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榜样点赞|江南大学“十佳研究生”李可:从李可到Like

2023-02-17 13:28:52 王志顺

李可,中共党员,至善荣誉生,控制科学与工程21级博士,研究生规格化成绩及综测成绩均排名第一,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现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党支部副书记、控制科学与工程21博班长,曾任研究生会主席、兼职辅导员、团建指导员、副班主任、行政助理等职务。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无锡市三好学生、江南大学优秀党员等荣誉。

江南九年的追光之路上,李可书写着“从李可到li ke,从李可到Like”的故事。这里的Like可以解释成三个单词---Light,Keep,Emit。

图片


Li

追寻光

Light

Light是光亮,是希望、生机与力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粒种子,追寻着光,茁壮成长,而李可的光正是她的师姐栾小丽教授。在江南,栾小丽师姐完成了从学生到辅导员再到教授的华丽蜕变,无数个挑灯夜战的黑夜,见证了师姐从青年教师走向国家级优秀人才。从第一篇普刊文章到100多篇SCI论文,从第一个青年基金项目到多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虽然有太多的艰辛与不易,但就凭那份对科研与教育工作的执着与赤诚,支撑着师姐一路向光而行。第一次了解师姐的事迹后,李可便深受感染,坚信师姐就是她前进道路上的“光亮”。

图片

物联网工程学院副院长栾小丽教授

K

成为光

Keep

Keep是坚持,是奋进、无悔与成长。

8分20秒,是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将这个数字放大56万倍大约是3200多天,而这一分一秒汇聚而成的3200多天正是李可在江南与光同行、行而不辍的九年。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李可的学业成绩和综测成绩均位列年级第一。她的科研之路上总是星光为伴。发表6篇SCI论文,授权5项国家发明专利,累计获得各类奖学金十余万元、各级各类荣誉六十余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学科竞赛获奖6项,一路走来她坚定步伐、硕果累累。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李可与生物工程学院结队,历经无数日夜的钻研,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问顶全国金奖。

九年里,李可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省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暑假,李可组建了“农情蜜意”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她的实践团队把自主研发的烘干机送到田间地头,将河道治理技术与绿水青山做结合,将学科创新思维赋能传统非遗文化,获得了人民网、中青网、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

图片
图片

E

散发光

Emit

Emit是照亮,是温暖、感动与担当。

九年的时光里,李可也化作一束光,从班级照耀向社会。

从班级班长到党支部副书记、再到研究生会主席,历经十几个工作角色,组织五十余场重要会议及讲座,四十余场文体实践活动,在长达上千小时的志愿服务中,在经手的四千多份工作文件上,在累计上万余人次的社会服务中,李可寻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从“小我”走向“大我”。在学生工作这条路上,李可将心比心,用服务和奉献不断践行自我价值,用自身散发出的光亮温暖他人。

图片


作为一名博士生党员,同时也是全国样板党支部的副书记,李可一直在践行“用青春书写理想、用热爱传播文化”的理念。在读研期间,李可担任无锡市“锡引力*新思享”后浪潮语宣讲员、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信仰公开课”、“江大青年说”主讲人,也曾受邀参加本硕博生涯发展论坛,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她的经验。李可在不同的平台上以自身亲历鼓舞更多人坚持理想、热爱学习。

李可希望用自己的光亮去照亮更多人的心田,做大家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图片


在赠人玫瑰的同时,李可也手留余香。一张张充满感谢的明信片是激励她不断前行的动力,也让她坚定用热爱与坚守去点亮更多光亮的信念。

图片


从追光到发光再到照亮,李可一直在路上。她坚信:当你选择成为光的时候,你也会变成另一束光照耀着别人。


责任编辑:王志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江南大学“十佳研究生”李可:从李可到Lik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