12.19.8.jpg


12.19.9.jpg


12.19.10.jpg


12.19.11.jpg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传承行知育人精神,弘扬师德风尚”----教育科学学院师德师风建设之新老教师、青年学子共话活动顺利举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