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关注劳动力市场的五个结构性矛盾

2021-07-09 23:38:47 学习强国 陈昌盛

一、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但总体求职活跃度明显偏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生产经营问卷调查显示,5月份企业用工需求前瞻指数为68.7,持续处于扩张区间且呈现逐月上升态势,较去年同期高20.4个百分点,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12月高8.3个点(见图1)。与此同时,企业招聘大数据显示,5月份企业招聘职位数量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企业用工需求持续旺盛态势与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持续下降基本一致。但是,就业群体的总体求职活跃度明显偏低。企业招聘大数据显示,5月份求职人数较2019年同期减少11.0%(见图2)。由于求职人数降幅较大,企业招工难度上升,5月份求人倍率指数较2019年同期提高10.7%。

说明:该指数的临界值为50,高于50意味着企业用工需求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意味着企业用工需求处于收缩状态。图1 企业用工需求持续旺盛

图2 企业招聘职位数与求职人数指数变动情况

二、年轻群体失业率高且求职意愿低

从年龄结构看,年轻群体失业率持续偏高且近期有上升迹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5—59岁人群调查失业率始终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5个百分点左右,其走势基本一致,但16—24岁人群调查失业率持续偏高,较25—59岁人群调查失业率高出一倍多。今年以来,16—24岁人群调查失业率持续上升,已从去年12月的阶段低点12.3%逐月攀升至5月份的13.8%,与25—59岁人群调查失业率的差距已从7.6个百分点扩大到9.4个百分点(见图3)。

图3 年轻群体失业率持续偏高且近期有上升迹象

大龄群体求职人数增长较快。求职人数中25—34岁占比最高为54.3%,35—44岁、45—55岁、56岁及以上分别占比19.1%、4.6%、0.4%。今年5月,35—44岁、45—55岁、56岁及以上求职人数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5%、8.0%、22.2%,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6.9%、47.9%、116.8%,求职人数指数呈现年龄越大指数增长越快的特点。

年轻群体求职意愿下降。16—24岁和25—34岁求职人数分别较2019年同期减少17.3%和18.1%,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大幅减少(见图4)。年轻群体失业率走高的情况下,求职人数却在下降,反映出年轻群体求职意向下降。

图4 分年龄求职人数指数

三、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而低学历人员就业难

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重点领域专业人才需求大幅增长,相关人才供需缺口持续增大。湖南省人力资源市场数据显示,一季度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高级技工求人倍率分别高达3.35、2.94和2.57。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数据显示,市场上具备高级技师及以上等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求人倍率远高于平均水平,且已连续7个月环比上升。

同时,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快速成长,导致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自身调整适应较慢,尤其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水平不高的劳动者就业难度加大。企业招聘大数据显示,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人群就业难度最大,且波动也最大。今年5月高中、硕士、博士求职人数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8.4%、4.7%、2.7%,而中专/中技、大专、本科求职人数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12.7%、17.3%、9.2%(见图5)。

图5 分学历求职人数指数

四、区域层面的劳动力供需错配矛盾更加突出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灵活就业人群明显扩大,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半径明显减小,劳动力供需错配矛盾在区域层面更加突出,新兴城市不断涌现,热点城市招工难度进一步加大。从重点监测的55个城市招聘情况看,与2019年5月相比,今年5月重庆、山东临沂、广东佛山、江苏扬州、浙江嘉兴、云南昆明、福建泉州等城市企业招聘职位数均有10%以上的同比增速,这些城市用工需求较高,可能成长为吸引人才的新兴城市。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东广州、广东深圳招聘职位数增速相对偏低,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7.2%、12.9%、16.2%、3.0%,一些热点二线城市也存在类似情况。但是,用工难度最突出的依然是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深圳、江苏苏州等热点城市。除其中一些城市用工需求增长外,更多是由于求职人数降幅较大,导致人才供给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五、招聘求职均向大企业集中的态势进一步强化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不同规模企业就业需求分化,小微企业招聘职位数增速明显低于大中企业,招聘需求向大型企业集中,而且这一分化差异正在逐步扩大(见图6)。规模100—499人、20—99人和20人以下的企业招聘需求虽然好于2020年同期,但是仍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水平。与此同时,求职人数也向大企业集中,小企业求职人数指数呈下行态势。相比之下,招聘求职均向大企业集中的态势进一步强化。

图6 分规模企业招聘职位数量指数

综合看,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场运行平稳,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劳动力市场新出现的结构性矛盾需引起关注。下一步,就业政策仍需着重解决结构性问题。建议:

一是加快落实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将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期限延长到今年底的工作部署,保持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岗、重点群体就业的政策支持。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促进市场化就业,加大对“双创”的政策支持,推动支持灵活就业的相关措施落地,抓紧清理和取消不符合上位法或不合理的收费罚款规定,为灵活就业创造好的环境。

二是推动旅游尤其是跨省旅游加快复苏,带动相关服务业就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人口流动限制,鼓励各地营造安全可靠的出行环境,推动旅游行业进一步恢复,特别是中远距离和跨省的出行旅游,拓展出行半径和出行时间,带动交通、住宿、景区、餐饮等行业加快复苏,恢复这些行业对低学历和大龄群体的就业吸纳能力。

三是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务协作机制。通过国家层面搭建和打通省际劳务协作渠道,确保各地及时精准掌握其他地区企业用工、本地区劳动力流向等信息,及时调配劳动力资源,精准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四是优化教育培养体系,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引导求职者树立正确就业观。加大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年轻群体的就业能力和对未来产业升级适应性。引导年轻群体正确就业观,增强年轻群体就业意愿,降低年轻群体失业率。

五是提早谋划大龄农民工等群体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农民工年龄大龄化,其就业难度明显增加,收入水平随之下降,而且大多未参加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保水平总体偏低,需提早谋划这些群体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养老问题,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果。

责任编辑:陈泳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通过国家层面搭建和打通省际劳务协作渠道,确保各地及时精准掌握其他地区企业用工、本地区劳动力流向等信息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