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师】王宬葓:教学、科研、创作的逐梦三重奏

2021-01-19 11:45:18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大学生艺术节的舞台之上,李白《将进酒》的诗句在我校王小明教授与“梦之声”合唱团的完美演绎下响彻全场、荡涤心灵,获得了在场听众与评委的高度评价,最终荣获了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二等奖、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的好成绩。而为李白诗歌插上音乐翅膀的幕后作者,正是我校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的教师王宬葓。   

王宬葓(左一)在四川省第九届巴蜀文艺奖颁奖现场

王宬葓,四川省第九届巴蜀文艺奖获得者,首届四川艺术基金青年作曲家项目获得者,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为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教师。系中国音乐分析学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入选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羌学研究中心、李白研究中心课题负责人。   

王宬葓的创作涵盖室内乐、民族器乐、合唱曲、交响音乐等体裁。曾与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电子科技大学交响乐团、天籁乐团、“梦之声”合唱团合作。作品在教育部、中国合唱协会、四川文联、省音协等单位主办的比赛、展演中获奖。虽然王宬葓在音乐创作上有一定积累,但他并没有以此作为工作重心。他认为,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搞好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协调好科研与创作的关系,使三者互促互进。   

教学·坚守质量与课堂效果

2012年9月,在充满蝉鸣的夏天,王宬葓带着心中的炽热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毕业,进入了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任教。   

王宬葓第一学年所担任的课程并非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是接下了一位出国做访问学者老师的所有课程。对不是自己最擅长领域的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王宬葓也有一些忐忑。“开头总是艰难的,但只要认真对待,工作也能顺利进行”。向资深教授请教,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认真备课,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一年很快就过去了。而这些积累、思考、探索使王宬葓的教学之路越走越顺。   

坚守教学质量,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是王宬葓的从教追求。在课堂上,以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将复杂的知识轻松掌握,是王宬葓的课堂教学理念。“优秀的课堂除了老师呈现的教学逻辑清晰、知识讲述透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及良好的互动关系。”王宬葓坦言,要做好这一点并不容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教学设计、怎样提问引导,都需要不断思考并总结。   

王宬葓(前排右四)与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2017级4班课程结业留影

王宬葓对课堂质量的执著得到了教学督导、同行、同学们的认可。时任教学督导的古全林教授听了不少他的课,“王宬葓老师的课上的很好。”古全林老师认为,王老师课上的好,一个原因是他自身的专业功底很好,另一个原因是他的教师素质很好,他上课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当讲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他很有耐心,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我感觉学生都很喜欢上他的课,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好。”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罗凌教授也十分认可王宬葓的教学,“王老师的课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语言质朴而风趣。同时,他能用最通俗的语言诠释艰深的专业理论,听他的课轻松、有收获感。”   

音乐学专业17.4班的白丹同学说道:“王老师的课要求严格,规矩多,但他的教学方式很有趣。《和声理论与键盘实践》是一门相对枯燥的理论课,很容易跟不上,他会选择适宜的切入点和方法让你积极参与,并且还时不时说些与教学相关的逸闻趣事来消除你打瞌睡的念头。”   

王宬葓(前排右一)2018年获得优秀教师荣誉后与学校领导及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教师合影

光影似箭,近八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使王宬葓教学经验日渐丰富,教学手段逐步多元。成长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2014年学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赛课二等奖、学校2017-2018年度优秀教师、2019年首届“教学新秀”、2019年“最美绵师新青年”、2019-2020年度优秀教师等荣誉。对于教学,他有着这样的认识:“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也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坚守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讲授知识、传递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是老师最重要的工作。”   

科研·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科学研究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王宬葓看来,静心思考、努力钻研是自我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科研成果可以指导实践,可以成为创作的基础,也可以成为课程教学的素材。   

王宬葓在四川音乐学院读研的专业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进入绵阳师范学院任教以后,他积极向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资深教师请教,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结合绵阳的地方文化、民间音乐、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等方向展开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艺术基金等单位发布的省级课题6项。   

王宬葓在绵阳师范学院教育大会上发言

“我的课题研究有一个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几乎所有课题的结题成果都包含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内容。”王宬葓说。   

对王宬葓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发现确实如此。比如他主持的2015年羌学研究中心的结题成果就以论文《歌越羌山 声闻九原——当代羌族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与研究价值》与创作成果合唱音诗《云上羌声》形成支撑,2016年西南音乐研究中心的结题成果就以论文《简繁有致 浓淡相宜——<羌族锅庄舞曲>合唱写作研究》与创作成果合唱组曲《西羌礼赞》形成支撑,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的结题成果就以论文《川剧高腔音乐中的模仿复调研究》《川剧弹戏[一字]板式研究》与创作成果钢琴曲集《蜀戏拾零》形成支持,等等。   

王宬葓在首都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

在王宬葓的研究成果中,川剧音乐占比较大。公开发表的论文有《川剧高腔音乐中的对比复调探究》《川剧高腔音乐中的模仿复调研究》《川剧弹戏[一字]板式研究》;完成的音乐创作有钢琴套曲《蜀戏拾零》、奏鸣曲《高腔》《乱弹》、民族室内乐《蜀调·拷红》《蜀调·万年欢》等作品。在谈及为何钟情于川剧音乐研究时,他说道:“作为四川人,我对川剧有一种情节。我喜欢川剧,川剧五腔共和,融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于一体,其表演与音乐都具有相当的魅力。”“我在成都上学时经常去悦来茶馆、锦江剧场看戏,感受戏曲现场氛围。”“我的本科的毕业论文也是写得川剧。遗憾的是,四川多数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对川剧都了解得太少。但他们都关注自己的专业,所以,我通过创作来缩短未来音乐教师与传统戏曲音乐的距离。”王宬葓老师先后以《地方传统音乐(川剧)在钢琴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和《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川剧元素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教学与表演研究》为题申请了学校和四川省教育厅的课题,以川剧音乐为素材展开创作和教学实践,探索川剧音乐与专业音乐教育课程的结合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王宬葓透露,原计划在今年6月推出的课题实践成果的音乐会,受疫情影响将在年底上演。   

创作·传承为基彰显音乐魅力

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王宬葓是极为热忱的。“创新是音乐的灵魂,但这种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一定要根植于自己的文化当中,从当中汲取养料来滋养自己的创作,写出具有民族属性、引人入胜的音乐。”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他长久奉行的行动箴言。   

“近年来我的创作取材主要来自民歌、戏曲、古曲、诗词四个方面,并在这四个方面都有所积累。比如以羌族民歌为素材完成的合唱音诗《云上羌声》(2013)和管弦乐套曲《西羌回响》(2018-2020),以川剧素材完成的钢琴套曲《蜀戏拾零》(2017-2018)、奏鸣曲《高腔》(2018)《乱弹》(2019),以古曲为素材完成的交响音诗《梅赋》(2016),以及以诗词为对象完成的交响合唱《将进酒》(2016)、清唱剧《李白》(2020)等。”   

埙与管弦乐队音诗《梅赋》演出现场

作曲:王宬葓/指挥:胡星宇/埙:张莉/协奏: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将进酒》是王宬葓近几年展演率较高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是为庆祝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30周年而作,完成于2016年。作品在庆典音乐会首演之后,即收到了业内专家、爱好者的好评。2017年8月,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在自贡开幕,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王小明教授携绵阳师范学院的烫金名片“梦之声”合唱团以《将进酒》亮相盐城,即斩获了合唱专业组一等奖,并被四川省教育厅推荐至教育部参加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于次年在上海的展演中获全国二等奖。指挥王小明、作曲王宬葓、钢琴伴奏王晶三位老师均获指导教师奖,绵阳师范学院获高等学校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将进酒》大学生艺术节展演现场

指挥:王小明/伴奏:王晶/合唱:梦之声合唱团

对于为什么选用《将进酒》作为创作对象,王宬葓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们的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李白是绵阳人,是唐诗的领军人物。选择李白名篇《将进酒》作为对象展开音乐创作,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探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对文化传承具有积极作用。”   

2019年12月30日,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九届巴蜀文艺奖颁奖大会在成都新华宾馆举行。《将进酒》经过前期的层层评选与公示,最终成功入围并获四川省第九届巴蜀文艺奖音乐类奖项。在颁奖大会现场,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李兵代表组委会给与作品高度评价并宣读了颁奖词:   

“该作品以文学性与音乐性的水乳交融,实现了名篇名作的现代演绎,情感饱满、起伏跌宕、豪情逸性,有较好的艺术感染力。整部作品格调高雅、激情澎湃,富有演唱效果。”   

第九届巴蜀文艺奖现场,《将进酒》颁奖词

荣誉、奖励的加持助推了王宬葓在创作上前进的步伐。《将进酒》获奖之后,王宬葓随即投入到了以李白诗歌为蓝本的大型清唱剧《李白》的音乐创作之中。“结合我院的艺术实践基础创作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是我进校工作之初设定的创作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思考,我已经成竹在胸,是时候将内心的情感体验转化为谱面文本并进行艺术实践了。”2020年3月,在全国新冠肺炎最严重的时期,王宬葓完成了清唱剧《李白》的全部音乐创作。后经过申报和评审,该项目受到沙汀文学艺术基金的立项资助,并被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列为2020年度重点研究项目。   

目前,王小明教授已经带领梦之声合唱团开始了清唱剧《李白》的排练与学习,将在疫情全面解除时,择机推出这部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原创的大型音乐作品。   

在采访的最后,王宬葓回答了关于教学、科研、创作三者关系问题提问。他说道:“教学、科研、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认为教书育人是职业根本,科学研究是职业支撑,音乐创作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这三者都与我的专业密切相关,我将携三者同行,走一条教学、科研、创作相互促进的成长之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正是我校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的教师王宬葓。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罗凌教授也十分认可王宬葓的教学。以川剧音乐为素材展开创作和教学实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