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淮南师范学院稳步推进线上教学改革,顺应“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多年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形成了融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线上教学能力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管理和线上教学制度建设为一体的“四位一体”线上教学改革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校长李琳琦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凝聚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2020年3月18日第6版)和《徽商与清末屯溪地区的疠疫防治》(2020年07月06日第14版)的署名文章。学校案例《地方应用型高校线上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践与探索——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和基于我校等高校的实证研究《地方本科高校线上教学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分别得到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认可并向全国推广。学校荣获“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学校《四位一体推进线上教学改革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荣获2020年度省级线上教学成果特等奖。
坚持四位一体 推进线上教学改革
多方联动构建线上教学资源体系。学校注重课程与平台、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多方联动,积极构建“1+3”线上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线上教学课程资源和3类线上课程教学辅助平台。截至2020年底,学校建有校本线上教学课程资源2824个,包含校本思政等通识课、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其中,有省优质线上课程资源56门,校级线上优质课程资源120门。学校建有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线上教学服务平台及管理平台,教师还自主研发了“且行资源”等教学开放平台及智慧教学软件。
多措并举提升师生线上教学能力。学校建立“培训—竞赛—示范—研究—指导—服务”于一体的线上教学指导与服务体系,开展教师工作坊、教师教学技能专题培训、省—校—院三级智慧教学大赛、线上教学课程示范赛等系列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师加强线上教学研究,以研促学、以研促教;成立由校内专家和校外教学服务平台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指导和帮助广大教师解决线上教学遇到的问题;构建完善学生线上学习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班级管理、教师课程管理,增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2016年-2020年,有1007名教师注册超星学习通,通过学习通自建课程4284门(次),上传课件、教学视频、作业、学习资料等学习资源达106万个,为18819名学生(7120班次)开展了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活动近112万次,师生互动65万余次。近三年来,我校教师荣教育部首届全国 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安徽省“微团课”一等奖,获长三角地区首届智慧教学大赛二等奖2项、安徽省智慧教学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5项,并获安徽省疫情线上教学教师风采大赛特等奖1项。2020年,12名教师获评省/校级线上教学名师,16名教师获评省/校级线上教学新秀,立项省/校两级线上教学优秀课堂、线上课程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0项。
三三结合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管理。为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学校实施“三管”与“三评”相结合的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即以实现线上教学过程管理为目标,注重聚焦宏观(学校)、中观(学院/专业)、微观(课堂)3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以保障线上教学质量为目标,注重聚焦评教、评学和评管。疫情期间,学校利用教学监控系统进行线上教学实时监控,实行线上教学周报制度,并广泛开展调研,通过网络、新媒体等途径对外及时公开发布《淮南师范学院线上教学质量报告》《淮南师范学院疫情期间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淮南师范学院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调查报告》,回应社会关切。评选二级学院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案例,以示范引领和促进线上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校院协同加强线上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学校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平台搭建、质量监控、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线上教学相关规章制度,提出线上金课建设的目标与举措,明确了线上教学计划执行、方法运用的总体要求,明确线上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及课程教学考核和线上教学督导等的具体工作要求。二级学院制定实施细则,强化制度执行,保障线上教学稳定有序规范开展。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及安徽省教育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扎实、创新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先后有699名教师(占当学期应授课教师总数92.1%)通过超星学习通、钉钉、腾讯课堂等10余种平台,为全校各地区学生开出线上课程828门、2258门次(线上课程开出率82.3%),学生在线学习387112人次,生均学习网络课程5.6门,学校线上教学运行稳定有序。
打造思政育人新模式 成效明显
夯实关键课程,讲好抗疫故事。学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和课程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育人作用,深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抗“疫”系列讲话精神进课堂,讲好抗“疫”故事,上好同城思政课,打造有时事温度、理论效度和价值深度的思政课。
加强六课联动,凝聚抗疫力量。以“疫情战中当先锋”为主题打造优质党课,以“制度筑牢防疫网”为主题打造行为规范课,以“正确心态看疫情”为主题打造心理辅导防疫课,以“防疫常识和要求”为主题打造卫生健康课,以“爱国主义与四个自信”为主题打造形势政策课,以“班团干部作用”为主题打造专题团课,以“六课联动”培养学生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
强化实践育人,展现抗疫担当。学校教师不仅充分发挥省级“弘扬核心价值观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等平台作用,创建辅导员同心战“疫”等网络直播间,为大学生开展线上防疫、毕业生就业创业、网络学习等指导与服务;而且还以身示范,自发创作歌曲《你最美丽》弘扬抗疫精神,诠释当代教师的爱国情怀与教育担当。该歌曲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校园抗击疫情主题原创歌曲”活动展播。疫情期间,先后有近千名大学生主动投入到社区等抗疫志愿服务活动中,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淮师学子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大学生还积极将线上教学模式拓展到援疆支教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中,云上助力、服务基础教育,受到了《光明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大手牵小手”——探索“E+教育”新模式 扬帆青春梦想济沧海》项目荣获第九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实现线上线下同质等效
加强课程思政,发挥专业课同向同行育人功能。教师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如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融入5G通信技术助力抗疫医学救治等案例,生物制药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等案例。
构建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学生满意度高。教师改变原本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模式,整合教学内容,精选线上教学知识点,加强线上教学设计,通过学习通、钉钉、QQ直播、爱课程、雨课堂等10余种教学平台,结合微信、QQ等交流互动平台,灵活采取“录播+线上互动研讨+”“直播+线上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形成了“一录三讨论+答疑+拓展”等线上教学模式,积极打造线上“金课”,形成了《心理学史》《现代教育技术》《量子力学》等一批优秀课程教学案例,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教学共生”转变,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参与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实现同质等效,《2020年在校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线上学习满意度为4.12分(5分制)。
推进线上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疫情期间,我校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自主开发实验教学项目、实习项目等举措,积极推进线上实验教学与实习实训教育改革。并通过超星学习通、钉钉直播、QQ群、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竞赛平台拓展线上教学内容,进行线上学科与技能竞赛教学改革,主动为近千名学生开设““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与技能竞赛培训与辅导。学生返校后,又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科竞赛辅导。在2020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初赛中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3项,竞赛成绩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在第九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大学生获金奖1项、银奖1项和铜奖8项。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1项、铜奖20项,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赛,停课不停创”的目标。
淮南师范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坚持“四位一体”线上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地方师范院校的使命担当和教育情怀。在“十四五”期间,淮南师范学院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准确把握发展机遇与挑战,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把学校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