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灯光:致敬夜晚南昌航空大学的守护者们

2023-02-28 19:12:43 人民日报 shuqu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南昌航空大学吗?

夜色已浓,大部分人还在沉睡,大片的黑暗中,却始终有一些灯光未曾熄灭,或是为了学校的整洁干净,或是为了早晨一口热腾腾的早餐,或是在微弱的灯光下坚守岗位巡逻执勤……这些在黑夜里坚守的灯光,从不哗众取宠,也不惊天动地,虽一灯如豆,却始终在用满腔责任守卫着你我的黑夜。

1656150409350976.jpg

充满烟火气的食堂灯光

凌晨三点,后勤处潭洪继家的灯光在一片暗夜中亮得格外醒目,他熟练地穿好衣服,坐进车子,与前来汇合的食堂采购组同事一起,驱车赶往批发市场,为即将到来的早高峰准备食材。

那里是不同于校园的热闹,最新鲜的食材已经摆上了各个摊位,潭洪继和他的同事们穿梭在各个熟悉的摊点前,以熟练又毒辣的眼光,在各种菜品中迅速地挑拣着。他们的目标是新鲜、安全、健康,且实惠。

四点,各个食堂的灯光依次亮起,早餐组的丁金花已经准备就绪,与同事们“流水线”式熟练地开始熬制新一天的粥品。程兰兰看着热腾腾的豆浆来不及感叹它的香甜,便麻利地开始分装,套袋,并贴心地配上了吸管。另一边的案板上,面皮已经擀好,两万余人难调的众口,在一字摆开的各种馅料面前,也只有大快朵颐……

年过五旬的许家统又来了,作为一名老党员,疫情期间他曾主动承担起了餐饮科留校24小时值班工作的任务,50多天没回家。疫情之后,他却仍未松懈,如往常一般,来到食堂进货现场检查进货渠道、原材料质量,尤其是冻品是否符合防疫要求。接着他又奔赴各个餐厅,不定时飞检各食堂食品加工、餐具消毒、就餐环境等事宜,确保餐饮卫生安全。

此时,东方已现微光,亮了半宿的食堂灯光迎来了第一批寻香而来的学生,新一轮的忙碌又开始了。

24小时待命的维修灯光

还在睡梦中的罗细军,被一阵急切的电话铃吵醒,他揉了揉眼睛,习惯性地看了下手机——凌晨两点,20栋某学生宿舍冲水阀关不了水,不停流逝的水,让人无法入睡。

作为维修管理服务中心的维修人员,罗细军对这样的电话早已习以为常。他瞅了瞅窗外,正是电闪雷鸣,还伴随着瓢泼大雨,虽然这一天的天气着实差了些,却也好过往常三九天气的半夜从被窝里爬出来的痛苦。他眉头也未皱一下,就义无反顾地披上衣服,提起随时待命的维修包,打着手电,走进了校园的雨夜里。

深一脚浅一脚到达需要维修的宿舍时,罗细军的身上已经被淋得透湿,但学校维修管理服务“天将奇兵”般的响应速度,也让同学们吃惊却感动不已。罗细军拧了拧湿透的衣服,就一头扎进工作里,这样的敬业也感染着同学们,小小的宿舍里灯光通明,无人睡去,大家一边帮忙递些热水,一边给罗细军打打下手。

待问题解决时,也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同学们不停地说着谢谢。罗细军擦了控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的东西,却也只会憨厚地笑笑:“没关系,有事随时打电话,24小时为同学服务就是我的职责!”

照亮整洁校园的路灯光

凌晨五点,“唰唰唰”的扫地声,在寂静的校园显得格外清晰。尚且亮着路灯的巷道上,身着工作服的54岁的巫结友,将前一天被雨水打落的树叶细心地归拢起来,装进了旁边的垃圾车里。在他身后,天渐渐地亮起来,路面一如往昔地干净。

日复一日在黑夜里的校园清洁工作,仅仅只是物业人员小小的、最为简单的工作片段。春末夏初,南昌再一次进入雨季,这又给学校物业的工作再来了新的挑战。

“南昌市今天晚上将有大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请各中心做好应急工作”“现在在下暴雨,物业中心和能源中心要做好暴雨后的排查和排涝工作”。

此时是晚间九点多钟,后勤处工作群里处领导正在根据天气变化第一时间布置工作。次日凌晨,因降雨量很大,上海路校区内积水严重。乔国兴、徐标、吴建光三位主任二话不说,带领后勤同事们冒雨在上海路校区内开展排查和排涝工作。他们在积水路段树立安全提示牌,为了节省时间用手清理排水井和排水口的树枝落叶等杂物,保证排水畅通,为了保障居民的进出安全,用手垒砖临时铺设应急道路。

从当天夜里,一直工作到次日下午两点多,每个人身上湿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也没人记得吃饭。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掉队,正是大家的不懈努力,使得积水在最短时间内排退,保障了教职员工的正常出行。

110值班室守护的灯光

深夜、凌晨、黎明,你我睡梦安然之时,校园内仍有忙碌的身影,用心守护着校园平安。办公室灯火通明是保卫处的常态,值班人员彻夜坚守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凌晨3点,校园110指挥中心还在调度新的一天校园防控工作。“东南门收到、东门收到、北门收到、巡逻队收到……”对讲机里传来了各岗位反馈的信息。又是一个不眠夜。一直以来,“校园110”24小时在线接警、24小时巡防处突、24小时调度布控……无论急事难事,或者突发险情,有困难找“校园110”已成为师生们的习惯。

一日夜间,“110指挥中心”警铃大作,某实验室烟感异常。“110电话通知物业值班室开门,巡逻队前往现场。”消防科长刘强做出工作布置的同时,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带领同志们成功预防了一起火灾事故。经查,该实验室通风设备失修,设备升温导致气体异常触发报警,如不及时处置会导致火灾。正是他们24小时的在线值守,成功预防和处置数起火灾事故。

“第一时间扛起责任、冲上一线,是保卫处全体干部职工的职责所在,其实我的工作很普通。”刘强如是说。但正是因为如刘强一般的全体保卫人员,像一颗颗钢钉,钉紧在一个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用点滴努力汇聚起守护平安校园的磅礴力量,让校园的深夜、凌晨、黎明,都充满着关怀与温暖。

温暖人心的“车灯”光

深夜的校园万籁俱寂,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学习,同学们在宿舍渐渐放松下来。随后,宿舍的灯光一盏盏地熄灭,大家开始进入梦乡。而此时,结束了查寝工作的辅导员们则又匆匆返回办公室,继续未完的工作。

深夜零点,结束了一天的数据上报与排查,确认所有学生都在宿舍后,土木建筑学院辅导员喻宁关灯准备休息。可是,没过一会儿,手机屏幕亮起,平日里柔和的铃声在寂静的深夜却显得格外急促。来不及多想,喻老师急忙按下了接听键,传来的是学生略微有些慌张的声音,原来他的室友突然呕吐不止,腹痛难忍,看情况得紧急送医。

“怎么办?”疑问一下子涌上脑海,喻宁清楚地记得学校相关要求——疫情期间学校封闭管理,学生就医需要办理转诊程序,并且“点对点”送医。何谓点对点?就是必须辅导员全程陪同!“马上送医院,不能耽搁”,很快,疑问打消,进而就是有条不紊地开展起系列工作来:在电话中安抚学生,请他务必照顾好生病的同学,随后喻老师一边落实转诊手续,一边联系起学院党委副书记肖怡。

很快,二人汇合出门,发动汽车,开往就诊学生的宿舍楼栋。此时的校园,亮着的灯光已是极少,于是,这盏照耀前路的汽车车灯,显得格外明亮、格外温暖。轻轻敲开宿舍门,接上生病的学生,再次启动,出发,在同学的协助下顺利将他送到了附近医院就诊。焦急等待检查结果的同时,两人还不忘了解学生近期吃过什么食物、饮食饮水方面有无异常。聊着,聊着,生病的同学忽然说:“老师,刚才在宿舍我是真的有点害怕的。但下楼看到你们亮在楼前的车灯,我的心一下就安静下来了。有老师们在,是不用害怕的!”听完这句话,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顿时不那么紧张了。

几个小时的等待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并无大碍。而五瓶药水输入后,学生状况亦已好转,二人长长舒了一口气。将学生送回宿舍时,天已微亮。稍事休息后,太阳升起,二人又重新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

实验楼里彻夜不眠的灯光

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在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这栋大楼里,勤勉的文化底蕴就此沉淀,不竭的创新发展动力亦在此输出。每一年这里都有新变化,但不变的是凌晨实验大楼永远灯火通明。

肖潇,作为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者之一,在114实验室里,用一个个凌晨的坚守,赢得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和行业关注度。“中国重稀土之乡”龙南矿山区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肖潇关注,受浸矿化学药剂持续释放影响,矿山区域土壤中氨氮的含量极高,污染缓慢析出进入地表水,严重影响环境。每次实验肖潇都要从龙南拉回百桶稀土尾水,并将近十吨的尾水分装至小瓶中进行实验,一次、两次......各种传统微生物治理方式他都尝试了一遍,直至转变思路,大胆采用藻类光合作用净化尾水,从初见成效,直至成功将氨氮的含量降到排放标准以下。千方百计的努力、焚膏继晷的坚守,成效明显:受江西挺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自絮凝微藻处理氨氮技术在赣州市龙南市黄沙镇稀土尾水项目点进行小试,日处理50L稀土尾矿废水,连续稳定运行140天左右均达标排放,处理成本仅为企业已有渗滤池生物技术的40%。该技术得到挺进环保公司技术人员以及行业的高度认可,目前已完成中试反应器的设计与加工。

114实验室里为藻类提供的光源彻夜点亮,一个个科学奥秘仍等着去探索,一个个研究设想还等着去证实。这样的凌晨,校园已陷入沉睡,却是属于肖潇自我沉淀的独特时光。“如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是他对科学真理不懈追求的动力,这份动力牵引着他夜以继日,乐于亦善于与实验室灯光为伴。

这一帧帧画面,是实验楼里科研人与时间赛跑的日常缩影。从这些灯火中,我们望见他们解决问题的喜悦和突破难题的成就感。灯光并不耀眼,但足以照亮他们怀揣梦想奔赴未来之路。


责任编辑:肖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深夜灯光:致敬夜晚南昌航空大学的守护者们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