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方针,在组织生活中嵌入业务发展内核,打造党建与业务“双擎驱动”工作格局,推动党建工作出亮点、出特色、出典型,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与组织保障。
一、以组织引领精准起笔,以“党建红”为本色,凝聚黄河战略强大合力
学院党委聚焦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党建为统领,创新组织形式,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攻坚克难破难题、服务大局促发展,全面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探索创新支部设置。成立服务黄三角高质量发展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于君宝教授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山东省杰青、首届“黄河三角洲学者特聘专家”。支部聚焦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根据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工作需要、研究方向设置5个党小组,以有组织科研提升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与服务科研攻关实效。二是发挥党建联建合力。与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党建联建示范基地,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育、服务联动、活动联手”等方式探索联建共建有效路径,该项工作受到东营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副市长梁润生等人参与揭牌仪式,东营电视台持续跟进报道相关工作;三是彰显先锋岗旗帜作用。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创建“端稳中国粮,盐碱地大有可为——鲁东大学黄河三角洲党支部党员先锋岗”,通过巩固粮食安全、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突出高质量发展特色,谱写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近年来,学院党委“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教工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6位女博士组成的“黄河三角洲盐土生态高效利用巾帼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在中国青年报、山东卫视《齐鲁先锋》栏目宣传报道。“中国教育报”“中宣部党建网”“人民论坛”“齐鲁晚报”“灯塔-党建在线”等媒体报道了学院党建工作经验。
二、以科研团队精准运笔,以“奋斗蓝”为主色,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紧扣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科学问题,以有组织科研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是培育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高层次人才“引育用”、骨干教师“传帮带”、青年英才“放管服”工作机制为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更好地凝聚、吸收和培养创新型青年人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科技创新能力与学院综合实力。2022年以来,共获批2个青年泰山学者团队、3个省级青创团队,山东省海外科技人才(第十批)1人,获批山东-以色列科技合作项目1项;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获山东省第十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二等奖1项、第六届山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二是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团队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培养和集聚高层次人才智库作用,凝聚科研和育人合力,着力促进成果转化、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学院现有山东高校青创团队11支,建有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山东省海洋牧场监测工作站、鲁东大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东营基地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9个。
三、以五育融合精准行笔,以“育人白”为底色,构建高效育人体系
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着力发挥“党的领导”这一办学治校最大优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加强“三全育人”体系建设,通过思想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双创育人、科研育人的“五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落实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理念,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主动带领学生对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及社会需求。2023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到40%,硕士毕业生12人考上博士研究生,升学率达到29%。二是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开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实践,组织学生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开展实践调研。在实践中感悟家国情怀、涵育实践精神、提升专业素养、彰显育人成效、凸显学院优势特色。2022年以来,学院思政育人品牌获评全国 工作精品项目、“全国 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辅导员专项。
四、以成果转化精准落笔,以“科技绿”为成色,加强服务社会能力
注重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人才、团队、平台、项目、成果”五位一体的科学研究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凝聚校地校企融合发展的磅礴力量,形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为烟台市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篇;“黄河三角洲资源环境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入选省高校服务黄河战略一类项目,“逐级修复”退化滨海湿地修复技术解决了黄三角湿地修复关键问题,相关建议已被全国政协采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