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校友热议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

2021-01-18 19:45:56

哈工大报讯(钟合/文)7月28日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以《哈工大“八百壮士”科学报国铸丰碑》为题整版报道了哈工大“八百壮士”群体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故事,稿件被《黑龙江日报》版面头条、《哈尔滨日报》头版头条全文转载,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澎湃、腾讯、搜狐、东北网等百余家媒体转发。7月28日和29日,新华每日电讯公众号、新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也先后以《哈工大凭什么屡获“第一”?答案在“八百壮士”的故事里》《这才是中国人应该追的男女天团》《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男女天团》为题推送,人民网、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工信部、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共青团等微信公众号相继转发,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响应国家号召、心中怀着建设新中国的愿望、为我国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及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群像。稿件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十几分钟内突破10万+,浏览量达73万,在看达1万;人民日报微信也迅速达10万+,评论点赞超5万。这些报道在广大师生校友中也引起强烈反响,大家各抒己见,纷纷畅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彭永臻校友本、硕、博都跟随着哈工大“八百壮士”学习,在哈工大近30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他深深地认识到“八百壮士”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更是一种精神化身或者说精神传承。除了自己的导师张自杰和王宝贞,彭永臻还深受王光远、周定、李圭白、沈世钊等老一代“八百壮士”的影响,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学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追求,凭借高超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真正做到了哈工大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彭永臻说,耳濡目染,老师们的所作所为让我受益终身,我也在力争像老师们一样做人做事做学问,同时努力去做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哈工大北京校友会会长、国富资本董事长熊焰校友说,老一代哈工大“八百壮士”是我们读书时的师长那一辈人,他们是哈工大的精神脊梁,哈工大的风格传统、学术基因、人才基础等就是他们奠定的。上世纪50年代,国家对哈工大“高专精”的定位、当时国际国内的环境、时任校领导的远见卓识、哈工大“八百壮士”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等诸多因素,让哈工大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队”,并且一直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新中国多项第一。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具体到学习工作中就是,踏踏实实干事情,永远年青,永远奋斗,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国家的发展需要。对我而言,不仅要将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要做好传承,发扬光大,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哈工大深圳校友会会长、海王集团董事长张思民校友说,从进入校门那一刻起,我就被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激励和感召,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走上社会,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都真切感受着这种力量的支撑。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创业精神已经融入到我们血脉和灵魂之中,成为我们在新时代创新创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家需要、时代使命是最高召唤,他们勇担责任、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新时代我们也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爱国奋斗,建功立业。谈论宏大目标易,落实细节执行难,他们秉承踏实认真、关注细节的科学精神,奠定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让我们受益至今。薪火相传,我相信,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云途时代影业科技公司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高群耀校友说,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我在1978年春天进入到哈工大基础部力学师资班学习,本科毕业后继续留校攻读硕士学位,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受益于以黄文虎、王铎为代表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的言传身教,可以说我今天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离不开母校的悉心培养和老一代哈工大“八百壮士”的谆谆教诲。在我接触的一些哈工大培养的优秀毕业生身上,我也清晰地看到了老一代哈工大“八百壮士”留下的印记,这种影响体现在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他们那种对待任何事情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风格,为我们在青年时期的成长成才和整个的职业生涯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典范。

哈工大江苏校友会会长、法尔胜泓昇集团副董事长、总工程师刘礼华校友表示,在求学期间,自己就深受雷廷权等哈工大“八百壮士”的影响,他们自力更生,爱国奋斗,心有大我,不计个人得失,不断创新,艰苦创业,为了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建设需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年,哈工大“八百壮士”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创办了20多个新专业,创设了一批新兴学科,基本建成了专业教学体系,为国家高等教育和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其实也是在创新创业,所以哈工大不仅仅是“工程师的摇篮”,也是“创新创业的摇篮”。我们学习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在新时代继续为国家、为民族多做贡献,再立新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侯秀峰校友表示,上世纪50年代,800多名青年师生从全国各地齐聚哈工大,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工业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全国一盘棋”“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充分体现出了干事业、干工程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也是如此,讲究系统工程,当年也是凭借全国的倾力支援才有了今天。作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的亲历者、见证者,我在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哈工大和哈工大“八百壮士”对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哈工大老一代“八百壮士”中的很多人,特别是刘永坦院士等这些老先生的谆谆教导、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身。而我接触到的哈工大毕业生,普遍工程能力强,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充分体现了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

哈工大上海校友会副会长、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王磊校友说,我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被新老哈工大“八百壮士”的故事所感染、所激励。在我看来,走过近百年历程的哈工大,之所以能够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取得一项项辉煌成就,就在于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代代传承,同时它也是哈工大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动力之源。毕业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航天科研院所工作,哈工大“八百壮士”的敬业、实干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航天科研领域努力钻研和探索,一步步取得今天的成绩,未来我将继续汲取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养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哈工大人,为母校“迎百年、创一流”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86岁的秦裕琨院士说,我1953年秋来校做师资研究生,1954年秋和苏联专家等一起创办了锅炉专业,1955年春正式成为“小教师”,1957年包括我在内的800多名青年教师承担起全部教学和科研任务,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队伍就是哈工大“八百壮士”,这一年我24岁。他说,哈工大精神、校训、校风、学风就是哈工大“八百壮士”奠定的。爱国奉献和爱岗敬业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特点,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报国心和强国梦,只要国家需要,就没说的,做科研也一定要将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科研成果必须要禁得起实践检验,必须满足工程应用。“学就学好,干就干好;有所为,无所求。”我希望一代代哈工大人继续以解决国家需求为己任,做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我自己只要还能走得动,还能干得动,就继续奋斗不止,为国家的强盛多做点儿事情。

航天学院赵永蓬教授所在的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的典型代表马祖光院士1971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建的。赵永蓬表示,自己在与马祖光院士等哈工大“八百壮士”接触的过程中深受影响,他们那种报效祖国、艰苦奋斗、潜心钻研、追求卓越、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全体哈工大师生用一生去学习和践行。他说,我们现在拥有的科研环境和取得的科研成果,与老一代哈工大“八百壮士”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分不开,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继往开来,在新时代努力弘扬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要根据国家的需求刻苦攻关,取得更多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做出贡献。

1995年来到哈工大、在“八百壮士”精神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电气学院霍炬教授说,从老一代“八百壮士”到新一代科教精英,从知名教授到普通教师,一代代哈工大人肩负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鞠躬尽瘁,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都献给了哈工大、献给了祖国北疆。他们用责任与担当、执著与坚守诠释着哈工大精神的内涵,成就了哈工大辉煌的今天。“铁将军”俞大光院士等哈工大“八百壮士”所留下的优良传统对电气人、对哈工大人影响深远。今天我们要做“铁将军”的传人,接过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火炬,为国家培养更多勇于追梦、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才。

威海校区于长军教授表示,作为刘永坦院士团队的一名老队员,读完哈工大“八百壮士”一文后,被老一辈“八百壮士”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深深触动。正是有了哈工大“八百壮士”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传承,才有了刘院士带领我们团队不忘初心、科技报国,几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为我国构筑起“海防长城”。哈工大的持续发展、哈工大精神的发扬光大,离不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砥砺前行。在哈工大即将迎来建校百年之际,新一代哈工大“八百壮士”正在以高科技的累累硕果书写着新时代的最美华章。

深圳校区张钦宇教授说,哈工大“八百壮士”不仅仅是那一位位面目慈祥的老教师,也不仅仅是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传奇故事。哈工大“八百壮士”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心系天下、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也是一种情怀,一种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需要紧紧结合到一起的家国情怀。正是凭借这样一种精神,哈工大人开创了一个时代的辉煌、造就了难以超越的无上荣光;也正是凭借这样一种情怀,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才有了基础和传播的环境。对我来说,一个在哈工大大院里长大的哈工大人,能传承父辈们的精神财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愧于“哈工大人”的称呼,这已经成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个希望。

能源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目前正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高中支教的朱镕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哈工大“八百壮士”是一个精神符号,指引哈工大青年在爱国奋斗的路上不断前行。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队员,我们将在哈工大“八百壮士”的激励下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在追寻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路上练好哈工大功夫,把全部的热情融入到每一节课、倾注到每一个学生,把梦想的种子埋进大山深处的孩子心中。不管是如今投身西部支教还是日后扎根科研事业,我们都将把自身的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他们是哈工大的精神脊梁。国家对哈工大。哈工大精神、校训、校风、学风就是哈工大。哈工大的持续发展、哈工大精神的发扬光大。
    Baidu
    map