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党员有力】支部开展“喜迎二十大”主题社会实践

2022-10-06 10:52:22 夏志平


非遗文化进校园,中华文脉永流传。8月5日,景荣春学生党支部党员代表在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校内一站式学生社区围绕“非遗文化学习”、“实践交流”、“社区互动”三个部分开展“喜迎二十大、非遗进校园、经典永传承”活动。

普及非遗知识 传承民族文化

支部成员前往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非遗项目。非遗物质传承人周宝康带领1号组团学生社区党员们进行非遗物质文化的学习并与学生党员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交流。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解了苏绣、缂丝、南京云锦、宜兴紫砂茶壶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件件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坚守的故事,一批批传承人的坚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历经时间的沉淀和冲刷呈现在世人面前。

非遗1.jpg

“非遗”走进校园 文化薪火相传

为增强学生党员对中国非遗物质文化的进一步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特邀请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平泥叫叫”、“中国结”走进学生“一站式”社区,带领实践团成员学习和制作非遗作品。

“传承非遗,叫响太平”。叫叫起源于南朝,至今已经有俩千多年的历史,它可以吹出声响,寓意着吹去晦气,带来平安、福气和美好前程。周林和王沁玉两位老师手捏陶泥,手上一件件精巧的工具用得行云流水,从捏型、断尾、画纹、装饰到点睛,不一会儿,一条惟妙惟肖的泥鱼便出现在手中。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开始捏泥叫叫,从设计、选择造型,再到装饰、吹响等。各个环节一丝不苟,制作现场气氛热烈高涨。随着丰美的层次造型在陶泥上绽放,一团原本不起眼的陶泥在成员们的制作下变得生动可爱起来。

非遗2.jpg

悠悠中国结,浓浓中华情。中国结种类丰富且寓意美满,通过手工艺者的传承,更是一种新兴的时尚。在镇江非遗传承人安永凤老师的介绍和带领下,支部党员学习了玉米结和八字结的编法。大家从笨手笨脚摸不着头脑到逐渐熟能生巧,再到最后每个人都完成了一个多彩中国结作品,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3.jpg

支部党员杨静洁同学不由发出感慨,“通过今天的活动,我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也看到了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抹去的生命符号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与延续,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也要担负起发扬和传承非遗的责任。”

本次活动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新型模式,以点带面促进非遗文化的走进校园,加快把高校学生社区打造成为“三全育人”实践园地,丰富社区大学生暑期生活,探索社区长效育人机制。景荣春学生党支部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党建带团建的形式,围绕1号学生宿舍组团,动员各学生党支部与学生组织力量,打造党员“五好”带头示范岗与青年“五好”带头示范岗,将学生宿舍培育践行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的新阵地,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非遗4.jpg




责任编辑:夏志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8月5日,江苏科技大学团委深入校园展开调研,在1、2号学生宿舍组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