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采矿》 | 采煤63级校友王明义:艰辛求学路 难忘母校情(三)

2021-01-19 18:13:53

三、铭记母校培育,教我历练成长

积德为学,重在育人。母校“明德任责”“好学力行”的校训校风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焦矿人”。母校始终围绕“教书育人”这个主题,对学生进行端正学习目的,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均取得良好效果。全院形成了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树新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激励着代代莘莘学子刻苦学习、发奋成才。

(一)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我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有四项教育。

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1963年8月,新生入学后,有的新生因对采煤专业的苦和累、脏和险,心有疑虑,一度专业思想不够稳定,议论说采煤专业是“倒霉专业”、“煤黑子”、因无女生又戏称为“和尚专业”。针对这些,院系党、团组织把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在全专业新生大会、班级会、小组会和学生宿舍等不同场合和层面,开展形式多样、动活泼、针对性强的专业思想教育,还邀请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模范现身说法,讲从事采煤事业的切身体会,讲煤炭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领导和老师分别与同学个别谈心,推心置腹,入理动情,引导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为报效祖国而上大学、为当好“采矿人”而勤奋学习、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的专业思想,使“学好采煤专业、奉献采煤事业、当好优秀‘采矿人’”成为同学们的共同志愿。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在校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国家面临诸多困难,各方面都要过紧日子,但个别学生入校进城后,换了环境,脱离当时经济发展和家庭生活实际,比吃穿、讲阔气,一度出现“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不良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全院开展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活动,采煤系带头举办“物、图、文”并茂的“爱护公物、节约为荣”系列展览。我参加了筹划和资料展品的收集整理,把扔掉的馍头饭菜、没用完的作业本和风吹坏的玻璃及窗框捡回来,放在展览室;把不关水龙头、不拉灭电灯、不关门窗等造成浪费损失的现场图片,集中挂在展览室。抄写“勤俭节约、为国分忧”等文章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挂在展览室,让学生观看讨论,收到良好教育效果。院党委、团委安排学生会借助展览、总结经验,在全体师生中倡导树立“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片纸和爱惜一片瓦、一块砖、一块玻璃”的良好风尚,使“艰苦奋斗、爱护公物、勤俭为荣、浪费羞耻”的理念深入人心。

学雷锋活动。1963年起,学院党委、团委在全院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有两件事我记忆犹新:第一件,教育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活自己干,自己事自己办。我们采12班同学兑钱买工具,组建理发小组和钉鞋小组。王景伦老师得知后,让我带他到我们宿舍找理发小组长刘根同学理发,这一下轰动全院。院系领导要求从采煤系做起,在全院推开。没钱买工具怎么办?王景伦老师向分管后勤的李伯阳副院长汇报,经批准由校办工厂为每班制一套修鞋工具;学院出钱给每班买一套理发工具。很快在全院形成了“头发长了自己理,衣服脏了自己洗,鞋子坏了自己修”的好风尚。第二件,倡导助人为乐办好事。每年两个假期结束返校后,学院有关方面都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对学生的表扬信,院领导要求学生会搞好宣传,学生会主席李金明把任务交给宣传部。我与刘文贵等同学加班加点收集整理,用广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表扬同学利用假期办好事的典型事迹,推动全院学习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办到哪里”的助人为乐精神,形成“在学校当个好学生,回农村当个好社员,到煤矿当个好工人,在火车上当个好服务员”的良好氛围。

“忆苦思甜不忘本,热爱社会主义不变色”教育。1964年二三月份,院里组织300多名学生和教职工,到博爱县等基层生产队参加农村“社教”活动,王景伦老师负责组织、指导,我作为院学生会干部,参与了这项活动的宣传总结和办教育展览馆有关事宜。展览馆办在学院民兵俱乐部,分综合、村史、家史、典型事例四个部分。学院分别组织学生和教职工参观学习;我和不少同学还记了专题笔记。学院以这次活动为切入点,持续深入开展“忆苦思甜不忘本,热爱社会主义不变色”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项。

参加义务劳动和社会调查。从63级第一学期开始,每周用周日一天时间,组织学生到郊区农村生产队、车站、公园等场所参加义务劳动,得到社会广泛好评。1964年夏,我们班由贾健英、胡秉良老师带队,到焦作郊区墙南等生产大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生产队搞夏收夏种。1964年,我们班全体同学到焦作上白作生产大队,用两周时间与农民搞“三同”,并利用出工前、收工后和晚上加班完成人口普查登记任务。1965年寒假,院团委组织200多名留校学生到东王褚、西王褚等生产大队,给贫下中农和军烈属打扫卫生、挖粪池、修水道。我还组织五位同学到市运输公司拉五天平板车,参加老工人诉苦会,公司党组织给学校写了表扬信,称赞矿院学生“不怕苦、爱劳动,是好样的大学生”。1965年寒假,学院还组织回乡的学生宣传农村社教文件、参加农村移风易俗、访贫问苦等社会活动。通过参加义务劳动和多项社会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社会基层的了解,加深了与工人、农民的感情,培养了助人为乐精神,提高了做社会工作的能力。

参加“四清”运动,历练提高。1966年2月至5月,院党委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作为工作队员参加“四清”运动,我们班分配到冯营矿“四清”工作团。我和马庆法、陈宝庆等同学分到居委会工作队。我们几位同学的主要任务是:做动员发动群众工作,跟着正副队长找人谈话并作记录,整理与“四不清”对象谈话记录、整理案件材料等等,虽仅四个月,却受到了深刻教育,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加专业劳动,奠定当好“采矿人”的基础。我们采12班专业劳动是1965年9月至1966年1月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进行庞俊勇、何嘉陵老师带队,住在离矿井五六里路的耿村农民家,全班30名学生,挤着睡在用秸秆搭的一个大地铺上,在采煤队、掘进队、开拓队轮流干,一个学生跟着一个师傅干一个工作段。我主要在二采队,跟一位姓徐的师傅,他是八级(顶级)采煤工,师傅的任务是打眼、放炮,支柱子、架棚;我的任务有三项:一是沿着工作面把16根柱子、8根梁、十多块条耙、几十根背木爬着从六七十米的上风巷拉到我们的采煤点;二是把当班采下的煤用锨攉到溜槽里运走;三是当好师傅搁棚支护的助手。劳动量大得难以承受,每天工作服全被汗浸透,出井后全身像散了架,30人的集体宿舍鸦雀无声,大家都累坏了。后来,何老师和张银奎同学把“石油工人之歌”改编为采煤工人之歌《我当个煤矿工人多荣耀》,带着大家唱,鼓舞士气。体力磨练过关后,陆续安排一些现场报告会,请采煤队书记讲“采矿人”精神;请队长讲井下作业组织管理;请技术员讲采煤工作面技术要领;请老工人讲当矿工切身体会。最后半个月边劳动边与工人座谈交流,搞好总结。四个月的专业劳动,同学们掌握了井下采煤、掘进、开拓等作业技能,与工人师傅加深了感情,树立了采矿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奠定了当好“采矿人”的基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院系党、团组织把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教育学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