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抗洪、“豫宁”同心 ——地理学子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专访

2021-09-01 21:14:10 叶贝 王逸超 曹仙婷 沈彤

战疫抗洪、“豫宁”同心

——地理学子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专访

 7月末的一场暴雨,让河南省多个地市遭遇漫灌之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而在相隔千里的南京,新冠疫情又开始蔓延肆虐,完全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面对这样的汛情疫情,地理学子们纷纷迈出了脚步,投身到抗疫战洪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中。

 7月20日以来,禄口机场部分人员核酸检测出现阳性,南京市随即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南京大学学工处、研工部以及团委联合发布《力行担当,众志成城,护卫“宁”安——致南京大学全体党团员同学的倡议书》,引导南大青年在听党指挥、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组织化、社区化、本地化”的要求,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我院同学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投身到抗疫工作的各个环节,发扬了地海学院不怕艰苦、勇于奉献的精神,尽显青年担当。

王逸超 (自然地理专业2016级直博生):“我的初衷是一个党员的责任心。”

Q: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参与了抗疫志愿活动?参加抗疫志愿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王逸超:这个暑假,我在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参加基层党政跟岗实习,可以说去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本来也是责无旁贷的。疫情开始那会儿,我正好请假去河南出野外了,当时在一些媒体上看到南京疫情日趋严重,我觉得有必要回去支援,就跟我的导师(鹿化煜老师)表达了意愿并申请回宁。回来之后很不巧,当时南京市所有学生实习被迫暂停了。但是,我也看到,包括南京发布还有南京大学等公众号都发表了致共产党员的倡议书,倡导共产党员到基层社区去,所以我还是备受鼓舞,就主动联系了街道的负责人,希望能作为普通的志愿者、党员去基层支援他们。而且,因为我住在校外,所以也不涉及进出校园的问题。参加活动的初衷最根本的,还是出于一个党员的责任感。当时也没想太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往前冲;如果要说还有其他原因,那可能因为今年已经是我在南京读书的第九年了,马上第十年了,我对南京这座城市或多或少也有了些感情,就觉得南京这会儿“生病了”,有困难了,如果能尽我所能去帮一把,哪怕就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还是要去的。

Q:在决定参加抗疫志愿活动时,您的家人、师长是什么态度?

 王逸超:我的家人对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们知道我暑假在街道实习,所以早就猜到我会参加抗疫活动。而且我平时跟家里面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所以他们也没有特别担心,态度很支持,就是关照我一定也要注意个人防护。

 另外,我还是非常感谢导师鹿化煜老师对我的支持。由于我决定参加志愿活动时还在河南进行野外考察,当时我和鹿老师表达了我想要回宁支援的意愿后,他很支持我,并嘱托我要把咱们地理人在野外工作中形成的不畏艰险、不怕辛苦的优良传统带到基层工作和抗疫的一线中去。

Q:请简单介绍一下您在近期抗疫志愿活动中参与的工作内容。

 王逸超:我这次主要参与了核酸检测、信息排查和封控小区生活保障等工作。从第三轮核酸检测开始,我连续10天在沙洲街道新城小学核酸检测点配合街道同事完成场所布置、人员引导、以及志愿者和医务人员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每天早6点乘坐首班地铁,7点到达工作岗位。期间,我也穿上全套防护服,走上检测台,配合医务人员完成了60管样本(600人次)的核酸样本采集,在这个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工作的艰辛。此外,我也根据公安部门最新下发名单,针对来宁人员的基础信息、苏康码、重点区域经停史等信息,逐一电话排查。基层工作虽然琐碎繁重,但直接面对老百姓,获取第一手资料,是万丈高楼的根基,更需要基层工作者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提高业务水平,讲究方式方法,把事情做实做细,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受疫情影响,我们街道的万达华府东苑成为封控小区。我和街道人员一起上门为居民们送菜送大米,配合医务人员完成隔离人员核酸检测。志愿者们还成立了楼栋群,开展厨艺比拼等活动,不仅满足群众物质需要,也关注到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我觉得,基层工作和科研工作等也有相通之处,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同老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大家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度难关。

Q:在抗疫志愿活动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有遇到什么棘手的难题吗?是怎么解决的呢?

 王逸超:印象深刻的有这样几件事。首先是我第一天参加志愿活动的早上,回到实习街道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原本是很整洁的,但是现在全是折叠床、吃过的饭菜,我才知道原来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24小时住办公室不回家,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很辛苦。还有一天中午,在核酸检测点,外面群众突然来了很多,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而我们的志愿者人手有些不够。我看着他们中也有老人孩子,都在酷暑天气中排队,心中十分着急。我就和采样点的负责人申请,穿上防护服,走上检测台,配合医务人员完成了下午班次的采样任务。印象深刻的是防护服非常热、不透气,一个下午下来,里面的衣裤就全部湿透,我切身感受到了医务人员和信息采集志愿者的不容易。

 另外就是信息录入时为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要求居民不要直接把身份证放桌上扫描,有些群众表示不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耐心地做解释工作,还有一些没有智能机的老年人,面对他们要更加耐心沟通,一些小朋友采集时会哭闹,也需要我们及时安抚或表扬鼓励。印象很深的还有,就拿提醒大家拿好身份证这一点来说吧,一开始我们会给每一个居民做口头解释工作,但是这样效率比较低,有些居民还没等你讲,已经把身份证放在桌上了。后来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把注意事项一字一句地打印在纸上,但是仍然收效甚微。为什么呢?因为都是长难句,太复杂了,老百姓看起来有困难。所以后来我们就把注意事项简化成“身份证,拿手上,摘口罩,说啊啊”等这样的三字短语,效果明显好了很多。这让我有很深的体会,一个是做基层工作要讲人话,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另一方面,做一件事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总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的,这次疫情也是一样的,一开始确实有些措手不及,但后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总结提高,也就好起来了。

Q:经过这次抗疫志愿活动,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逸超:在这次抗疫志愿活动中,我们的付出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我也收获了“真正为大家办了点实事”的成就感、满足感,甚至是幸福感。基层工作非常琐碎但至关重要,完全理想化的预期可能不是很实际,实践中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联系理论和实际,很多事情要想在前面,要有一个预判,但是怎么把前期的准备做的更加细致、周到,这其实也是需要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所以,如果真的遇到这种突发的事件或者挑战的时候,也不要怕、不要慌,只要是保持一颗初心,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往前走,哪怕会遇到一些坎坷和风雨,继续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断反思、总结、和改进,相信以后会做的更好。

曹仙婷 (人文地理专业2020级硕士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Q: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参与了抗疫志愿活动?参加抗疫志愿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曹仙婷:前段时间恰逢郑州的汛情和南京疫情,我在热搜看到很多相关新闻,心里比较着急,作为一名党员,希望通过除了捐款以外的其他方式来为社会做些贡献。因此我到微博和微信等平台搜索了一下相关志愿,正好就看到了南京头条发布的抗疫志愿者招募的通知,联系了栖霞区的团委老师,但是前期栖霞区的志愿者比较充足,过了一两天才加入志愿者群、到战疫一线参加志愿活动。

Q:请简单介绍一下您在近期抗疫志愿活动中负责的工作内容。

曹仙婷:7月25日,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南邮校区),工作内容:引导进行核酸检测的居民,扫描采集码、录入信息、封管;7月29日,南大和园小区社会治理创新中心(南大和园内),工作内容:引导进行核酸检测的居民,检查苏康码、维持现场秩序。

Q:在决定参加抗疫志愿活动时,您的家人、师长是什么态度?

曹仙婷:在知道南京市在招募抗疫志愿者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把相关的通知转到朋友圈以及发到微博上,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抗疫志愿者招募的信息,没有过多考虑,也没有跟家人和师长商量过,只是把这个活动分享给了同学和朋友,大家都很支持,魏歌同学也很积极地参与到了相关的志愿活动中。在活动结束以后家人才知道我去做了抗疫志愿者,只是叮嘱我需要做好防护,家长的态度还是比较支持的。

Q:您在抗疫志愿活动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是怎么解决的呢?

曹仙婷:第一是部分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或不熟悉智能手机的使用,在第二次核酸检验的时候,需要扫描采集码,我们需要帮助老人们注册采集码,或通过他们的身份证来录入身份信息;进入核酸检测点位需要大家出示苏康码绿码,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帮助老人找到他们的苏康码,或者联系他们的家人获取苏康码截图;第二是现场秩序,在南大和园做志愿那次,因为居民很多,现场秩序混乱,大家都挤作一团,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志愿者发挥引导作用。我和其他的志愿者们会重复给大家强调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排队要间隔1m以上,提前打开苏康码,准备好身份证等,细心、耐心地引导居民,维持好现场秩序;第三是天气,在南邮小学做志愿那天下大雨,南大和园那天很闷热,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克服困难,坚持完成志愿工作。

Q:作为一名抗疫志愿者,要面对比平时更大的感染风险,在疫情面前您会不会也曾害怕过?是如何克服这种情绪的呢?

曹仙婷:其实我心里主要是焦急占了上风,并没有特别害怕。那段时间郑州洪灾、南京的“涝疫结合”不断在微博和朋友圈刷屏,我觉得自己需要为社会多做一些什么,而不是一直待在学校刷微博、干着急,就把其他事情抛在脑后了,做好自身防护参与志愿活动还是很安全的。

Q:经过这次抗疫志愿活动,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曹仙婷:心里的满足感。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又是一名党员,能够有机会为南京、为市民们、为抗疫工作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心里很满足,这种满足感的意义远大于一些物质奖励,让我感受到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除此之外,志愿者群里和核酸检测现场,积极参与抗疫工作的志愿者和医护工作人员们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志愿者们有普通市民、大学生、高校老师、基层社区干部、公务员等等,看到他们的不求回报、辛勤付出,我更加坚定了要为抗疫工作多做贡献的决心。

Q:您认为我们青年学子能够为抗击疫情做的是什么?有没有对同学们的寄语?

曹仙婷:第一,对于社会,有机会的话可以参与一些志愿活动,为抗击疫情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是对于自己,在封校期间,好好的待在学校,服从学校抗疫安排,不信谣、不传谣,做好自身防护。寄语:“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如果有更多的人为抗疫工作贡献出青春的力量,决胜疫情之日必将更快到来。

Q:经过对一线防疫工作的切身体会,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奋斗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们说?

曹仙婷:经过疫情一线的志愿工作,我对抗疫医护人员的辛苦与付出理解得更为深刻,闷热的天气下医护人员们必须全副武装,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完成一个点位的核酸检测工作,任务繁重。我想对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说:感谢你们为抗击疫情所做的牺牲与奉献!是你们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为我们筑起了阻隔疫情的高墙,医者仁心,你们辛苦了!

 7月下旬,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国多支救援力量请战出征、星夜驰援。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凝聚风雨同舟的中国力量,彰显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而洪涝刚缓,接踵而至的疫情又让河南人民难以安定,面对这样令人痛心的汛情疫情,地理学子仍然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夜以继日的坚守在保卫家乡的第一战线上。

沈彤 (人文地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就是想为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

Q: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参与了志愿活动?

沈彤:在微信上看到了街区在招志愿者,自己也希望在假期能够做点事情,所以就报名参加了。

Q:先后参与抗洪、抗疫志愿服务,在本该休息的暑期却更加辛苦,做出这个选择的初衷是什么呢?

沈彤:其实很简单,就是为家乡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家乡遇灾,而且是刚过暴雨又遇疫情,虽说算不上重点灾区,但也看到了社区在应对灾情时会出现人手不足、和群众沟通不畅的情况,觉得自己能够帮得上一些忙,所以就去了。

Q:请简单介绍一下您在志愿活动中负责的工作内容。

沈彤:抗洪志愿其实没有上到前线,负责排查城镇内涝的情况,主要是和群众沟通解决内涝问题,安抚群众情绪。防疫志愿负责入户调查以及卡点值班。

Q:在决定参加志愿活动时,您的家人是什么态度?

沈彤:家人是全力支持的,父母都是党员,在暴雨和疫情的时候做的工作比我要多,也要重要,他们很理解我的想法,也知道乡镇社区的情况,希望我能够出一份力的同时,也希望我自己能多一些和父老乡亲接触、和自然灾害后的恢复接触的经验。

Q:您在志愿活动中,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吗?

沈彤:其实也不算遇到困难,只是会觉得在天灾面前,除了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很多时候也需要合理有效的沟通,建起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相互理解才能够合力抗灾。

排查内涝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时候群众对乡镇政府会因为信息交流不畅有些误会,比如我们县有河,是防洪排洪的关键,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在河堤站岗,乡镇虽然也为内涝情况准备了沙袋等种种用具,但是因为人力不够无法运到每一家,有些居民就会觉得乡镇对他们不管不顾,这个时候就需要跟他们沟通情况,把乡镇的难处和解决方法和乡亲们沟通清楚,他们也会很理解。

Q:作为一名志愿者,要面对比平时更大的风险,在风险面前您会不会也曾害怕过?是如何克服这种情绪的呢?

沈彤:其实忙起来的时候不会想到害怕哈哈哈哈,再加上因为是女孩,社区没有安排去一线,所以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风险哈哈。

Q:经过这段时间的志愿活动,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沈彤:最大的收获其实是了解了社区基层工作的不易吧,如何和群众沟通,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Q:您认为我们青年学子能够为抗击疫情做的是什么?有没有对同学们的寄语?

沈彤:疫情再次来临,其实很重要的就是要让群众知道排查的重要性,同时帮助群众使用行程卡、健康码这类智能小程序,这些我们青年学子都可以尽心出力。除了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也可以做好群众和乡镇社区政府沟通的桥梁,互相理解,共抗疫情,才能事半功倍。

众志成城、风雨同舟

关键时刻显担当,危急时分见英雄

灾难面前

我们一面是凡人,一面是勇士

“不畏艰险、不怕辛苦”

在乱石嶙峋的野外我们辛苦钻研

面对风雨漫灌和疫情肆虐

地海师生亦从未退却

坚守,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

道一声辛苦

给披上铠甲冲向前线的志愿者们

也给每一个驻家驻校、坚守岗位的地理人

风雨来袭,你们是最坚实的臂膀

晨曦在前,黑夜终将被逾越!

1.jpg

地理学院志愿者群像

责任编辑:李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1年夏天,面对河南的汛情和南京的疫情,地理学子们纷纷迈出了脚步,投身到抗疫战洪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中。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