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筑梦,共“读”青春——建筑学院5月学生党支部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2021-01-19 11:41:15

为引领广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强化阅读习惯,丰富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热情。五月份我院各学生支部开展了以“‘疫’路筑梦,共‘读’青春”为主题的读书交流分享会

活动以“线上”读书分享交流会为主,包含书籍和专业相关论文等,交流形式不限,鼓励各支部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创新活动形式。本次活动得到了各学生支部的积极响应,同学们在彼此的交流和分享中,不但拓展了知识面,并从中互相学习到一些阅读的经验和技巧,提高了阅读积极性。

本文选取了部分支部优秀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进行分享,包含:

1. 非专业类书籍推荐

2. 专业类书籍推荐

3. 阅读方式与笔记分享

此外,文末更有我院此次活动中,各支部推荐书单的汇总(附件-华南理工大学5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各支部推荐书单汇总),作为本次活动的小奖励哦!

1书籍推荐与心得分享——非专业类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心得感悟:

这是一个文章合辑,书名来源于内部的一篇文章,很喜欢书中对于“经典作品”的定义: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重”字很微妙,抛开了所谓的目的性或功利主义,和我们现在偶尔听到的“无用之用”有异曲同工之妙。时代不同,阅历不同,心境不同,“重“读经典带来的力量更有所不同,但是不变的是滋养心灵。

——硕士2019级建筑学硕党支部,陈崇文

心得感悟:

这本书对世界,哲学,真理等方面有相应的探讨。打破了二元论的观点,不承认主客二体,即不存在一个主体,和一个客观世界,然后从主体去认识客观世界,而是提出,人是被拋进世界的存在,在世界之中存在,世界本身就是存在本身。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技术困境的问题,即由现代技术所造成的人类生存的灾难性现实。海德格尔从对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入手,对虚无主义的本质和技术的本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以期在这个“危险”的技术时代里寻求人类的得救之法。

海德格尔指出,现代进程的标志就是庞大之物的消失,我们没法对庞大之物的表象进行把握,简单来说就是无法摆置它,也正是由此使得它在现代社会投下了阴影。海德格尔强调,人类绝不能对这个阴影避而不谈,而需要对其进行真正的沉思和创造性的追问,来为这个不可计算之物构形。

由此,我也联想到之前城市规划中的时空压缩这个概念,正是由于通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我们现代社会的很多时间都被碎片化了,减少了平时创造性的思考,大家都会越来越追求效率,很多年轻人都被迫成为忙碌的“社畜”。但其实生活也需要人性关怀,需要弹性的思考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才可以更好得感知世界,享受生活。

——硕士2019级风景园林党支部,牛玉容

心得感悟:

本书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徐福贵年轻时是个阔少爷,他吃喝嫖赌、挥霍奢侈,甚至目中无人。在一次赌场上,他输掉了家里所有的地,没有了地,他什么都不是了,从此以后,福贵一家家道中落、一贫如洗,一夜之间,从大少爷变成了贫农,但令人惊讶的是,福贵没有自暴自弃,他突然变得成熟起来,他带着母亲、妻子、儿女,在简陋的平房中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开始干苦活、下田耕作、早出晚归。但生活总是那样出其不意,令人捉摸不透。在一次回城的路上,福贵不幸被抓去当兵,就这样与家里音讯隔绝了三年,等到他辗转回到家中时,母亲已经去世,女儿凤霞因病成了哑巴。后来生活越来越痛苦,妻子病重,并一步步走向死亡,女儿因产后失血过多死亡,儿子因献血过多死亡,女婿做工时被板车压死,就连外孙吃豆子也被噎死了。

旁人看来,福贵的一生是痛苦的;但在福贵自身讲述他这一生时,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活着给他带去的,是幸福。如果那一场赌博没有输,他还是会过着豪强地主的富贵生活,持续着他原本糜烂奢侈的生活,也许最终会变成一个行尸走肉,成为一个死了的活人,永远蜕变不了,正是那一穷二白的生活与经历,让他重生了一次。“重生”,就再也倒不下,死不去,因为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夺走的东西。

人为什么活着?人为了什么而活着?是为了那短暂的幸福与快乐,就心甘情愿地去承受一生的痛苦。无论多么黑暗的谷底,多么低迷的深渊,多么恐惧,多么无奈,都没有绝望的存在,因为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什么,只有曾经在记忆中永存罢了。

——硕士2018级建筑学学硕党支部,徐彤

心得感悟1:

本书首先从“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三个角度解释了什么是自控力,然后从生理、心理角度讲了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有几点我觉得对我自己是很有用的:1)自控力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观察自己。2)疲惫有时候不是身体反应,而是一种感觉和情绪。3)不要期待明天能和今天不同,不要向明天赊账。4)乐观给我们动力,但少许的悲观能帮助我们走向成功。5)只是承诺改变,比真正的坚持承诺和做出改变容易很多。所以很多人喜欢一次次放弃重来,而不是真的去找改变的方法。

培养自控力,不是在与自己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要学会如何正确认知、并接受互相冲突的自我,最后一点一点地做出改进。

——硕士2017级建筑专硕二班党支部,罗明

心得感悟2:

《自控力》这本书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称其能够“改变一生”。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何为意志力,频繁失控的原因,如何重新获得自控力,以及如何增强自己的自控力等;针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心态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进行试验和尝试得出结论,并且给出相对应的技巧。

这个学期由于疫情的影响,也导致了我们无法返校学习,往往就会出现大量懈怠的情况,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提高自控力,来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需要牢记自己的目标,不能为即时的满足和短暂的诱惑快乐而放弃未来长期奖励,做到三思而后行。

此外,书中提到意志力也是有极限的,会被消耗,但是可以通过睡眠、运动和放松等从压力中恢复;通过在小事情上的持续自控能提升整体的意志力,更能集中注意力等等,当注意力分散的时候,需要静下心来,弄清自己的欲望,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真的让自己更快乐。自律能实现更高品质的生活,实现更高的目标,在生活中需要保持一颗高度自律的心。

——硕士2018级城乡规划党支部,徐妍

心得感悟:

美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阿摩斯•拉普卜特的《宅形与文化》是20世纪的经典建筑学著作之一。此书以人类学和文化地理学的视角,通过大量原始性和风土性住宅实例,分析了世界各地住宅形态的特征与成因,提出了宅形是在社会文化与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国际建筑界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

《宅形与文化》以一个环境设计师的视角,关注风土建筑与聚落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探究促成这些民间居住建筑形态及可识别特征的作用力,反观今日住宅之得。本书试图提出一个概念框架,以观察千姿百态的民居类型和住宅形态,探究其背后的成因,并不断对这一复杂领域加以限定,以便更好地理解宅形的决定因素。这一课题要把建筑学、文化地理学、城市规划、人类学、民族志、跨文化研究,甚至行为学结合起来。

作者在讨论了一番有关宅形的理论之后,提出了宅形的决定性因素是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因素(social cultural factors),其他因素则起到修正作用(modify)。这个观点提出来在当时的美国是有一定的独特性的,对于“风土建筑”的讨论至今看来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博士生2017级党支部,段佳卉

......

结语

从同学们分享的读书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中,可以感受到疫情期间,大家仍然保持积极自觉的学习劲头。除了阅读本身,不少同学也分享了做笔记、制作思维导图等阅读习惯,增加了阅读深度。希望大家接下来继续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让书香伴随我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夏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青春——建筑学院5月学生党支部读书交流分享活动。文末更有我院此次活动中。1书籍推荐与心得分享mdash。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