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王艳红——从南到北,做护理学子的摆渡人

2021-09-08 17:32:22

从最初想“学习一门安身立命的技术,方便照顾家人”结缘护理,到成为国内培养的首批护理学博士之一,护理学院副院长王艳红越来越理解护理这个以“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为己任的学科。

06-09_120700-66.png

“全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护理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我也坚信护理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会特别美好、特别光明!”笑容温婉、眼神坚定、穿着利落的王艳红快言快语,提起自己的专业,她充满着自豪与信心。

一场“互相成就”的缘分

王艳红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1993年在甘肃医学院(原平凉卫校)学习护理。1996年中专毕业后,王艳红在甘肃平凉解放军陆军医院工作,开启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任职期间她潜心学习,参加全国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于1999年获得大专学历。  

2003年,得知四川华西护理学院招研究生,她兴致勃勃再次报名。“就是伺候人的,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一开始王艳红就被周围的同事等人泼冷水。性格倔强的王艳红不认输地反驳:“护士并不是医生的助手和病人的‘服务员’,我们可以通过更专业的技能获得更多的主动权。”豪言壮语的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努力,王艳红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四川华西护理学院的护理学硕士。求学路上的王艳红一步一个脚印,2007年,王艳红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她又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交流学习,2010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了厦门医学院任教。不管是职业的选择还是工作地点的变迁,其中屡次避不开的话题就是她的家庭,远在甘肃年迈的父母让王艳红颇为挂念。

就在王艳红踟蹰之际,恰逢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成立。学院成立之始,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窘境,学院院长韩琳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的硕士同学、博士师妹—王艳红,并向她发起了邀请,王艳红欣然接下了这支橄榄枝。2016年10月,王艳红开始了在兰州大学护理学院的执教生涯,先后担任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护理人文、护理临床教研室主任,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如今回首这段机缘时,王艳红笑着称之为“互相成就”:“父母给了我照顾他们的机会,是成就;而兰大给了我更好的平台、更多的机会,这更是一种成就。”无论是出于对家庭的考虑,还是事业的发展,王艳红都认为甘肃是更好的归宿。

在痛苦中获得成长

“当你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要仅仅沉浸在痛苦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更应该意识到痛苦时刻正是自己成长,精进的关键点。”提及在约翰∙霍普金斯的求学过程,王艳红意味深长地感叹道。

读博期间,王艳红最初的课题开展十分不顺利,在美国访学过程中每每与同行交流起来,都意识到课题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屡屡受挫后,王艳红终于决定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更换课题。而更换课题后,距离开题的时间只剩仅仅两周。

“当时我特别焦虑,我的同学们已经为他们的课题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而我只有两周时间准备。”王艳红当时的慌乱不言而喻,在痛苦与焦虑之中她积极寻求支持,庆幸的是她获得了来自霍普金斯大学的老师从文献检索到统计学等方面非常专业的帮助。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王艳红学会了如何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献,如何从海量的文献和信息中快速提取最关键、最有用的信息,在“摸爬滚打”下,王艳红终于顺利完成在美国的开题。

在霍普金斯学到的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也是王艳红着重培养学生的一项能力。“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遍遍地给18级小慧同学改学位论文,前后大概二三十遍。”直到今天回忆起这件事,王艳红的语气之中依旧充满艰难与辛酸。

小慧同学选择的课题较为新颖,研究方向是女性“绝经与衰弱的关系”,国内参考文献非常少,所以在前期综述撰写方面遇到了较多困难。一时间没有抓手,心急如焚。这相似的一幕让王艳红想到了她在霍普金斯求学时的经历,她决心帮助小慧攻克难关。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看到与之相关的文献,王艳红都会第一时间转发给她,并且检索大量的海外文献,指导她如何带着关键词快速阅读英文文献,如何准确提取有用资料。

小慧每每找王艳红修改论文时,从办公室出来都是眼泪汪汪,心里觉得辛苦又舍不得放弃。王艳红心疼小慧,却时常鼓励她:“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这样,充满挫折,但唯有经历这些,你才能获得最终的成长与进步。”他们师生一边互相打气,一边继续跟这篇文章“死磕”。“我们就这么坚持下去了,最后这篇论文也被推荐评优。”王艳红笑盈盈道。

理论+实践

王艳红在本科生教学工作中主要承担着《成人护理学》中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和《母婴护理》课程的授课任务。在研究生教学工作中主要承担《护理理论》教学工作。不管是理论学习,还是临床实践,她一贯严格要求学生。

“我一直强调一个好的护士或者医生,一定是有预见性的。而预见性从哪里来?就从扎实的基础知识中来。”王艳红在这方面颇深的感受来源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读博期间导师的言传身教。“协和的专家医学基础知识扎实到什么程度?比如在妇科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性激素。常用性激素的化学结构、药物作用、作用靶器官、产生效果等,这些专家们都如数家珍,我特别佩服!”王艳红至今回忆起自己的协和导师依然崇拜不已,也正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让王艳红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学们看一下‘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大家能挑出哪些关键信息?”王艳红通常会在每节课前准备一个疾病案例给学生展示。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王艳红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策略。先展示病例,根据这些信息学生们需要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病程、术后的切口感染护理状况,通过一个病例去分析,融入课程中同学们需要掌握学习的知识点,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在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护理知识。

王艳红非常重视对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精神”最根本的环节是“一定不能脱离实践”。在从事科研工作之前,王艳红曾有过三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在教学工作中切身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

她要求学生必须下临床,去从实践中寻找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因为专业硕士人才定位就是要服务临床,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虽然要学习科研的方法和思路,但是如果没有实践作为支撑,那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水上浮萍。”王艳红说。

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及职业成就感,学院每年会邀请护理学领域内的知名专家讲述她们自己护理生涯的成长历程。让王艳红印象深刻的是由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原院长姜小鹰教授所作的《我的南丁格尔之路》的讲座,她回忆道:“姜教授的讲座为同学们点亮了从事护理工作的希望之光,让同学们对护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非常有利于她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严厉VS暖心

“我要求很严格的哦!”这是王艳红在研究生导师双选会上初见辛煜娴同学时,说的第一句话。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辛煜娴对王老师的“严格”深有体会:“每当我们有想偷懒或者寻找捷径的想法时,王老师都会告诫我们,所有的数据和实验必须严谨,要遵守学术道德,坚守科研底线,绝不触碰科研‘红线’。”

提起王艳红,学生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严厉”,王艳红自己则更愿意将其称之为“严谨”。疫情期间研究生组内部分同学需要重新开题,为了省事有个别学生倾向于选择更简单的选题。但王艳红总会一遍遍驳回这类选题:“做研究的目的是解决临床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你一定要明白研究的意义是为了什么?”

王艳红对科研的严谨态度也对辛煜娴产生了潜移默化地影响:“现在有师弟师妹来咨询我们课题的问题时,我们第一句话也成了‘你这个课题或者文章的意义是什么?’”辛煜娴开心地说。

王艳红既是学生们心中严厉的良师,也是生活中温暖贴心的益友。每当同学因为学业上的困难产生沮丧、失望时,王艳红会主动找同学谈心,告诉他们任何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科研之路也是如此。王艳红也会“八卦”地关心研究生的恋情问题,“因为恋情和学业是直接相关的,有些同学恋爱状态好的时候,学业状态就很好。可能感情中受挫时,学业状态也会受阻,这就需要跟他们谈心,告诉他们要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和理解,重心还是要放在学业上”

在王艳红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三年间她的学生们发表了20余篇文章,均被SCI、中文核心期刊收录,此外还获得了出国参与一些国际会议、放眼世界的宝贵交流机会。在王艳红担任本科护理17级1班班主任期间,班级中60%的同学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每所大学都会给同学们的人生中镌刻上独特的烙印,我希望同学们毕业的那一天能够怀揣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将所学习到的先进护理理念、知识应用于临床,哪怕只是一点星星之火,可一旦遇到合适契机,便形成燎原之势。”王艳红坚信,这一批批严谨求实、多元包容的护理学生将发光发热,如萤火般汇成人间星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王艳红——从南到北,做护理学子的摆渡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