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丨排排站,种梭梭,“绿勤行”九年青春接力在沙漠绘制“

2022-08-15 09:55:02
图片

九年接力

近千名队员致力于

在漫天黄沙中创造“绿色奇迹”

挖沙洞、排长队、种梭梭

治沙超过20万平方米

在腾格里沙漠种下片片“绿洲”

这就是我院

“绿勤行”社会实践团队

这场九年青春接力

这段防沙治沙的故事

今天被《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

图片

今年暑假

“绿勤行”团队再次集结

踏上深入甘肃省民勤县腾格里沙漠的旅途

他们挖开一个个沙洞

种下梭梭幼苗

他们排成接力长龙

蜿蜒在沙丘上给脚下的幼苗浇水

他们收集一个个玻璃瓶子

在沙漠中摆出长线指引方向……

图片
图片

缘起

“将民勤从风沙里救出来”

“绿勤行”实践团成立于2014年,缘于当时的队长吕美望看到的一篇报道。报道中说,被沙漠三面包围的甘肃民勤县,如果放任不顾,将在17年内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合围吞噬。吕美望想做点什么,于是他和14名南航同学乘坐火车,辗转33小时,跨越2240公里,从南京抵达甘肃民勤。

民勤给了这些热血少年一个下马威。空气干热,全队15个人,12个流鼻血;住在村民家里,6个人挤一张炕;当地极度缺水,没有水洗澡,浑身发臭,连饮用水都不够喝……面对出乎意料的恶劣环境,他们也曾经动摇过,但一位老人的话把他们留了下来。

这位老人就是民勤治沙标兵石述柱,埋头治沙50年的他说:“我豁出了一辈子,只做治沙一件事,我一定要把民勤从风沙里救出来!”

图片
就这样,每天步行20公里进出沙漠,还要拉着满载麦草的拖车,重复单调枯燥的制备麦草沙障和灭鼠护林工作;每天用粗糙的材料制作沙障,经常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14天 的时间,铺下了 1000平方米 的麦草沙障,种下了 100公顷 的护林植物,“绿勤行”的第一年坚持了下来。

出发

2022相聚,初见腾格里沙漠

治沙接力从2014年持续到2022年。今年7月,由南航学生牵头,团队再次启程,集结了来自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的162名成员,分两批前往民勤县腾格里沙漠。

图片

民勤县位于甘肃东北部,西、北、东三面环沙,在巴东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半包围中。全县沙漠和盐碱滩地面积占比超过90%,绿洲面积仅有9%左右。

要想进入沙漠,队员们需先到达武威市区,然后乘坐大巴到达沙漠边缘,再换乘皮卡车前往博龙基地。因为当地气温过高,皮卡车还在半路上发生了故障。

炎炎烈日,长途跋涉。队员们终于顺利抵达基地,很快适应了当地日常生活,并为后续实践做好了准备。

图片1.png


创新

探索植树新法,存活率显著提升

由于沙漠具有日照时间长、水分蒸发迅速、水资源严重短缺、盐碱化严重等特点,很少有绿色植株能够存活下来,只有梭梭、毛条、花棒、沙棘等沙漠植物能勉强形成植被。这样的植被不仅能固定沙土、阻挡风沙,还可以作为沙漠特产,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

在实践开始的前几年,团队采用直接挖坑种种子、用盆端水浇水的方式进行种植。但最终种子多数被老鼠刨出,剩下的少部分“幸存者”也往往成活率堪忧。后来,团队曾尝试采用营养杯培育幼苗再移植、灌溉的方法,虽然将幼苗的成活率提升到了60%至70%,但种植方法过于繁琐,并不适宜在沙漠中大面积种植。

图片

为了提升植物存活率和种植效率,今年团队采用了全新的种植方法——直接栽种冷冻苗,保持一定种植间距,沿直线开辟种植点后直接用车拉水罐浇水。这样的种植方法既保证了浇水效率,又大大提升了梭梭苗的存活率。唯一面临的挑战就是团队需要在四至五天内完成大批量的种植,否则冷冻梭梭苗就会因高温而无法存活。

图片2.png

在种植过程中,团队遇到了来自 上海交通大学的“绿格”实践团队 ,在交流了种植方法后,双方决定合作采用两男生轮换“挖坑”加一女生“插苗”的小组合作模式,种植速度 从半天20捆提高到了半天70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完成了200捆、近20000株冷冻梭梭幼苗的种植,种植面积达14万平方米,极大地提升了种植效率,实现了与前八年种植面积总和相比翻番的突破。

图片

图片

当团队结束实践前,来到种植好的沙丘观察时,发现近半数的梭梭幼苗已经长出新芽,星星绿意点缀着茫茫大漠,扎根在沙漠中顽强生长。

图片

坚守

“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遥望4万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是当地防沙治沙人和“绿勤行”团队共同的坚守。

“沙漠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株苗、一棵树,而是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绿林意识。”团队队长唐钰洁说。“绿勤行”团队要做的,除实地治沙外,还有广泛宣传,将治沙环保意识传递给更多大众。

提起“绿勤行”团队,驻扎在腾格里沙漠的博龙沙产业公司梭梭基地负责人曾令龙露出了笑容,“希望你们在这里体验治沙,回去后大力宣传治沙,让全世界都看到沙漠化问题亟需解决。

图片

在沙漠里用玻璃瓶指引方向

除育苗成果外,绿勤行实践团队 将沙漠之行与艺术元素相结合 ,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画笔和电脑创作出了一幅幅精彩的作品,展现别样的沙漠实践生活。在这其中,有 绿勤行吉祥物,它像是梭梭树的化身,露出了笑容。团队还 通过撰写文案、剪辑视频、策划推送等多种方式,协助当地宣传防沙治沙文化,带动更多人 了解民勤、关注沙漠化问题 ,积极投身到防沙治沙工作中来。
图片

绿勤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1分钟前

图片
图片

绿勤行,武小威,民小勤

绿勤行:真是创意满满!!

图片3.png


受当地疫情影响,原定第二批出发的团队成员无法进入沙漠,团队延续前两年“直播带货”的传统,利用微信电商小程序,助力民勤特产蜜瓜销售。线上售货开启一周内,团队售出蜜瓜200多个,为农户取得了数千元的收入。

“绿勤行”团队的实践事迹还得到了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网、江苏共青团、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更好地传播治沙环保文化。

图片


图片

沙漠上的风终将抚平沙丘上一批批队员踩下的奋斗足迹,只留下一排排整齐绽放着的新绿梭梭幼苗。

图片

团队往年种植、已经长成的梭梭树

“以星火之力,助绿意燎燎!”

这是“绿勤行”团队的口号

更是每一个队员的初心

希望这些承载着

“绿勤行”治沙队员厚望的幼苗

将连结成最坚实的屏障

在肆虐的风沙中守卫着民勤

守卫着希望!


排版丨绿勤行团队

平台发布丨工作室 周化雨 李敬科

审核丨佘 明 代澔丛

出品丨航空学院团委学生会 航小宇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九年接力,近千名队员致力于在漫天黄沙中创造“绿色奇迹”,挖沙洞、排长队、种梭梭,治沙超过20万平方米在腾格里沙漠种下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